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童哲学启蒙头条号
万事万物
都得益于
适当的环境,
方能尽展才华。
孩子,
自然也不例外,
美国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达娜·萨斯金德教授在对境况相同的小儿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后,发现孩子们的听力虽然恢复,但他们的大脑发育以及后来的学业发展却差距陡然。
原本以为帮助孩子重拾听力,就是为他们创造了至关重要的发展机遇的萨斯金德,这才深深地意识到,耳蜗植入以外的某种因素才是真正左右孩子大脑发展和学习能力,影响孩子潜能的始作俑者。
……。
后来,当萨斯金德根据来自富裕家庭、中产家庭、贫困家庭和接受救助家庭父母与孩子语言交流的频次、内容、方式、态度和情感倾向等等的跟踪调查和数据统计研究,发现——
物质的贫穷并不是预测和决定孩子未来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而父母语言的贫穷才是造成孩子未来多方面成就差异的真凶。
按照萨斯金德教授自己的话说,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他们家境富有,或者报了多少课外班,而是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熏陶”。
换句话说,出生头三年,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单词(语言)数量、丰富程度和从言语中感受到的积极态度的频次远远低于高收入、高学历家庭的孩子;相反,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听到的负面单词(语言)的数量和感受到的消极的内容、态度等,却远远高于高收入、高学历家庭的孩子。
二者未来的差距,就在这三年父母潜移默化的言谈举止之间,被逐渐拉大。
据此,萨斯金德发起了针对家庭养育方式的“3000万词汇倡议”,并向白宫递上自己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成为由美国白宫主导的“结束成绩差距”项目发起人。
正如萨斯金德教授在写给天下家庭的《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提到的——
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
父母的语言尽管“廉价”,却是世间最宝贵和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萨斯金德教授所认为的“父母的语言塑造孩子的大脑”是有神经和认知科学根据的,因为自然界赋予了我们一个大脑,但这颗大脑将指引我们走向何方,则完全取决于它的所遇以及后来的所思。
尤其是对于一个在生命早期的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的全部世界。
孩子早期家庭的语言环境丰富与否,家庭成员传递给孩子的情感与态度积极与否,将帮助孩子塑造脑内神经元的激活与连接,以及孩子情感情绪体验的状态和习惯。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所接触的语言及其内容的丰富程度,将是孩子感知与思考世界的起点,因为每一个人必须借助语言才能思考。
举个例子,假设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听不懂,只是用吱吱呀呀等毫无意义的语言与孩子交流,那么孩子大脑中的神经元将会建立一些“吱吱呀呀的链接”。
但是,这些毫无意义的语言并非现实生活的真实需要,所以,不久的将来大脑将会减除这些无用的信息链接。
时间花了,互动有了,却毫无效果——不得不说这样的命运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悲哀。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父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口舌给孩子作出“差评”,久而久之,这些载有“差评”信息的神经元链接就会深深印刻在孩子大脑中,结果我不说你也想象的到。
孩子的大脑正是运用这些通过父母语言传递的内容,思考这个世界和自己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失去了积极且丰富的语言环境,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恶梦的开始。
事实上,即便萨斯金德教授没有将如何运用语言塑造孩子大脑的作用总结在《父母的语言》这部书中,语言之于孩子或阳光雨露,或狂风暴雨,或久旱成灾的作用永远都在彰显着它的伟力,只是绝大多数父母早已见惯不怪而已。
至少,有关家庭语言内容“是否涉猎广博”,语言形式“是否充满肯定与鼓励”,语言所包含的情感状态“是否积极”,语言环境“是否多元”等等,从未被大多数父母提上议事日程。
所以,我们必须清楚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怎样的语言环境?
萨斯金德教授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将我们与孩子的谈话大致分为“事务型谈话”和“其他谈话”。
前者如“写作业去”、“快吃饭”、“该睡觉了”、“……”等等,想象这些反复在耳边撕磨过的言语,你听多了都会烦,再别说孩子了;
后者尽管萨斯金德并未详细总结,但从有利于孩子思维发展的角度来说,只要是充满积极态度,鼓励孩子探索,引发孩子思考,增进互动的言语,都是在营造正向发展的环境。
比如我们可以在给孩子换尿布时,用一些有趣的话题与孩子互动,激发孩子的认知、想象与思考——
你猜妈妈在做什么?妈妈再给小宝贝换尿布。
谁是妈妈的小宝贝呢?躺在床上这个不停提着小腿、挥着小手的这个就是。
小宝贝为什么躺在床上都不老实呢?因为他想做运动了。
……。
总而言之,当你和孩子在一起时,打开你们的话匣子,就等于为孩子开启了一本最有价值的教科书。
【推荐】父母的语言 3000万词汇塑造学习型大脑 亲子家庭教育书 ¥49 购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