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禹麻麻
01
亲子教育短片《如何带好孩子》里面上演了一幕我们家庭中常见的亲子冲突。
孩子不喜欢弹琴,可是妈妈非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对小提琴越来越讨厌,每次只是在面对妈妈的时候应付地弹奏几下,当妈妈离开房间以后就立刻把琴收起来。
后来妈妈不经意发现孩子真正的爱好是足球,于是买了一双足球鞋送给孩子,那个时候孩子发自肺腑地开怀大笑。
正如视频中所说,如果你强迫孩子弹奏乐器,那么他弹奏那项乐器的能力是不会进步的。你必须尊重孩子的意愿,他至少得要同意弹奏乐器是件好事才行。
孩子不喜欢的就不要去逼迫他,让他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应该拥有自决力,即自己选择的权利。
02
最近我想带儿子去跆拳道试课,路上遇到朋友,他很不以为然地说:“大热天的你跑这一趟干吗呀,这么小的孩子,自己哪有什么想法,还不是家长想让他做什么就什么嘛,想让他学那就直接报名。”
我很不赞同朋友的意见,因为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
跆拳道试课很愉快,孩子很喜欢这项运动,所以他学得很努力。试课结束,孩子催促着我给他报名。
我知道,就算我真的如朋友所说自己强行给孩子报名,孩子也会去学的。但这是外界因素迫使他去做,这种外界因素就是外驱力。靠外驱力迫使孩子做事情,孩子只会感到厌烦,丝毫体会不到乐趣。
当孩子拥有自决力,驱使他去努力的是他对事物的热爱和对目标的渴求,这样当他遇到问题时,他也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去战胜困难。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从一出生起就有精神胚胎,因此父母不要充当造物者的角色去控制孩子,而要尊重理解孩子,这样父母才可以帮助孩子把外驱力转变为内驱力。
03
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总是感叹,孩子叛逆期提前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很紧张,自己说东,他偏要往西,孩子什么都没有学会,和父母顶嘴的本事倒是越来越厉害了,
上文提到的短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大家应该很熟悉。
“你什么时候才会用功读书?”
“我有自己的社交生活。”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此时孩子的自决力被干扰了,心里是很反感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听从父母的建议呢?
《小王子》里面说过,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可惜大多数人都不记得还是孩子时候的自己和那时候的愿望了。
他们小时候被大人干扰自决力,长大之后又把这个错误的做法复制到孩子身子,而且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为孩子好,真是太可怕了。
这种理所当然,才造成了我们亲子关系的不和谐。父母不停地干涉孩子,孩子会想尽一切办法反抗,他们是在用这种方法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可以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就像视频中所说,“孩子不是狗,你不能像训练狗一样训练孩子。他们不是可以被控制的东西,你去训练、控制或占有小孩,就会永远失去他们的爱。孩子不是人类之外的特别物种,小孩子只是还没发育完全的男人或女人罢了。”
超级保姆的教养金律 ¥40.4 购买04
如今“4+1”的家庭模式,让多少孩子成了家长手中的提线木偶,他们的吃穿住行,甚至是思想都被家长紧紧地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样的“小皇帝”生活,真的是太可怜了。
邻居家的孩子今年四周岁了,在幼儿园里,每当老师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面的游戏区角玩耍时,他就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做什么,非要等到老师告诉他玩什么。
这种事事需要别人来决定的坏习惯,和他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爷爷奶奶和父母大包大揽,把他照顾得特别仔细,大人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自己做,孩子有任何想法都被大人否定掉了。
久而久之,孩子成为了没有了自己思想的提线木偶。
教育孩子最悲哀的一件事情就是,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自信独立,另一方面又处处干涉孩子。
黄磊堪称教育孩子的模范爸爸,他在谈及教育女儿的方式时曾说:“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所以不满13岁的黄多多,一直都是大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的多才多艺惹人羡慕,独立能力更是赢得众人的夸赞。
月下客在《最好的养育,是让孩子做自己》这本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最有意义的教育,就是在足够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成人之美。如果他是鸟,就让他高飞,如果他是鱼,就让他下水。
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做自己。而最好的父母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放手给孩子自己决定的自由。
正如蒙特梭利说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