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要草莓味的酸奶。”
“上次不是喝过草莓味的酸奶吗?这次买红枣味的吧。”
“我不想喝红枣味的,我就想要草莓味的。”
“每次喝草莓味的,你不腻吗?换一种口味吧。”
“不要换,我就想喝草莓味的。”
“草莓味不好喝,换口味试下,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五岁的熙熙不开心地嘟囔一句:那好吧!
最后熙熙还是没有喝到她爱喝的草莓味的酸奶。
以上对话,在亲子场景种很常出现。家长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想法是对的,孩子想法不够成熟,他们喜欢以爱的名义帮孩子做决定哪怕只是买一瓶酸奶。实际上,家长这样爱孩子的背后,是不由分说地剥夺了他自主选择的机会,尤其是当孩子处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时期,如果家长是经常这种状态,他的自我意识就会渐渐压抑。
沙溢
最近看了一部由黄磊老师演的电视剧(小欢喜),剧中英子就是典型长期被妈妈压抑了自我意识,明明不喜欢吃蒜蓉,却因为不想妈妈难过,装很喜欢。她妈妈习惯利用“爱孩子”的借口和理由替英子做选择。
英子
“妈妈不让你做这件事,完全是为你好!”
“妈妈给你准备了这些好吃的,都是为了你的健康着想!”
“妈妈这么做,是因为爱你呀!”
无论什么时候,她的理由都是“为了你好”。因为是“为了你好”,所以英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她妈妈的控制,接受她不喜欢做的事。但是,她妈妈忽略了孩子是有思想的,尽管小时候她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够,但她心里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强行改变她的意志,到最后她可能会变成一个严重缺失自我的人,而且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自己不敢或者不会做决定。
到今天这部电视剧还没有结束,最近剧情英子妈妈也意识到问题,尝试改变教育理念。其实吧!我们在照顾孩子的生活,或者对她进行教育的时候,尽管不能完全放手,但本属于孩子天性中的行为就让她凭借自己的感觉成长。
对话
还是妈妈的教育出了问题
还是妈妈的教育出了问题
如果每一件事都要剥夺她的意志,替她做决定,让她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那么最终她会失去那份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
所以,家长千万不能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控制,而是要尊重她。在做决定之前,花一点时间和耐心去弄清楚她的心思,倾听她的心声,然后协助她做选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