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好奇的萌娃控(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身边的女同学跟我抱怨,本来家里生了个双胞胎应该感觉开心才是。但是这两个小家伙经常争风吃醋,总是吵架,这让女同学感觉非常的无奈。
女同学一直觉得家里面如果有两个孩子的话一定是非常和谐的,毕竟独生子的孤单大家都清楚。可是看见两个孩子从来都不能相融,女同学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如果帮了其中一个,而忽视了另外一个,怎么看都是不公平的,这个问题还真是难坏了她。
其实家里面两个孩子吵架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你太过于看重的话那么反倒会让两个孩子的关系变得不好。
很多父母都觉得,有的时候应该帮一帮家里面比较小的那个孩子,毕竟大的应该让着小的。不过值得说明的是,父母如果偏向的话很容易出现大问题的。
偏向的教育方式引发的大问题1. 孩子会感觉到不公平
如果说父母总是插手孩子之间的事情的话,那么首先就会让孩子感觉到非常的不公平。尤其是当父母总是保护自己家的小孩子,那么大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肯定不是亲生的。虽然大的孩子的确应该让这点小孩子,可毕竟这会让他们有一些心里面的想法。
2. 会让弱势的孩子觉得优越感十足
被偏向的那一个孩子也就是吵架中占于弱势的那一位,也正是因为父母过度的袒护,他们总觉得优越感十足。从那以后他们也不害怕跟另一个孩子吵架了,因为毕竟到最后都有父母来帮助自己,这会间接的引发两个孩子之间的不平衡。
3. 大大激化了孩子之间的矛盾
父母插手孩子的事情也会让孩子之间的矛盾激发,因为他们不敢把怨气撒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所以也就只能让两个孩子互相埋怨,互相憎恨。他们虽然也会觉得父母偏心,可大多数的想法还是觉得是另一个孩子抢占了自己的父爱与母爱。
这就恰恰意味着不好的教育方式的确可以毁坏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之间的吵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如果两个孩子经常相敬如宾的话,那才会让人觉得这两个孩子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经常吵架的孩子,反倒会让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好。
吵架的孩子会有哪些好处呢?1. 感情明显增加了
其实不难看出,那些经常吵架的孩子,最后的感情往往都比那些不吵架的孩子要好。因为孩子本来就是直率的,他们心里并没有太多别样的想法,怎么想的就怎么做。两个孩子在家里面吵架,其实当双方累了以后也会和好如初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2. 双方会提高思维,了解自身的缺陷
两个孩子在吵架中也可以提高思维,因为他们会不停的在想,是因为什么吵架的。等到吵完了架,虽然会冷战一段时间,但是他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到自己的缺陷。或许是自己的心胸太狭隘,或许是自己不懂的约束自己,时间长了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就不吵架了。
3. 更在乎对方的感受
吵架的孩子往往更在乎对方的感受,因为他们知道当初自己做的事情是非常过分的。等到时间过去了之后,他们或许还会对另一个孩子道歉。反观那些被父母插手的孩子,会更加叛逆,因为他们大大的感觉到了不公平,所以他们并不会反省,而是厌恨。
话虽如此,但是大多数父母根本想不到这一点。因为看到两个孩子又哭又闹,又打又骂的,这会让父母本能的感觉到心疼。
他们总想在第一时间制止孩子的吵架,可是到最后反而适得其反,因为他们压根就不了解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那么在孩子吵架的时候究竟要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
父母正确的做法,调谐两个孩子吵架1. 不要尽早的去插手,先看一看再说
大多数父母都喜欢插手孩子之间的事情,虽然说这也是出于关心,但是过早的插手会让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差。首先父母应该看看双方到底是因为什么吵架的,如果是因为平日的不开心而吵架,完全可以让两个孩子自己去解决。
如果行为比较恶劣的话,等到真正收不住的时候再出手就可以,毕竟小孩子闹不出来多大的名堂。
2. 不要偏袒其中一个
而且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偏袒其中一个,双方谁做错了那就去教育其中一个,而另一个也需要说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一套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有效的。这样双方都会知道父母并不偏心,父母也应该这么做,有什么就说什么。如果过分的溺爱其中一个的话,难免会让另一个感觉到心里不平衡,所以一视同仁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3. 不要过度的禁止孩子吵架
而且不要总是禁止孩子吵架,有的时候就是因为两个孩子吵架才能够更加晋升双方的感情。而且他们不吵架的话永远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是哪里做错了,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也需要自己的判断力和解决方式的能力。父母有的时候看看就好,没必要把这当作是一回事。
所以孩子之间的吵架千万不要过分的干涉,有的时候交给他们自己反倒是一种更正确的办法。如果说你实在担心孩子之间吵架的话,你大可以问问他们因为什么不开心,或者是问问他们到底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深刻的了解孩子的想法,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负责。最讨厌的就是那种什么都不明白的父母,就打着善意的旗号去管孩子,这是最愚昧的教育方式。
两个孩子吵架你会用怎样的方式去解决呢?如果你的方法比较高级的话,那么欢迎留言下方,我们一起探讨。
我是一个萌娃控也是一位高级育儿师,关注儿童心理,一起解读成长的那些烦恼,如果你在我的文章里找到了共鸣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