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这个年代,真正的社会精英所具备的能力之一是读书、特征之二是写作。简而言之,既能说会道,又能编会写。会不会徒手开根号不重要,腹无诗书气无华、下笔无神胸无策就很糟糕了。
都听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水到渠成的结果”这样的说法。课堂上学习基本一致,课外阅读才能拉开孩子阅读水平差距,家庭阅读决定孩子课外阅读内容的宽度,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
重要的事情都需要用仪式感来加持——给孩子的阅读营造肉眼可见的“仪式”,会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一件有价值的事,还是一件值得去追求的事,很重要。
仪式一:把你家的书房塞满书柜 把书柜里塞满书当然,不要为了塞满而塞满,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可以随时接触到书的环境。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观察力,他们绝对能凭直觉分辨出他家的书柜和书,是装饰品还是知识。
一个爱读书,并且有读书习惯的家庭,家里随时可以看到书籍的身影,首先在视觉上便能让孩子认知书籍是自己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这便会直接激发出孩子对于书籍作为一个物品的好奇心,待以时日,当他开始学习认字后,他会自然而然对书籍的内容产生好奇心,此时的好奇心是他未来养成阅读习惯的初心和原动力。
家长需要在此时做怎样的准备呢?很简单,把并不适合你家孩子这个年龄阶段阅读的书籍(**禁、晦涩难懂、印刷枯燥……)挪到书柜的高层,把故事性强的,尤其是短篇小说、名家散文这样的书放在孩子伸手可得的位置。
当然了,当你的孩子开始自觉读书以后,源源不断的买书也会成为你们的固定亲子项目。多说一句,这里说的“读书”是读纸质的印刷品。在孩子开始阅读的时候不要给他看电子书,也不要用有声书、动画书来代替那本印刷出来带着油墨清香的书。
仪式二:在固定的时间 固定的地点看书有自己专属房间,和自己专属书桌的孩子,学习成绩大概率会好于随便找个桌子做作业的孩子,因为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的固定的事情,会一次又一次地暗示孩子,你需要认真去做这件事情,并且习惯去做这件事情。
家庭阅读也是一样,家里有书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需要家长去给他营造出一个“专门阅读”的环境:一张大小合适色彩减压的桌子、一把既舒服又不会太让人放松的椅子,最好是自然光线下。
孩子在最初开始阅读书籍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因为阅读这种行为本身是“反人性”的,趋向轻松回避困难是人性本能,阅读者本人是需要去对抗自己内心的惰性,成年人尚且自控力不强,更何况孩子。
因此,在这样一个过程里,需要家长不仅仅去和孩子约定,还要带着孩子去执行这样一个阅读仪式:每天的一个固定时间段,家长一本书,孩子一本书,我们一起坐在那个“专门阅读”的环境里,不说话,不提问,用心感受手里的书籍。
也许最初孩子会有各种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但是一定要相信孩子的“契约精神”,只要是和家长提前有过约定,并且还有家长跟他做一样的事情,对于孩子而言他会逐渐接受这个看书的仪式,进而养成看书的习惯,并且随着这个习惯的积累,学会阅读,再爱上阅读。
仪式三:吟诵课文 吟诵小篇章美文仔细看看小学一年级开始的语文课本,每一篇课文的课后几乎都有“熟读”、“背诵”这样的要求,但是这个要求正在被家长忽略着。在很大一部分的家长认知里,孩子阅读的内容应该是课外书籍,课本的作用是教会孩子认字和组词之类的文字知识积累。
然而绝大多数的家长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认知短板:你并不太会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篇章,成年人总是喜欢用自己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所以现在不乏一些读过很多本书,但是说不出来也写不出来的孩子。
阅读,一为“阅”,二为“读”,二者唇齿相依,有书、有读书的地方就可以学会“阅”,提升“阅”的技巧和质量,靠的就是“读”了。
这里所说的读是:准确大声读、带着自己的情绪去大声读。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学生究竟需要去读什么?最初的读本就是小学语文课本,因为课本所纳篇章不仅仅贴合孩子们的心智接受度,同时也是孩子们练习写作最标准的范本。
怎么才算是吟诵呢?基础要求是朗读:不能读错字、加字或减字、不能唱读、吐词清晰、断句准确、停顿长短合理……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般会把文章生字词、段落意思、中心思想全部落实,孩子回家把学过的课文用心朗读多遍以后,会很容易体会文章传递出来的感情色彩,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将“读”这个过程从朗读过渡到吟诵的程度。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坚持吟诵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他会凭借本能来感受那些优美语句,要知道,把美的东西牢记于心也是人性之一。
仪式四:中间书、左边现代汉语词典、右边读书笔记从几年级开始记读书笔记最好?这个问题问得很奇葩。读书笔记当然是从孩子读第一本书(绘本不算)的第一天开始。不用担心他会写的字不多,因为刚开始的阅读过程,认识生字生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阅读目的。
见过不少的家长在书店或者图书馆里,坐在孩子的身边看着他们读书,“妈妈这个字怎么读?”这样的问题随时出现,此时家长就是一部智能字典,貌似为孩子的阅读之途扫清荆棘。很可惜,这样的情景最多只能算得上是看书,并没有接触到阅读的本质。
当家长为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百般焦虑的时候,麻烦反思一下,有没有为孩子置办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至少也需要有一本《新华字典》吧。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就有教孩子怎么查字典的内容,再早一点,从孩子学会拼音拼读的时候就可以去使用字典了。还是那个观点,阅读本身是“反人性”的,其过程就是我们对抗惰性的过程,孩子尤其容易放弃,家长需要提供一些工具,帮助孩子减轻阅读的难度,来协助孩子来对抗自己的惰性。
最好的工具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和读书笔记本了。词典用来解决生字生词的读音释义,读书笔记用来记录生字生词的读音释义,完成阅读的积累。
通过阅读每一本书得到的积累,最终都会在孩子的口才和写作上实现厚积薄发的成果,同时孩子会通过这样形式的阅读养成自己解决困难的习惯。
仪式五:用“论文体”把书里的故事说出来阅读是一个吸收的过程,阅读的最终目的不是把读到的内容“烂”在肚子里,而是要通过谈吐和写作进行释放,最终达到出口成章、落笔成文。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人,他们无论说什么,哪怕是平时的唠嗑,说的每一句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不唠叨不啰嗦,每一句话都充满了信息量,曾有人笑谈这样的谈吐是“论文体”。
所谓的“论文体”式谈吐,强调的就是口头语言表达的规范化,这个是需要刻意去锻炼的。
对于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小孩子而言,同步将所读文字用书面的语言说出来(最初可能会让人感觉是在背书),久而久之他们的口语表达就会更加规范。习惯了去说更加规范更加有逻辑性的“论文体”后,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多有裨益。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给初接触阅读的孩子营造一个”阅读仪式感“,会让他们尽快进入到自觉读书、爱好读书、习惯读书的流程里,我个人在陪读女儿的过程中一直在坚持,通过快一年的时间后,已经初见期待的结果。
——哀家猫太后,期待和你们一起探讨怎样陪好熊孩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