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妈妈,为什么太爷爷他们会住在那里?他们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住?以后我们是不是也要住在那里?"
"因为太爷爷他们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妈妈,太爷爷他们是不是死了,我看到电视上,大人说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就是死了的意思。妈妈,以后我也会死吗?"……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清明扫墓回来之后和孩子的那场对话。还很清楚的记得我们的对话以"等你以后长大了就会明白了"结束。
相信很多的家长跟当时的我一样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妈妈,我会死吗?"类似的问题。中国人好像对"死亡"这个词很是避讳,但是身为家长的我们不应该对孩子的这类问题避而不答,而是应该和孩子恰当的谈论"死亡",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为何要和孩子谈论"死亡",进行"死亡教育"家长对孩子"死亡教育"一般避而不谈也许在真实的生活中小孩子会碰见死亡的事情很少,即使不幸遇到身为家长的我们都会尽力去保护他们,让他们不要看见——即家长一般都是对孩子采取"隔离死亡"的方式进行教育。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生和死本来就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小孩子也是需要有这个方面的知识。
孩子对"死亡"的认识很浅薄很多的小孩子也许在第一次接触"死亡"有可能仅仅只是家里面的小金鱼肚皮朝上浮在鱼缸里面一动不动的。他们会好奇金鱼怎么了,这时很好跟他们解释,金鱼没有吃的,饿死了。这样的解释他们可能很容易明白,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们遇到自己家里面的人去世了,此时孩问起"死亡"时你又该如何去解释呢?
所以,当被孩子问到死亡问题时要恰当的对他进行"死亡教育",让孩子明白生和死本来就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同时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也是让孩子提前懂得有关"死亡"的相关知识的一种途径,不会当一谈到"死亡"只有恐惧、害怕的心理状态。
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对孩子有何意义珍爱生命,关心他人之前也曾经报道过:原本是活泼善良的小孩子却对有虐待小动物的疯狂行为,比如说:用自己的玩具车撞伤家里宠物狗的腿甚至一些小孩子有手去扯狗狗的毛还用脚去踢它。用这些行为去伤害生命,不懂的关爱生命,其实也是家长对孩子"死亡教育"缺失的表现。
家长是可以随时随地的为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通俗的告诉孩子:不仅仅是人,动物也一样,每个生命都是珍贵的;每个生命都是只有一次,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珍爱生命,关心他人。
让孩子对生命尊重好像最近几年以来,看新闻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青少年自杀率逐年升高,这是一个值得引起人们深思的问题。其实青少年自杀这个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不负责的一种行为。所以家长在孩子适当的年龄段应当对孩子进行填补"死亡"知识。
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应该避免这三个误区对孩子对于死亡的问题避而不答"死亡"这个谁都不愿意提及的话题,在很多的时候却会被自己的孩子无意的提及,尤其是在清明节这种日子,孩子也许会问"爸爸妈妈,我们都会死吗?人死了以后会变成什么?"等等的话题。
只是我们不应该避而不答,而是要用一种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使他们明白死亡到底是什么?从而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死亡,并且当他们真正面临死亡时能够降低对死亡的恐惧,使他们更加积极乐观地生活。
以"欺骗"的方式向孩子解释死亡记得我小时候在我爷爷去世时也问过我的爸爸妈妈,"爷爷是不是死?死了要到哪里去?"等类似的问题。我爸爸妈妈给我的答案是"爷爷只是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以后还会回来的。"其实这种方式虽然是一种善意,但是实质上来说却是一种欺骗。
家长的话孩子都会比较相信,孩子会认为死亡也没有什么,在以后都会回来的。所以当他再次遇到死亡的事情,他可能会不在意,严重的话甚至会形成冷漠的对待生命的性格。近年来,孩子漠视小动物的生命例子不在少数,归根究底跟家长对孩子的"死亡教育"的缺失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死亡教育"仅仅是对孩子对"死亡"这个词进行解释死亡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失去那么简单,还有在死亡之后的一系列的心灵创伤等等。所以当家长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时不仅仅是跟孩子解释人或者事物为什么会"死亡"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能够在面临死亡时应该怎么样去调解自己的心态,要注重孩子心理的变化,同时注重孩子心理的教育。上面有提到过要用恰当的方式和孩子谈论"死亡",那么到底怎么样的方式称为是恰当的方式呢?
用恰当的方式和孩子谈论"死亡"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和老师正确的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不同年龄段的小孩子接受事物的方法不一样,所以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孩子应该采取不一样的解释方法。
婴幼儿期(0-4岁):用比喻法解释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死亡"没有概念,也很难明白死亡的概念。这个阶段,你可以用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
幼儿园期(4-7岁):提高危险认知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这时我们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期(7-13岁):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的情绪。这时,你就不要拐弯抹角,用比喻举例混过去。
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
不过,家长们要记住,和孩子们表达"死亡"的言论时,千万不要去吓孩子,不要让他们对死亡产生过度恐惧感。而是要让他们对生命有敬畏感,面对死亡可以进行比较好的自我调节。珍爱生命,面对危险时,懂得去保护好自己。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