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逐流水,细柳随风絮,斜阳余晖映着红笺小字。长歌长,笑意浅,秋千院落思华年,春风入帏帘。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纵然千年终不过弹指一挥间。国学经典踏着平平仄仄的长长短短,穿过这千里江山,呈仁义礼智,人情练达于世人眼前。
试问国学何以担得启蒙经典之大任?答曰:国学启蒙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大多国人儿时启蒙读《弟子规》,其中有这样一句:“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其意为言出必行,即开口说话,诚信为先,若真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不能做到答应别人的事,也要坦诚布公,这样别人了解你的诚意自然也会退一步。因而与人信诺不可拖延,愈拖延遮掩事情便愈发难以解决。此为人生第一课,未曾经事先学做人。
近几年“国学热”兴起,这不仅仅是对外国思想文化盛行的一种回应,更是继西学东渐与改革开放后国人对于中国国学传统文化的一种思想觉醒。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认为国学无用的人,这国学一来不能当钱花,二来不能当饭吃学它又有何用呢?这不禁令人细思极恐,难道这就是现代人对于“有用”二字的定义吗?此番国学热潮掀起,更多的人接触并认识了国学,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华文化。真正的国学不是封建礼教,也不是老古董,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立身之本。儒家《论语》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只有先打好基础,做好本职工作,这才会产生道,才会有之后的仁义礼智信。
到此不禁心生疑问,在经历清朝文字狱、新文化运动乃至后来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之后,国学教育难道不会出现断层吗?外国文化漂洋过海,其先进思想也为国人所赞同。经历这种种之后我们所谓的传统国学不会落后吗?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精神依托,就好比我们一直都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奉为圭臬。现在更是如此,一些人精神无依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国学。因为国学即便经历的再多,哪怕它再饱受风霜雨雪的折磨、再惨遭世人诟病,我们都无法反驳国学依然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骄傲。
“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自背上行囊坐上渡船扶舷回头看,便日夜兼程跋山涉水纵然前路漫漫。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从凿壁偷光到悬梁刺股;从囊萤映雪到闻鸡起舞;唯有坚韧不拔之志方成国家栋梁之才。现在来看几乎无人能有这样的学习精神,更不用说学习国学了。古人文言,字字凝练,一字多义,何以习得?儿时日日朗读,但只是识字而已却不知何意。不过读的大多是些朗朗上口的,像《百家姓》、《笠翁对韵》之类的,对于孩子来说倒也好记。
五千年国学经典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虽然起点不计其数但终点却只有一。现代教育大多是应试教育,很多孩子对国学的理解只能取决于注解者的层次。然而注解者对国学的理解也是有限的,他们在注解的同时或多或少会掺杂一些个人的主观看法,免不了使孩子们受到这些主观因素的影响。
现代社会学校与社会脱节,学生走出校门就面临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他们必须完成身份的转换,以此努力适应所面临的新环境。这里就体现出国学的重要性,熟读国学可以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也许你并不理解国学深层次的意思,但类似于诚立身,信为本之类的话字面意思就是它的本意。不是说要每一个人都精通国学,但也要熟知一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国学来讲,一定要多读,在结合注解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加以自己本身的理解,并提出质疑,不懂可以找寻老师答疑解惑,这样才能对国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古人云:“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今人看来也应如此,这读书的“味”就是书的灵魂。国学经典也是有灵魂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人能窥豹一斑已实属不易。国学经典的书本就是它的躯体,而对国学经典的理解才是它的灵魂。就拿昆曲来说,清朝年间都是什么人去听昆曲呢?都是寒窗的书生、赶考的秀才手拿康熙字典,捧着二十四史去听昆曲。人人都说昆曲雅,雅到什么程度?每一句话至少有一个典故,甚至有两到三个甚至更多的典故。但是昆曲到了民国时期就很少有人去听了,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没有科举制度了,老百姓平时听个戏比种地还累,那谁还会去啊?
这时有人会问,这书生为什么都拿着康熙字典和二十四史去听昆曲呢?坐在下面直接听难道不可以吗?这就体现理解层次的问题了,西汉辞赋家枚乘写给吴王刘濞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有备”的前提就是思考,你必须预料到什么事情可能会发生,才能做好准备。但是如果你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做不到思则有备,而是盲目预防,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书生赶考也是这个道理,他们有所准备的去听昆曲也是为了加深对昆曲典故的理解,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只有理解国学经典的意义,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做人的道理。就像墨家学派中的“兼爱”“非攻”,墨家将“兼爱”定义为与人为善,换位思考,并解释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侩小贩,是不分高低贵贱、三六九等的。这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告诉我们要友善,这就是精神的传承。
学习国学不是一代之任,也不是几代之责,而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千秋万代之大业。其语句凝练,深沉如海上生风,壮阔似天马行空,坚韧足以使懦夫立志,婉约足以令石人动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国学经典在每一个国人心中生根发芽,幸承国学,谨念相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