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你的孩子一生所必要经历的三次分离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7
"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世界上的大多数情感关系,都是以相聚为目的,唯独亲子关系是以分离为目的。

分离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人的一生会经历三次重要的分离。

第一次分离——分娩。

在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里,一个新生的婴儿就已经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无比痛苦的分离——离开母亲温暖而无比舒服的子宫,来到这个由冰冷的风、嘈杂的环境组成的世界,最糟糕的是,你完全无能为力。

但尽管如此,婴儿一开始仍然以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饿了,母亲会立即为他提供食物,冷了,母亲会将他拥抱在温暖的怀里。作为一个弱小的婴儿,他还下意识的以为母亲和自己是同一个人。

但很快,婴儿们就会发现自己和母亲其实是两个人,从而经历人生中的第二次分离,即与母亲的心理分离。

第二次分离——与母亲的心理分离

此时,稚嫩的幼儿们发现,母亲并不是自己,而自己完全无法指挥这个世界,甚至也无法指挥母亲,于是他们不断的哇哇大哭。

美国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是研究人的自我发展的重要学者,同时也是儿科医生和客体心理学理论家。她在观察了众多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之后,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提出了心理发展阶段性的理论。

她认为,3岁以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正常自闭期。从出生到1个月,这个阶段的婴儿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睡觉,他们和外界没有任何交流和交通。用精神分析的说法,这个时期的婴儿和客体是不建立关系的,没有交流的。

第二个阶段是:正常共生期。2个月到6个月,此时婴儿开始和母亲交换信息,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这个时期的儿童会朝着母亲微笑,微笑代表着社交活动的开始,和自闭状态的结束,有的学者将婴儿的第一次微笑称为人类的第一次社交反应。

然而,这个阶段的婴儿仍然将母亲和自己视为一体,孩子会觉得母亲是自我的附属,母亲的存在就是我的存在,母亲的疼痛就是我的疼痛。同样这个时期的婴儿也无法区分母亲和外人的区别,典型的表现就是,这个时期的婴儿微笑不分人。

第三个阶段是:分离期。6个月到2岁,在这个时间里,婴儿要完成一个非常长的心理过程,即分离个体化的过程,这个时期的婴儿逐渐意识到,母亲是母亲,自己是自己,他们开始明白母亲和我是不一样的人。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发现,我咬母亲一口,我不疼,这个时候,他就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和母亲不是一体的,也开始发现,自己完全无法指挥这个世界。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开始区分母亲和别人的不同,开始害怕陌生人,开始探索陌生人与母亲的差别,很多精神分析学家也把这个时期称为陌生人焦虑期。

第三次分离——与家的分离

接下来,他们不得不在没有母亲和亲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闯世界了,这是一个更加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幼儿园小班开学时,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第一次离开家的孩子们总是哭成一片,哭是因为心疼,因为分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疼。

这种分离在孩子进行青春期后形成一次高潮。

在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中,争吵总是无休无止,孩子和父母之间突然形成了一种针尖对麦芒的紧迫气氛,过去非常的依恋父母的孩子,现在父母摸他的头不行,进他的房间不行,碰他的东西也不行,他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较劲。

我们通常把青少年的这种行为称为逆反,那么为什么,青春期会叛逆呢?

其实青少年们并不是真的非要跟父母过不去,他们只是迫切希望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只有充分的探索自我,他们才能最终发展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

埃里克森在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提出,青春期孩子们的重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他们需要知道我是谁?我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我在集体中占据什么样的情感位置?成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就能发展出良好的自我同一感。

埃里克森说:“这种统一性的感觉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即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

然而,对于很多母亲而言,比起为孩子做出牺牲,更难以忍受的是与孩子分离。

很多母亲都会下意识的阻止这种分离的产生,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挑剔。即不停的挑剔儿女身上的毛病。

儿女再怎么成长,也不是完美的,什么时候都会有问题,既然孩子身上有问题,那么父母就理所应当的可以管教,也就可以理所应当的黏上去。

不但如此,母亲还会用“了解儿女的想法”从而达成拒绝分离的目的。

或许你会想,难道母亲了解儿女的想法不是应当的吗?

无数的母亲就是用这样的逻辑成功的控制住了儿女。

如果这种控制是有利的倒也无妨,但事实证明,儿女可能会挣扎在爱与恨的分界点上,一方面,他们会感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自我同一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却又无力逃脱母亲影响。

一般来说,处理分离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成熟分离。母亲一边给予孩子爱和帮助,一边坚定地告诉孩子,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是不同的人,我们既亲密又各自成为自己。这样一来,双方关系仍然亲密,但父母和子女都有一个独立和健康的人格。

第二种是拒绝分离。处于这种关系中的亲子双方,并不一定亲密,甚至可能关系还非常恶劣,此之间不能有不同的想法与意见,结果谁也无法做自己。尽管关系中的两个人必然会黏在一起,却仿佛在演爱与恨的双簧戏。

第三种是单纯分离。虽然名义上是亲人,却拒绝爱与亲密,有一部分父母片面的认为,要让孩子长大成人,就要把他推出家门,让他到社会上去闯荡,却忽略了给予孩子支持。这样亲子关系就会难以维持,甚至形同陌路。

在这里给各位母亲一些建议:

1、不要渴望进入孩子的世界,只要守住“不能做坏事”的底线即可。

2、不要总盯着儿女的“问题”,尤其是青春期的儿女,这是他们成长的特点所致。

3、尊重分离的自然特性,为孩子提供充分的独立空间。

4、丰富自己的生活。

5、改善与丈夫的关系,把情感重心放回到夫妻关系上。

最后,很多母亲之所以难以忍受分离,是因为自己本身缺乏独立,需要无时无刻的关爱另一个人的感觉,这种黏在一起的感觉,消除了孤独,也消除了人们生命中经常要体验到的无意义感。

然而,分离和爱同样重要,爱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而分离则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