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语言是带情绪的,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串联起来,有可能给人带去温暖,但也可能带来伤害。
几米说,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责骂带来的伤口是无形的,“语言虐待”的伤害比身体虐待更加严重。
伤孩子心的话,小鹿相信有不少父母都曾经说过。请不要再用负面语言伤孩子的心了,多一些正向教育。那么父母应该怎样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审视孩子、激励孩子呢?
现实生活中,你是否有意无意间就会对孩子说些这样的话?如果有的话,请一定要在这个暑假“戒除”。
1、“笨蛋,没用的东西。”
告诉孩子:你不笨。是谁给孩子贴上了“笨蛋”的标签?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请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简单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我说不行就不行。”
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妈妈”的威风。“独断专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惧怕不等于信服,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与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建议。
3、“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停止空洞的说教。尊重是最好的办法,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着孩子,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给孩子争辩的权利,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学会与孩子说话,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5、“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你如果……我们就……,以孩子的表现为条件作为目标与计划。决定权在家长,而不是孩子。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摸得到,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因什么而可爱,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6、“胆子也太小了,这有什么好怕的。”
恐惧其实是儿童期的正常现象。否定孩子的害怕等于否定孩子的自我,让孩子产生无力感和挫败感。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样表现出胆怯,让孩子知道害怕是多么正常的感受,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无力感。
7、“你又做错了,怎么这么笨!”
哎呀,你怎么又……”充满抱怨或无奈的话很容易脱口而出。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失败后的孩子更需要肯定。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8、“一看你就没多大出息,将来......”
摆正期望的天平。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9、“都是小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关键在哪?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
10、“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精神。”
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孩子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正向语言会给孩子行为的暗示与激励,而负面语言始终会给孩子带来负能量的传递。换个角度、换种方式,教育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激励比指责重要——欣赏孩子,告诉他“你能行”
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求全责备,带给孩子的是负面信息,让孩子怯弱、抑郁,甚至产生厌世情绪。
小鹿小时候有两大爱好,
一是写作文、写日记、编故事,母亲说:“写的真好,真有趣,想象力真丰富!”虽然当时作文分数并不高,但是现在还是当了编辑。
二是爱拍东西,喜欢摆玩手机(老式手机,刚刚有拍照功能),爸爸说,“你挺有天赋,不过还需要多学习多努力。”现在便做了与摄影相关的工作。
所以我对父母说,孩子从小生长在“你不行”的环境中,慢慢地会把“你不行”内化为“我不行”,或许真的就不行了,“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当然,不排除个别时候也会产生反作用)
其实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和自信。
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大胆为孩子喝彩,孩子就会给你惊喜!
小鹿今日分享:
1、每个儿童都应该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教育理念之于孩子,就像阳光之于幼苗,它是爱的源泉,也是孩子成长的方向。
3、听话不是好孩子必备的品质,独立思考才是。非常遗憾的是,今天依然有很多父母把培养一个言听计从、人云亦云的“奴”,而不是一个追求独立、对自己负责的“人”作为教养的目的。如果真想提升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就把我们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去要求孩子听话、顺从。
4、蒙特梭利说:“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蒙特梭利说:“儿童必须通过自立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自由地使用其选择能力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没有干扰地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我们必须帮助儿童自己行动、决定和思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