不知道从什么时候,陪娃写作业成了很多父母的梦魇,甚至是决定父母生死存亡的大事。
有的因为陪娃写作业而脑出血。
没错就是这位爸爸
有的因为陪娃写作业,心肌梗塞,心脏搭桥。
有的因为陪娃写作业,手都捶骨折了
有的因为陪娃写作业,以前温文尔雅的淑女变成了河东狮吼的疯婆子。
有的聪明的父母动起了外脑子,把主意打到未来亲家的身上。
有的因为陪娃写作业,家庭也变得不和谐了。
陪娃写作业已经成了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头号杀手,严重影响了家庭和谐。
不仅如此,家庭作业也成了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让很多父母仇恨老师。觉得作业应该是老师负责的,现在成了父母陪孩子写作业,那还要老师干什么?
为什么父母陪娃写作业容易焦虑难道父母喜欢跟孩子生气吗?
我想没有一个父母愿意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生气、发火。每一个父母在陪孩子写作业前肯定心理都在想一定要控制情绪,不要发火。但是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父母却逐渐失去了理智,变成了咆哮帝。
WHY?
表面上看,大部分父母陪孩子写作业时容易发火,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1、孩子作业不认真,拖拉
很多时候,孩子一到写作业就出各种幺蛾子,上厕所,喝水,玩橡皮等等,反正就是不能认认真真写作业。十分钟了才做一道题,照这个速度做到明天也写不完。父母当然就看不过眼去,忍不住要发火了。
2、屡教不改,一错再错
另一个导致父母容易发火的原因是孩子屡教不改,怎么教都不会。在父母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已经讲了3、4遍了,但是孩子再做还是不懂,还是不会。父母就开始怀疑孩子的智商,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原来的耐心也被磨光了,只剩下只剩下无尽的挫折感和失败感。在这极度失望中,父母就容易情绪激动。
但是这是根本原因吗?
这都是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难道父母自身没有问题吗?
同样的写作业问题,为什么有的父母遇到就容易生气,有的父母就不生气?有的父母看着孩子拖拉会积极引导孩子,而有的父母就只会干瞪眼,靠嘴骂;有的父母的耐心智能讲1-2遍,而有的父母能做到耐心讲10遍。
所以,父母陪孩子写作业过程中生不生气,根本原因在于父母。
因此,要解决父母陪作业时的生气问题,重点不在于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写作业,重点应该是教育父母如何提高能力,控制情绪,帮助孩子。
父母应该怎么做那么父母如何提高自己能力,避免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生气呢?
首先,父母要调整认知
只有认知的改变,才能带来实际行动的改变。
比如,父母如果认为孩子会做,但是结果孩子没做出来,那么父母就会生气;相反,如果父母认为孩子不会做,结果孩子也没做出来的话父母就不会生气,还会很耐心的给孩子讲解。这就是认知不同带来的行为不同。
父母需要调整认知的主要有两方面:
1、认识到孩子的不足,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我们天天说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如成人,父母也可能认识到孩子的水平不足,但是并不清楚孩子与成人到底有多大差距。在很多父母眼里,他们可能还觉得孩子就是缩小化的成人,只是体力上的差异,智力上差不多。
事实上,如果父母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父母就会懂得孩子跟成人的大脑有多大差别。
皮亚杰根据他的观察研究,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左右)、前运算阶段 (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1、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及以后),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
感知运动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我们就不说了,我们重点说下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因为这阶段正好是孩子上幼儿园、小学的时期,需要父母陪伴孩子写作业。
前运算阶段(2—6、7岁)
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泛灵论。儿童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
2、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3、思维的不可逆性。可逆性是指能从A→B,也能从B→A,这是思维成熟的基本能力,但是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具有不可逆性。比如孩子计算2+7=?,他会掰着手指头从2一个个加7位加到9,但他不会倒过来从7开始加2位数,在前运算阶段孩子眼里2+7不一定等于7+2.
4、没有守恒概念。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比如准备A、B两个一样的杯子,里面都倒满水,然后把B杯中的水倒到另一个比A、B杯又细又高的C杯子里,问孩子A和C杯哪个水多。前运算阶段的孩子通常看到C的水位高会说C中的水多。
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1、12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但是儿童在抽象思维的推理、应用逻辑等方面跟成人还有较大差距。
当父母看到孩子的这些认知特点后,父母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时候,非常非常简单的问题孩子都不会,不是孩子笨,是孩子本身先天智力发育的问题,还没有到那个阶段,你再急也没有用。
相信当父母有这种认知后,再面对孩子怎么讲也听不懂的情况就不会急急忙忙的上火 了。
2、认识到父母陪作业的目的
父母陪孩子写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完成作业?表面上看好像是这个原因,但这是最终目标吗?我想不是。
我们陪孩子写作业的最终目是为了不陪孩子写作业,让孩子独立完成。而幼儿园、小学这个阶段之所以陪孩子,只是因为这阶段的孩子没法独立完成作业,他们没有作业习惯,读不懂题目,因此需要我们陪伴。
所以,父母陪伴孩子写作业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而是教会孩子怎么理解题目,让孩子养成正确的作业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帮孩子完成作业只是附带的结果。
明白了这一点,父母就应该意识到作业的一时对错并没有关系,关键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好不好。能从整体上关注孩子的习惯,帮他改正习惯,而不是时时刻刻的紧盯写作业。
当父母不用时刻紧盯孩子作业,转而关注习惯时,父母就不会因为作业的对错而着急上火了。
其次,父母要掌握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方法
当父母态度改变后,就需要父母掌握一些正确的技巧和方法作为工具,来帮助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习惯。
1、尽量放手
我们的最终目的既然是为了让孩子独立完成,那么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最大限度的放手。
千万不要坐在孩子旁边,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一有点走神就指责他不专心;孩子写错一个字,就指出他错了;孩子写到出格了,就说他不认真。这样时时刻刻的监督孩子,孩子怎么能专心写作业呢?他肯定提心吊胆,生怕有的的地方又让父母不满意,批评指责他。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去完成。除非孩子求助,否则不要主动给孩子找麻烦。
2、引导孩子制定作业计划
培养孩子习惯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建立作业计划。
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业计划,每天放学后什么时候做作业,做多长时间,而对于比较细节性的预习、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则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当孩子自己制定了计划,有了目标,孩子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做作业就更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而不是每天等着爸妈催。
3、细分目标
陪孩子写作业,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细分目标。
为什么一定要制定细分目标呢?因为目标细分后,孩子能很快完成,有成就感,会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去完成。
很多时候,孩子写作业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主要就是因为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后,孩子得不到正面激励,大脑产生了懈怠。而当我们细分目标后,孩子就像升级打怪,不断的正面及时反馈,让孩子越做越有动力,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成果,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