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跟CC一起玩,她开始有意识地把玩具或是书抢过去,然后板起一脸横肉、扬着下巴磕对我说,“给我,我是弟弟!”
开始几次我还觉得好笑,觉得是她分不清性别,我纠正她,你是妹妹也或许是姐姐,但不是弟弟或哥哥,你是女生哦。
但是几次之后依然没有效果,结合她一脸的横肉,我开始反思,也许真的不是性别的问题。
直到周末又见到CC小表弟。
我才了然。
原来这孩子是在寻找特权。
这也让我对二胎,稍微有了一点意识。
我们并未格外偏向过哪一个,任何人抱小表弟的时候,CC也没有表现出嫉妒。
而且她满嘴念叨小弟弟,一看见便摸他、逗他。
我一度以为,我家CC还蛮大度的嘛。
直到意识到,她说出“我是弟弟”真正的意义。
真正的意义就是,我是弟弟,所以你要让着我,你要优先考虑我的感受与选择。
2
可是,我们明明很注意,从没有人说过,你要让着弟弟之类的话,而且弟弟太小,小到我们觉得他对CC来说没有任何威胁。
但是我们的行为却出卖了我们的心,甚至自己都没有感觉。人心都是优先顾念弱势群体的,小的之于大的,就是弱势。
所以,CC在小弟弟躺着的床上蹦蹦跳的时候,我们会温柔的告诉她,“别跳了,这样会把小弟弟跳晕。”
在屡禁不止之后,我也会板起脸说,再跳就不允许在这个房间玩儿。
但是,她接受的信息就是,不能跳,因为弟弟。
我们却忘了,有弟弟之前,没有任何人限制过她在任何一个床上蹦跳。
所以,当她欢喜的摸弟弟的头时,我们会大惊小怪的制止说,“不要摸头!”虽然我也紧接着解释,囟门这里很软的,现在还不能摸,等弟弟长到CC那么大就可以了。
她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不能摸,因为是弟弟。
所以,当她兴奋地跑过来跟我们说什么事的时候,我们不会先听她说什么,而是先脱口而出,“小声一点哦,弟弟刚睡着。”虽然我们觉得用词温和恰当、指责并不明显。
她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不能喊,因为弟弟。
这一切,都让她觉得,做弟弟更好,做弟弟就有特权,做弟弟就可以被迁就。
所以她才会说出“我是弟弟!”,因为弟弟让她有了羡慕之心。
尽管,就怕她有所误会,我已经用尽了我的温柔,努力的克制不让她觉得我们有区别对待。
但是我们的行为还是明确的表示出,做弟弟这件事明显更好。
3
虽然我没有养二胎的经历,但只凭这些蛛丝马迹,二胎相处之难也能略见一斑。
然后,我就凭我这丁点经验,在发现了一点点苗头之后,立马做了一些改变。
如果放任不管,CC下一步就不只是想当弟弟了,而会从羡慕升级为嫉妒。
首先,我知道孩子的各种行为,在“最开始”的时候一定不是恶意的。比如在床上蹦、进屋大声分享她看到的趣事。
尽管这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弟弟,但是这也是CC长期作为家中唯一一个孩子,(包括在姥姥姥爷家里)早已经养成的行为习惯。(某一些甚至有些不礼貌)
如果这些习惯,要因为多出来的弟弟而改变,而家长只提硬性要求,而不讲究委婉迂回的策略,难免她会把怨气转移给弟弟。
所以,再一次,她在床上蹦蹦跳的时候,我没有立即制止她蹦,在抱起弟弟的同时,我告诉她,“要不要去另一个房间的床上蹦?妈妈跟你一起蹦?”她欣然同意。
蹦了几下之后,我又说,CC像小弟弟那样躺好不要动,妈妈像CC一样蹦,好不好?她以为是游戏,又欣然同意。
我蹦的她晃来晃去,果然不出几下,她就坐起来大叫,不要蹦了,好难受!
我假装不知道,啊?不舒服么?
她点头。
我自告奋勇地说,那我也试试,我躺下,CC蹦,我看难不难受,好不好?
她开始跳,没几下,我也赶紧起身“哎哟,蹦的我头好晕啊!(此处请自带演技哈)
然后我说,你看,只要有人躺在床上,其他人蹦跳别人就好难受是不是?那下次就等床上没人的时候,CC在蹦蹦跳好不好?
她赶紧跑去弟弟的房间跟姥姥献宝,“躺在床上,不能蹦!一蹦好难受!头好晕。”
4
当她再一次大喊大叫跑进屋的时候,我在第一时间拦住她,然后问,CC有话要跟我们说是么?
