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最让孩子恐惧和无奈的是父母用爱来控制孩子,最后还要来一句神总结:“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可是,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01
你是这样的强势父母吗?
用命令式的口吻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做,不给予孩子任何的选择权,这就是所谓的强势父母。之所以会让他们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对孩子好,原因有二:
一是有些父母一直处于顺境的人生中,认为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也不会面临逆境,可以安稳地度过一生;
二是有些父母一直处于逆境的人生中,大多数时候都成了输家,因此对孩子各方面都严加管教,避免孩子重蹈覆辙,彻底控制孩子的兴趣爱好、人生选择、职业方向等。
孩子虽小,但也不能这样随意控制,这种用爱作“遮羞布”的亲情绑架给孩子带来的后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信,你看!
02
如果给他一个发声的出口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男孩,如果能有一个发声的出口,或许最终的结局就不是这样。影片讲述的是在一所寄宿制美国顶尖高中学校的故事,男孩尼尔在这里就读。开学典礼后,尼尔的父亲要求他取消所有的课外活动,不能耽误学习,因为这是父亲好不容易给尼尔争取来的就读机会。尼尔小心翼翼地回了一句嘴,结果却被父亲痛斥几句:“别在公开场合与我争辩”“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后来,尼尔遇到了成为演员的黄金机会,准备到剧组参加面试,他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想要的角色。尽管尼尔假冒父亲向学校写信通知自己需要演出,但最后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勒令尼尔退出,在父亲看来,浪费时间在这样的演出上,简直是荒诞。让尼尔退出,是对尼尔好。
演出非常成功,回到家后尼尔和父亲爆发了激烈争吵。父亲认定这样的演出对学习毫无益处,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不要参加课外活动,这是父亲觉得对儿子好的做法。但是父亲咄咄逼人与绑架式的语气,一步步把尼尔逼向崩溃。入睡前,尼尔父亲认为儿子会像往常一样听话。然而,他错了。尼尔悄悄来到父亲的书房,拿起了手枪,自杀了。
是啊,父亲也没想到儿子做出这样的举动。但很明显,这样的举动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日积月累的爆发。父亲认为对儿子好的那些事,强迫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这种“爱的绑架”让儿子极端痛苦,最终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与动力,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
03
黄磊育儿经了解一下
“我经常打你、骂你笨、逼你学琴、烧你的课外书、当众嘲讽你给你一巴掌,我做这些还是为了你好!” 父母总是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来代替子女安排他们的人生。孩子不是父母的理想延续者,也不是父母的附庸,是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应该打着“做这些都是为你好”的旗子来擅自为孩子决定他的人生。黄磊在综艺节目中曾经谈到女儿的教育:“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我把她看成是一个有思想、有秘密、有人生的人。我们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个体,我不想把我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爱。这份爱里不应该包括“为你好”式的亲情绑架,而应该包含足够的保护,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独立面对未知世界的勇气。很多孩子就是因为长期处于父母的强大控制欲下,要么成为叛逆少年,要么变得软弱无能。
电视剧《小别离》中,母亲童文洁认为女儿朵朵的英语家教老师工作不认真,没有给朵朵起到带头榜样作用,也没有真正提升英语成绩。结果在没有和女儿商量的情况下,就更换了老师。这一举动,让女儿朵朵十分生气,认为母亲并没有和自己商量就私自更换了家教。尽管母亲童文洁一再声称“妈妈是为了你好,妈妈托了很多关系,找了很多人,才给你请来的新的这位特级教师来辅导你。”看似对女儿很关心,实际上根本没有考虑女儿的感受。依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做决定,然后告诉孩子这是为了你好的,相信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答应。
不管是《死亡诗社》里的尼尔父亲,还是《小别离》里的母亲童文洁,他们对孩子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是方法都用错了。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一味替孩子做一些自认为对孩子好的决定,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虽然有时候孩子的想法不成熟、不周到,甚至有些幼稚,但这些都是孩子独立思考的表现,父母趁早放弃这种绑架式的教育吧,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孩子彼此尊重。比如,与孩子想法出现分歧的时候,父母首先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是非分析和后果推断,建议孩子采纳自己的建议。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后再与孩子沟通总结。
父母可以否决孩子的选择,可以给孩子提出建议,但是父母不要强行代替孩子做决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