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反映孩子不喜欢跟自己沟通,即便是沟通也是流于表面和浅层的想法,那么为何孩子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打开心扉呢?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原因去对照一下自己是否也有在犯同样的错误?
1.你是否在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表示否定?比如,今天孩子在学校跟同学打架了,被老师批评,然后罚抄作业,回家后可能他会很不高兴地跟你说,今天老师罚抄作业,然后父母的回答肯定是说“是不是又犯错了,肯定跟同学打架了?还是迟到了?犯错,老师罚你抄作业也是对你的一种警告,下次就不要再这样做了。”
或许就如上面所述,孩子每次跟你诉说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你总是对孩子进行说教式的口吻,总是采取否定的回答去纠正孩子的行为。
2.你有没有听取想法后对他们的错误行为立马进行批评责备?记得我小时候的经历就是这样,那时候刚上学不久,就被同学欺负,然后放学回家就向妈妈哭诉被欺负的事,然后我妈直接来一句,“肯定是你惹人家在先,人家才欺负你,活该”,然后以后在学校遇到任何同学欺负都不敢回家投诉,以至于读初中时,被男同学时常欺负,也从不敢回家诉说,只能默默忍受。
所以在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不喜欢的想法的时候,很多父母都是以批评、责备的语气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教育,甚至对孩子进行打击。这导致了孩子再也不能敞开心扉跟你诉说内心。
3.在跟孩子沟通时,你的说法并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好比高考选择报考志愿时,孩子跟父母沟通时,孩子着重点在于兴趣爱好方面,而父母在于考虑孩子以后就业前景,所以最终的沟通结果并没有达到孩子自己的意愿,这时候孩子对父母的建议,既不想听取,但又不得不考虑,导致的结果是没有达到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作用,这也导致了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乐意跟你沟通自己的想法。
4.父母夸大了孩子表达的思想内容对于孩子表达出来的很多内心想法时,时常有些父母会刻意夸大他们的行为想法,如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告诉父母喜欢某个男生或女生,父母的第一想法就是,孩子早恋了,马上就是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如何说服孩子不能早恋等等。
事实上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的爱慕并非父母所言,也无需夸大其词,只要正确引导,在内心深处接受孩子这种对异性吸引的行为,再转变为引导孩子如何去处理与异性交往的正确方式就可以了。
如果一味的反对孩子的行为,反而造成孩子排斥父母的思想而走向错误的行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根据上述问题与孩子沟通才能达到与孩子有亲密的亲子关系呢?
1.父母应避免先入为主地回答,应用“同理心”去感受孩子的想法就如文中第一个孩子跟父母诉说自己在学校被老师处罚的事,父母直接先入为主认为是孩子犯错了就要接受处罚而导致沟通失败,所以具体的问清事情原委,然后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接纳,最后一起沟通解决问题。
在《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一书中谈到了这个问题,书中认为孩子拒绝沟通的原因就是“成人拒绝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拒绝真实的孩子”,所以“只有孩子的情绪被看到,他才可能听得进你说的话。”
那么我们首先就是要接纳孩子的内心,带着“同理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同“同理心”一样,当你被领导批评的时候,你最不喜欢别人也在旁边讽刺你,觉得你不行,但是此时有一个人站在你的角度去感受,此时他也觉得老板确实不应该随便批评你,而是容许你说出事情的原委,去解释出现问题的原因,那你或许更容易接受这位站在你旁边的人的安慰,甚至愿意跟他分享自己这件事确实是自己的错。
孩子也一样,当他诉说老师批评惩罚他的时候,你听取这个信息后,你会说:“哦,是吗?老师真不够意思,竟然为这点小事惩罚你,你一定很不开心是吗?”,然后孩子肯定会娓娓道来事情的原委,但是对于孩子犯错这事,不是说父母也一样跟孩子逃避惩罚,而是在让孩子诉说真实感受以后伺机教育,这样让孩子更容易承认自己错误而改正自我。
当孩子跟你谈及事情原委后,或许有些时候孩子自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那父母就没必要再重复说教,但是如果某些事孩子没有识别自己的错误时,那你可以采用委婉的方式进行教育,先感同身受孩子的情绪,然后再指出,老师有他的教育方式,但是即使我们不喜欢,我们也不要继续犯错。或许这种方式的沟通,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2.父母对孩子的想法不应漠视,而是应该被重视就如我小时候被欺负一事,因为母亲的一句“活该”,让我所有的事情都不敢再与她沟通,因为我知道她根本不重视我,跟她说太多只会得到更多的责备,而不是重视我的想法,所以最后变成了无法沟通的后果。
3.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为孩子提供着实可行的建议面对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征求父母意见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以父母的经验教训等话语来禁锢孩子的思维空间,而是应该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通过做出适当的问题解决方案供孩子参考,通过共同分析,让孩子参与的方式去选择最佳方案。
就如选择高考志愿的问题,孩子以兴趣爱好为基础,共同寻求最优志愿而达到相互和谐的沟通目的。
4.父母首先了解自己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然后再根据本年龄段的想法给出更合适的解决方法每个孩子的成长阶段不一样,孩子对同一样事物的认知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所以在对孩子每个阶段的认知也要适应其成长阶段的心理变化进行沟通,所以要想和孩子深入沟通,我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和接纳孩子这个整体,父母循着自己的成长路径来理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表现好才被接纳和理解,这样他们才敢于在你面前自由地表达想法,展现他们的痛苦与快乐,而不是担心被否定和批评。
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的自我提高阶段,面对每个孩子的行为,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左右,首先就是接纳孩子的行为,再去进行深入沟通,这样才能巩固亲密的亲子关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