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朋友们一起出去野餐,因为同行的有好几个心理咨询师,所以朋友就把他家孩子也带上了,说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聚会,让朋友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好好跟自己的孩子沟通一下,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接受心理治疗。
我们一直知道朋友家的孩子比较内向,但是根据朋友说,这孩子最近这几年越来越不喜欢跟外界接触,性格越来越孤僻,他总是害怕孩子再这样下去跟社会脱节。
从孩子当天的表现来看,早已经不会是性格内向这么简单了,根据她所表现出来的状况不难看出,这个孩子不太喜欢自己。
比如她会把已经过去很久的糗事放在心上很长时间,可能别人早都已经忘记了,可她依旧耿耿于怀,总是会在一个人的时候想起来这些事情,并且不断自责,越自责就越难忘记,继而深陷自我埋怨之中:"我也怎么这么笨!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出洋相,要是当时我小心一点就好了。"
在我跟她聊天的时候,她问我:"阿姨,我是不是有心理疾病啊?我总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好,长得不漂亮,学习也不好,干什么事情都会搞砸,我觉得我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笑话,毫无优点的笑话。"
听一个孩子这样我自己我心里非常难受,这么小的孩子应该内心充满阳光,可这孩子却总是活在自我厌恶中,特别在意被人的眼光,肯定每天不止一次的想"要是能重生就好了、要是能回到过去就好了、如果再来一遍我绝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人为什么会陷入自我厌恶的情绪中?一说到一个孩子的性格问题,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原生家庭,确实,孩子的性格缺陷和原生家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下,孩子就会产生性格上的问题,好比有的家庭对于孩子太过于苛责,长此以往,孩子总是被迫关注自己身上的各种缺点,从来不被引导着发现自己的优点,孩子就会变得厌恶自己。
如果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没有事情恰当的表达,而孩子有没有能力对言行的批评和职责区分开的时候,就会有"我什么都不好"的错误感知,为了获得力量感,也为了迎合父母的要求,孩子就不会再把自己当做孩子,慢慢的开始变得自我挑剔,对自己感到越来越不满意和厌恶。
有的父母也会说,并没有对孩子有过过度挑剔,为什么孩子依旧还是会成为一个自我厌恶的人?那是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及时给予孩子鼓励,没有给过孩子肯定,所以这也会给孩子传达一个错误的信息:我做不到让父母满意,我不够好。
一般来说,无法和父母以及他人建立良好亲密关系的人会更容易产生自我厌恶的情绪,因为疏离感会令他们长时间陷入独处的环境中,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自我厌恶感反而会更容易使他们逃脱现实得到解脱,比起改变,"从来一遍自己可以做的更好"这样的想法会更容易让自己有掌控感,因此这类人常常会想"当我变得足够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如何让孩子摆脱自我厌恶感?自我厌恶者其实是十分矛盾的个体,他们一边埋怨自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希望自己能够做的更好,可是一边又无法从心里接受自己对有些事情的无能为力,因此常常陷入自己的情绪中患得患失到无法自拔的地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我厌恶感呢?
从优点出发看自己
很多家长在孩子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不会站在孩子完成、已经成功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优点,反而会习惯性的"挑刺",好比孩子考试得了99分,家长眼中并不是孩子获得99分的成功,反而会更注重那丢失1分,习惯性的站在劣势的角度去看到孩子。
总是以这种视角去看待孩子,孩子身上的缺点自然也会被放大,甚至丝毫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
家长看待问题的方法和视角完全影响着孩子看待问题的态度,很多自我厌恶的孩子都是受到家长消极视角的影响,哪怕是得了99分,心理总是会想"我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我下次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失误"。
我们要引导孩子从优势的角度看到自己,让孩子多关注一下自己身上的优点,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完成的很好的,面对挫折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用他人视角看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总是很容易就原谅了他人的错误,但总是对自己的过错耿耿于怀,觉得如果重来一遍自己可以做的很好,但是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只不过在很多时候我们的优点被自我延期的心理所掩藏,导致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优点。
当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自己做了一件失败的事情走不出来悲观的情绪时,可以试着忘记自己的立场,站在别人的角度老看待自己的犯的错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把自己的错误当做是别人犯的,看看自己会是什么态度。
有一本叫《不是你的错:超越自我憎恨》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个人,像你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你,你早就离开Ta了。"更多时候自己对自己比对他人更加苛刻,当自己能站在他人视角看自己的时候,想必就会对自己更加宽容,减少许多自我厌恶感。
除了以上这几种方法,自我厌恶的人还可以把自己的优点总结出来,每天看一看,时刻提醒自己多关注自己身上的优点,肯定会突破和进步的,不要总是消极评估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慢慢的自信起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