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阶段的幼儿,其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还不完善,行动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他们常常用动作来表达自己,也就会经常出现幼儿间的抓、打、咬、推等现象。
因此,在孩子入园时,教师首先要向家长介绍孩子的这一发展特点,使家长对这类问题的出现有所准备。家长从认识上接受了,再出现这类问题的时候就会多一分理解和谅解。其次,在幼儿入园之前,还要请家长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当别人打你时,你可以用胳膊挡一下;当别人咬你时,你可以使劲把对方推开;当别人抢你东西时,你可以大声叫出来或者使劲拍桌子。”针对低年龄的孩子,家长可以用一些行为练习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如果发生了幼儿间的抓咬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解决1、及时处理受伤害的孩子的问题
需要去医院的及时送去医院;不需要送去医院的由医务室的保健医生查看处理;不需要保健医生处理的,教师也要先关心孩子的“伤情”,让孩子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与疼爱。
2、安抚受伤孩子的家长
首先,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受伤程度以及伤情处理的情况。
其次,向家长介绍事情发生的经过,越详细越好。如果教师确实没有亲眼看见,可以根据事情发生前后的情景进行描述,让家长能够感受到教师没有放任孩子的活动。
另外,也要向家长介绍事情的处理情况,比如让打人的小朋友道歉,教师批评打人的做法等,以平复家长的情绪。
最后,要再次向家长介绍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以行动思维为主的特点,使家长能够理解这种行为的发生。
3、做好攻击他人的孩子及其家长的工作
首先,对幼儿的行为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因为孩子年龄小,还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和处理矛盾,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正常的。
其次,要让其家长了解受伤孩子的情况,提示要对受伤害的孩子有所表示,比如代孩子道歉或者看望受伤的孩子。
另外,和家长沟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教给孩子和他人相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要教育孩子不用打、抓、咬人的方式处理问题。
最后,如果受伤孩子的伤情比较严重,还要向双方家长介绍有关的法律规定。根据家长的想法,依照法律提出幼儿园的处理意见。
想了解更多幼儿教育方面的资讯,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幼教资源共享吧】【幼教资源共享吧】专业分享幼儿园手工、舞蹈、早操、律动、教案、课件、环创、工作计划、总结、教师随笔、观察记录等幼教资源,同时也分享家庭育儿、教育管理等科普知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自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