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当时还是美国第一夫人的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给父母和教育者们写了一本《举全村之力》,引起了美国大众的关注,这本书的有声版还获得了当年的格莱美奖·最佳诵读专辑奖。时隔21年,这位传奇人物以一位母亲、一位外祖母的身份,给孩子们也写了一本《举全村之力》。
希拉里儿童绘本处女作《举全村之力》
这是一本只有220个字的图画书,简洁的文字之间传递着希拉里关于教育、关于养育孩子的理念,这样深度的想法,如何传达给父母和孩子,又如何让孩子们够理解?创作这本图画书也可以说举凯迪克大家画家——玛拉·弗雷奇之力。
凯迪克奖得主玛拉·弗雷齐
说到玛拉·弗雷奇这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她曾凭借A Couple of Boys Have the Best Week Ever(《完美假日》)和All the World两次获得凯迪克银奖,她的The Boss Baby(《宝贝老板》)还被梦工厂动画公司改变为动画片,并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第75届金球奖、第45届动画安妮奖等多项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但就是这样一位顶级的图画书画家,在接到约稿电话时,也是既激动又忐忑。
《宝贝老板》动画片
当西蒙&舒斯特童书部出版人乔恩·安德森打电话给玛拉·弗雷奇时,她正在粉刷房子的前廊。安德森告诉她,西蒙&舒斯特计划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在1996年出版的《举全村之力》推出图画书版,希望邀请她来创作插画。
《举全村之力》图画书英文版
像大多数的美国人一样,玛拉·弗雷奇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一直都很喜欢希拉里,安德森问她有没有兴趣接受邀稿时,她欣然答应了。但挂了电话后,她一边给前廊刷上最后一层油漆,一边心中忐忑,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文本简简单单的220个字,怎么把它变成一本完整的图画书、一个孩子可以读懂的故事呢?
玛拉·弗雷奇曾经说过,希望自己创作的作品看起来是“像油漆一样新鲜,但也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成为经典”,所以在知道每一幅图的内容之前,需要花很大的精力研究整本图画书的结构。创作《举全村之力》也不例外。
《举全村之力》文字版
她反复翻读1996年出版的文字版《举全村之力》,一边做笔记,一边摘抄短语,画出单词,理解每个章节的内容。“文字版的《举全村之力》是给大人们,特别是父母和关注儿童教育的读者看的,旨在阐述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有责任心的公民,但这本图画书,却刚好相反,这是给孩子看的。”
在文字版的《举全村之力》中,玛拉·弗雷奇找到了起点,开始思考怎么来画这个故事:“正如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举全村之力一样,建设一个理想的村庄,也需要发挥孩子的力量。”而刚好这本图画书开头的第一句话是“有时候,孩子能聚起一个村庄。”
而这聚起一个村庄的起点,则是三个孩子在骑自行车游玩时,偶然发现了一片空地——他们想要在一片空地上建造一座儿童乐园。故事中的社区并非有真实的社区项目,但玛拉·弗雷奇的图画却让孩子和父母在阅读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只要举全村之力,有了大人的关注、鼓励以及在身边的默默支持,孩子们去实现一件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并没有那么难。
《举全村之力》图画书中文版内页
在创作的过程中,玛拉·弗雷奇不仅用虚光的方式来表达暗涌的情绪和时间的流逝,并更让每个对页都有一个能触动人心的或者富有戏剧性的地方,有些地方,她只用了一幅跨页大图。“对我来说,这种跨页就是一个悠扬的和弦。而用了很多虚光的书页,则更像是一个乐句。”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文字阐述“孩子来时没有带说明书,但我们大人也没有啊”这个观点时,图画把文字和建造儿童乐园这个故事本身,一画双关地表达得恰到好处:在孩子出生前,谁都没有当父母的经验;而在建造儿童乐园这件事情上,同样谁也没有经验——孩子站在一边,看着父母,父母也站成一群,有的托着腮帮,有的若有所思地看着孩子们。
《举全村之力》图画书中文版内页
可见,不论是大到整个社会如何养育、教育孩子,还是小到在故事中帮助孩子建造儿童乐,每个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似乎总能遇到很多的第一次,每一次的经历,都需要大人和孩子彼此耐心,相互帮助往前走。
在社区里所有的大人和孩子的合作下,在书里那棵光秃秃地树经历了发芽、长叶和开花的漫长时间后,一座真正的儿童乐园建成了。在一次书展上,当希拉里翻到三个孩子骑在自行车上回家那一页插图时,不仅感慨到:“这是我想生活的世界。”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才是配得上他们的理想村庄。
《举全村之力》图画书中文版内页
在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的采访中,玛拉·弗雷奇提到过:接受邀请创作这本书,也希望它能鼓励孩子和爱孩子的人,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积极的、带来希望的事情,无论做什么,无论在哪里,无论多么宏大,也无论多么渺小。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在“积极”“关爱”“包容”的理念下成长,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归属感,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成员。
家庭不是一座孤岛,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孩子,支持孩子,让他们成为自己的“领导者”。这也是玛拉·弗雷奇努力通过这个图画故事想要传递给每个家庭的美好信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