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希望孩子身体健康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心愿,然而孩子经常生病也成了父母最焦急的事情。
大家常说上幼儿园的第一年,孩子几乎是病过来的,经常生病,请假是常事。就算自己不生病,也会因交叉感染而被生病,是的,大多数孩子情况一样,但也有部分孩子拥有顽强的抵抗力,很少生病。
去年冬天,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小班,一天之内好多孩子突然发烧了,被老师紧急要求接回家。第二天班里只去了三个孩子。其他的孩子都生病了,我儿子是三个孩子其中之一,不仅第二天正常上学,接下来的好些天都正常上学,顺利度过流感期,也没有被传染。一方面归功于老师,让生病的孩子都在家静养,杜绝了交叉感染;另一方面和他较好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为什么有些孩子经常生病呢?而有些孩子却很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
不难发现,经常生病的孩子,大多爱吃零食,不爱吃饭,不喜欢运动,饮食作息习惯都不好。儿子有个好朋友叫明明,跟我们是邻居,平时父母忙于工作,就奶奶带着他,每次出来玩,他的奶奶都会带着一大包零食,一边给孩子吃着,一边跟别人说着孙子不爱吃饭,怎么做他都不吃,该怎么办?
据我观察,明明每天要睡到十点左右才起床,早上起不来,说明晚上入睡太晚,早上起得晚,没精神,也没有食欲,就不吃早饭,带着零食出去玩,饿了就吃零食,到了中午吃午饭的时候,因为出来晚,没玩过瘾就不想回,玩到下午一两点,回家就犯困,奶奶做饭来不及,就冲杯奶给孩子喝,中午的午饭就这么凑合过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养成了习惯,再加上小孩子对零食的钟情,为了能吃到零食,他就更不爱吃饭了。
等到晚上爸妈下班回来,又跟着爸妈一起晚睡,整个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都是混乱的,这对小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明明由于饮食习惯不好,所以他缺钙,妈妈就给他吃钙片,钙补多了,又引发孩子大便干结,你就会发现,孩子会出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他缺钙、大便排出困难、长得瘦小,家长就会带着去看医院看医生;遇上季节替换,孩子都要生一场病,家长又会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
排除一些早产儿和先天特殊病儿,出生后可能会出现体弱多病的情况,但绝大多数的孩子出生时都是健康的宝宝,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养育方式方法,孩子的发育和健康情况也千差万别,存在着个体差异。
4岁的乐乐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非常用心,照顾孩子也很细心,两位老人年纪大了,他们最怕孩子生病,孩子感冒发烧,有一点不舒服,就着急带着孩子上医院,完全可以理解,老人不懂科学育儿,又担心耽误孩子病情,只能往医院跑。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会越来越弱。
宝宝生病,不着急去医院,在家精心护理,密切观察孩子情况,根据情况作判断,如果遇上拿不准的情况,可以先带孩子去离家近的社区医院,根据专业医生的诊断,或者医生的建议再去医院。
经常有家长互相调侃,唉呀生个病没事,增强抵抗力!其实我想说:
增强孩子抵抗力和免疫力的方法不是让孩子多生病,而是能抓住孩子每一次生病的机会,帮助他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当再次面对相同症状的疾病时能靠身体的自愈能力抵抗疾病。再加上生病期间能精心照顾,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和修养,达到康复的效果。
二、怎么才能让孩子少生病或不生病呢?
1、病从口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必不可少。
在我们家有一个习惯,所有人从外面回来,换鞋后都必须要洗干净手,小孩子也养成习惯了,进门后,洗过手,才能吃东西,摸家里的玩具;吃过饭后也要先洗手才能摸其他的东西;在外面玩,不洗手也不能吃东西。
嘴巴再急,没洗的水果,也不能直接吃;给孩子吃的食物一定要是做熟透的;尽量多在家做饭,少带孩子在外面吃饭。
2、身体健康发育,好好吃饭是王道,饮食习惯要培养好。
家庭饮食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不一定需要全家人配合孩子的步调来调整,但整个家庭在饮食上面不好的习惯要做调整。比如长辈们喜欢咸重口味、喜欢吃油炸食物、喜欢吃腌制的咸菜之类的,这些食物本身营养价值并不高,对幼儿来说,并不适合食用。
饮食要做到营养均衡,科学搭配,偏重清淡口味,少食多餐,有益孩子消化,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做到均衡饮食。
3、抵抗力的增加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
要有好的身体,除了卫生习惯和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体育锻炼也很关键。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周末可以让爸爸多带孩子,培养一项体育锻炼项目,比如拍球,跳绳,骑车,这些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这样既解决了亲子陪伴,又锻炼了身体。
4、身体也需要能量的储存和调整,睡眠很关键!
睡眠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也很关键,身体需要时间调整,储存能量,这些都在睡眠时进行,而且睡眠还关系着孩子大脑的发育及身高。有研究发现,在晚上9-11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能在这时间点按时睡觉的孩子,更有利于长高。
孩子睡眠好,第二天精神状态好,自然更有食欲吃饭。
最后,孩子健康不生病,父母带起来也更轻松。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不仅有益孩子的健康,还将让孩子受益一生。与其听人谈论生病能增强抵抗力,倒不如学学如何科学带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