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焦虑的人是谁?
当然是孩子的家长。
孩子的成长可是一件大事,如果不能处理好、安排好,那对未来的影响可是非常大的。但是,孩子的成长是一件非常不稳定的事情,家长们既希望孩子能获得幸福人生,又希望孩子能够事业有成。
但是,现在仍然有许多事业有成,但仍然不幸福的人。
这是为什么?
在我们身边有孩子的家庭总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家里的孩子马上就要一岁了,已经能说出来几个词,孩子的爸爸妈妈马上就开始教孩子识字,每天用大量的时间翻识字卡,不仅有英文,甚至英文也要学,于此同时数数也要开始锻炼。
等到孩子两岁的时候,能说出来连贯的话了,父母立刻就把唐诗宋词九九乘法表安排上。力求让自己的孩子达到两岁识千字,三岁背唐诗,不到上幼儿园的年龄要让孩子把小学的内容都学完。
等孩子真正上学之后就更忙了,各种补课班都安排上,就连旅游的时候,孩子也不玩,也不看风景,带着一个小本记笔记。
家长想让孩子把一切的时间都用在长知识上,所以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不让做。
家长认为这样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记住所有的知识,增长智力,开拓眼界。这是为了在日后拥有幸福生活必须做的事情。
很多家长的想发都是如此——小时候增长知识,长大后增长财富,如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不单单是财富所带来的幸福条件,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素质。
我相信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毫无生活趣味的人,他们看电影是为了吃爆米花,听音乐会是为了与身边人聊天,从来不欣赏美术,没有任何生活情趣,甚至还会冷嘲热讽其他人的爱好。
这样的人,他们的生活幸福吗?
并不幸福。
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而这样的人缺乏体验幸福感受的素质。
这种缺乏并不是先天造成的,而是感性素质没有在后天得到发展。
什么是感性素质?
“感性能力”是视、听、味、嗅、触、情绪、情感等所有人的感觉能力的总称。
“感性”是与“理性”并列的学术概念。
如果孩子在幼年的时候,没有得到充分的感性素质训练,那么在长大成人之后,就会成为无法感受幸福的人。
因为一个细腻、敏感、感觉丰富的人的生活,远远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的生活质量高得多。
中国有许多值得游览的景区,随口就能想到的就有桂林的山水,泰山的日出。但是当我们前往景点的时候,总会发现这样一群人。他们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 景点就拍照。等到回去之后除了手机里的照片,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缺乏感性素质的人,是没有办法体会到生活美好的状态的。
而且,缺乏感性素质,会让人无法追求更高级的美感,转而去追求简单快捷的刺激。
还有这么一句话,感性素质低的人的审美是什么状态?
唱歌只要音调高就是好,全然体会不到音乐中的情感。
画画只要画的像就是好,也理解不了画面中透露的感受。
文章只要辞藻华丽就是好,经典作品根本难以入眼。
没有感性能力,自然感觉不到文艺作品中的美。更可怕的是,连生活中的脏乱差也感受不到。
所以,拥有感性素质是体验幸福生活的前提!
而感性素质的培养,需要从小接受艺术教育。
而在所有艺术教育之中,音乐教育是最适合的。
因为孩子在被迫学习汉字,背唐诗宋词的过程中,他只是单纯的重复,并不能理解诗句中的含义。而且,唐诗宋词中包含的感情与感受,都是诗人的人生经历的浓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理解。
而美术作品,虽然拥有丰富的色彩,但是其内涵仍然与诗词无意。比如让一个小孩子看《星空》,他只能看到一团一团的色彩,但不能更深层次的体会。
但是音乐则不同。
在人类还没有汉字和图画出现的时候,音乐就已经诞生了。这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它表达的内涵并不需要人生经历就能体会。
孩子不会跟随背诵诗词的声音翩翩起舞,但是会跟随听到的音乐摆动身体。
这样的艺术形式,在先天上更适合孩子体验。
借由音乐教育而培养孩子的感性素质,让孩子获得一生的幸福,是每一位家长应该掌握的基本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