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的经验来讲:富裕家庭出来的孩子,有成绩优秀的,也有连初中都考不上的。而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有出类拔萃的,也有颓废不前的。
从表现看来,孩子优不优秀,貌似和家庭贫富也没有必然的联系。穷人家的孩子,也有去清华北大的。
但是从概率学上统计:却发现富人家的孩子,在不从家里获取任何帮助的情况下,整体上也要比穷人家的孩子成功的多。
那家庭经济状况,究竟对孩子们的哪项能力有影响呢?为了解明这一问题,瑞士科学家Jean Piaget做了一些很有趣的实验。
他首先把能力分成了[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主要指IQ,既记忆力,语言能力,空间认知,推理能力等。
而非认知能力,主要指行动力,忍耐力,抗压能力,心理自愈能力等。
认知能力是可测量的,目前的IQ测试,就是量化认知能力的一种方法。而非认知能力,则是无法测量的。
恰恰是这无法测量的非认知能力,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成败。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智商(IQ)很高,生活却很潦倒。而有的人明明学习很差,却混的风生水起。
科学家通过跟踪3到6岁的孩子,发现家庭贫富直接影响的,是孩子的行动能力。穷人家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拖延症。
当这些孩子们接受到实际任务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大部分可以马上投入行动中。而穷人家的孩子,则大部分陷入发愁状态中。
当这些孩子们接受到统一的试卷考核的时候,在得分上,穷人富人家的孩子,基本差不多。
这一研究表明:贫富差距并不会影响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它直接影响的,是孩子们的行动能力。
然后,科学家们又对这些孩子们的家庭状况做了调查。他们发现:在富人家庭中,父母总是雷厉风行。
比如他们计划去游玩,就会马上出发。他们打算做某一行生意,很快就会入手。他们打算学一门知识,也会立即付诸实践。
而穷人家的父母则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生活在愁眉苦脸中,他们也有很多挣钱的法子,可惜都被“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给否决了。
根据言传身教法则,父母啥样,孩子们自然就学成啥样了。
在实际社会中,我们也发现,那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们,大部分都出身中产甚至以上的家庭,很少有出身社会最底层的。
然后再往深里扒,科学家们又开始研究:
为什么经济状况不好的父母,会患上拖延症?
当然患得患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们没有拖延症,他们就不可能成为穷人。
这是一个先有鸡或先有蛋的问题。你可以说:这个人有拖延症,所以他成了穷人。也可以说:这个人因为穷,所以患上了拖延症。
但无论怎么说:穷+拖延,应该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这样的科研结果,至少可以给家长们一点启示:
无论你是否可以给孩子创造优渥的经济条件,首先要树立起雷厉风行的榜样。即使穷,也不能把穷病的根传给孩子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