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接受来自家长、老师的管控。
管控是必要的,就像法律那样,在法律框架之内,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失去法律约束,面临的不是自由而是失去自由。
管控首先就为孩子的成长确立了框架,在这个框架之内,孩子才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当然,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因为家长、老师有着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我们的管控,更容易让孩子获得高效率的成长。
同时,我们也能够意识到:家长、老师的干预,可以帮助孩子从“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
简单的说,如果没有我们的干预,在孩子眼里,月球将永远是一个发光的圆盘。孩子无法理性的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背后的科学知识,当然也就无法拥有理性认知的能力。
当然,对孩子进行管控不是无条件的。
无条件的管控,首先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处处加以干预也会影响孩子的思维逻辑发展。简单的说,无条件的管控,就会将孩子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无法获得全面的发展。
另外,无条件的管控还会引起孩子的应激反应,使得教育处于“对抗状态”中,不利于教育的进行。
当孩子意识到他“做什么都会被爸爸妈妈管着”的时候,他自然会不高兴,不高兴就会产生对立与反抗情绪,教育过程就会产生阻力。
管控的条件就是:我们发现了孩子有“超越管控范围”的行为发生。
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种表现就是:撒谎。
打人、说脏话、不尊重老人……这些需要管控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而撒谎却不同。它的隐蔽性更强,不容易被发现;同时,面对孩子撒谎,我们如果采取质疑的方式,无疑会加重孩子的负面情绪。
面对质疑,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不被信任感”和“不被尊重感”,这两种情绪,会迫使孩子“继续说谎”“继续圆谎”的心里需求。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拆穿孩子的“谎言”,一直处于“与孩子纠缠”的状态中,无益于我们管控“撒谎”问题。
及时确定孩子是否在撒谎,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家们的惊人发现,早就给了我们解决的办法。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而当心理状态受到不和谐因素干扰时,潜意识会支配人体,产生“下意识行为”。
放在孩子撒谎的问题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撒谎就是影响孩子心理状态的不和谐因素,也就是说,孩子在撒谎的时候,因为心理状态的波动,会激发潜意识产生“下意识行为”。
行为心理学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孩子在撒谎时的“下意识行为”有哪些。
1. 低头
低头是孩子说谎时最明显的一种潜意识行为。
因为面临被拆穿的风险,孩子会产生心理失落,而失落则会直接激发“低头”的潜意识行为。
这种反应最直接,也最能够说明问题。
当然,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这些“显性”(很容易被发现)的潜意识行为会逐渐消失,我们需要关注更多“隐形”(不容易被发现)的潜意识行为:
2. 摸鼻子
一般人在说话时摸鼻子,会有停滞的时间,有揉或挠的动作。而在撒谎的时候,孩子会下意识的产生掩嘴的行为,但因为害怕被发现,潜意识会阻碍他的动作,于是他下意识的摸了一下鼻子,这期间并没有挠或者揉的动作。
3. 揉耳朵
心理学认为,因为人体五官中耳朵的痛感最不灵敏,在撒谎状态下,为了释放内心的压力人会产生“释放压力”的行为,比如“捏”这个动作。而在潜意识中,人们会最先选择痛感最不灵敏的耳朵。
也就说,人在撒谎的时候揉耳朵,不仅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也是一种排泄压力的途径。
4. 眨眼
心理学认为:人在排斥自身想法的时候,会下意识的产生眨眼的动作。
你可以做个试验,仔细想一个问题,然后猛的扭转想法,告诉自己“不对,不能这么想!”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有皱眉、扭头、闭眼的动作。
孩子在撒谎的时候,撒谎的行为与“脑海中的真相”产生了冲突,这种心理排斥,会产生下意识的眨眼动作。
当然了,下意识行为还有很多。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反常。
抓住这几个下意识的行为,我们就可以更快的发现孩子是否在撒谎。如果孩子没有撒谎,我们可以避免伤害孩子。如果孩子撒谎了,当然也要进行必要的管控。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意识到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作出判断,长时间的质疑孩子、追问孩子,必然会对孩子情感和信任感造成伤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