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孩子要明白“父性原理”和“母性原理”
一个人在不同身份下就有不同的角色,今天我们谈的是家庭,那么家庭中无疑是子女和父母的角色。日本著名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教授将家庭中父亲的角色作用命名为“父性原理”,将母亲的角色作用命名为“母性原理”。“父性原理”大体指的是一旦子女犯了错误,父亲就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孩子,或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对待孩子。不难看出“父性原理”把父亲的角色定位成严父。反之,“母性原理”则是无论孩子犯了怎样的错误,母亲都会包容孩子,甚至是袒护孩子,这样一来“母性原理”就将母亲定位成慈母的角色。这两种角色看起来有矛盾,有冲突,实则不然,这两种角色要是相辅相成反倒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作为孩子要明白“父性原理”和“母性原理”
曾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的主人公巴迪七岁左右写了一首诗,他的母亲对他是毫无保留的赞扬,评价是“精彩极了”,巴迪很高兴。随后,他将诗作拿去给他的父亲看,期待着也能得到表扬,但父亲却说他的诗“糟糕透了”。这让巴迪十分难过,母亲认为父亲不对,巴迪第一次写诗应该给他鼓励,但父亲并不退让。几年后,巴迪重新拿起那首诗,发现父亲说的也没错,不过他母亲一如既往地鼓励他,他也便没有放弃写作,他也会试着拿着作品给父亲看,父亲的评价还是一样严格。后来,巴迪有了很多作品,他回想起以前,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他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他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他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作为孩子要明白“父性原理”和“母性原理”
很多时候,在家庭教育子女问题上会有唱“红脸”的,会有唱“白脸”的。如果这两种能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那就会有好的作用,如果不协调的话可能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巴迪因为有母亲的支持鼓励,所以他坚持写作,但也正是因为有父亲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不断进步,母亲给了他创作的毅力,而父亲则督促他提高写作水平。 很多时候,我们会更喜欢“母性原理”,而排斥“父性原理”。实际上,我们应该我们应该同时理解和感激“母性原理”和“父性原理”,有了父亲严厉的爱与母亲宽容的爱共同协调,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才会越走越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