妈妈教你一个好玩的好不好?
你想跟妈妈大声讲话的时候,就可以跟妈妈做手势,我就去客厅听你说好么?
看,握紧拳头,然后伸出食指勾勾手,妈妈就会出来啦!
试一次,很好用,妈妈果然出来了对不对。
这样你又能玩游戏,又不会吵到别人,你睡到一半爸爸叫醒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很生气?爸爸吵醒妈妈的时候,妈妈是不是也发脾气了?
所以,有人睡觉要小声说话,现在谁在睡?
CC回答是弟弟。
“恩,那如果现在睡觉的是姥姥呢?我们是不是也不能大声喊?”我故意把注意力从弟弟身上移开。
CC说不能喊,妈妈睡觉不能喊,爸爸睡觉也不能喊,弟弟睡觉也不能喊。
这两个小例子不是重点,重点是,父母要通过一些语言或是行为,弱化改变的原因是为了弟弟,而是因为不恰当的行为本身:因为谁躺着被蹦跳都很难受,谁睡着被吵醒都不舒服,所以这些不是弟弟的专利,CC也不是因为弟弟刻意改变。
初期,在两个孩子没有非常深的感情基础的时候,就别拿感情来说事儿了,等感情深了,不用你说,单单是出于手足间的情感,两人也会愿意做出很多让步。
比如说,现在CC小姨和我,即便是我最不爱吃的东西,也会因为她喜欢给她备下;她再不屑的物件儿,也会因为我的喜欢,帮我买下;这些靠的是几十年培养出来的手足之情,但你若在人生的头几年,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孩子,那真是太勉强她了。
5
我也不再强调,CC不能如何如何,因为弟弟在如何如何。
而是直接告诉她那些值得鼓励的行为,而不是指出不鼓励的行为。
我们不再说,不要摸弟弟的头,而是告诉她,可以摸弟弟的脚,还有手。
不再说,不要用弟弟的奶瓶喝水,而是告诉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水杯,大家都用自己的水杯喝水,这样更卫生。
不再说,那是弟弟的尿不湿,CC大了不需要再穿,(是的,她看见弟弟穿尿不湿居然也要求穿,她明明早就戒掉尿不湿3个月了)而是翻出来原来剩的,给她穿上,只一夜,第二天她就不再要求了。
也不再说,CC已经不需要再吃母乳了,而是撩起来告诉她,可以试试吃,但是我不觉得那比酸奶更好喝哦。
要让他知道,做小婴儿有大孩子没有的好处;但是做大孩子,也有小Baby比拟不了的优势。
这两者各有千秋,关键是,都一样值得被爱。
6
有人会说,养个孩子至于那么娇气、那么矫情么?
连尊老爱幼这种最基本的做人美德,还得劳烦父母手把手费心,养孩子是不是太玻璃心?
我只想说,虽然那种老大虐待老二的极属少数,但如果父母的一点点注意,一点点改变,就能给老大一个更平等的心态,给老二一个更宽松的生存环境,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也是通过生活在别处,才发现CC身上一些我从未注意过的小缺点,比如公众场合大声说话,比如有时候不尊重别人。
我们整天跟她在一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小姨、姨夫,这些更是没外人。说实话,那些小缺点已经内化成她的一部分,她大声说话我们已不觉得是骚扰、她想要优先选择什么我们已视为常情、她心安理得的享受我们的付出不懂感恩我们也觉得理所当然,我们这些亲友早已都是身在庐山之人,所以才不识其真面目。
这大概也是独生子女的一大弊端。
非得走出去,跟另一个孩子和家庭相处,才能发现孩子有多熊。
而二胎家庭,自带这种天然人际交往机会,这么便利的条件不合理引导,岂不是太过可惜?
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体谅和照顾别人,不正是她人生的一大财富么?
有熊孩子不可怕,孩子熊而不自知才可怕。
我是应该去自省了。
C妈说
今天此文的目的只是抛砖引玉。
毕竟C妈没有带二胎的经验,也不想单靠理论泛泛而谈,理论加实践才是妈妈们的最爱嘛。
所以,借这个小东风,征个稿,二胎妈妈们,你们那么多水深火热的经历,分享出来呗。
不想写投稿那么长的,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聊一下你家两个小宝贝相处的日常,如何避免同胞竞争,如何培养手足之情?
独凄凄不如众乐乐,哈哈,等着你的留言哦!!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快手辅食,移步微信公众号:CC爸妈(cc-bama)
觉得文章还不错,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