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柠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表妹是幼儿园老师,每天都要和各种脾气秉性的孩子打交道,这不,头几天班里新来了一个小朋友。
孩子刚送来的时候,孩子的父母还委婉的和表妹说:“老师啊,您费心了,我家宝贝有点小脾气,有时候爱动手,麻烦您多照顾一下!”
过了几天,表妹打电话给我说:“姐啊,这孩子哪是有点‘小’脾气啊,这孩子简直太吓人了。
这才几天班里的小朋友差不多被他打了个遍,每天得有一个老师专门看着他,头疼死了!
他稍有一个不开心,哭闹都是小事,一般都见人就打,老师、小朋友都打个遍,还咬人呢!这孩子也太暴力!
跟他家长说,家长一句‘这孩子这脾气我也管不了啊’就完事了,其他孩子的家长意见也很大,后来我们班孩子的家长们都直接去找园长了,接下来怎么解决还不知道!”
我们身边常会见到这种脾气大、爱打人的孩子,尤其是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对待这样的孩子常常让老师们焦头烂额的处理着他们闯下的“祸”,偏偏又一部分的家长秉着包容的态度“等长大,懂事就好了!”
那么这类经常有“暴力行为”的孩子究竟是出现这种的行为呢?究竟是家庭原因等后天因素还是孩子天生就有“暴力基因”呢?
孩子出现暴力行为的原因受家庭环境影响
很多孩子出现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从家里有暴力行为的父母身上模仿来的。
家里的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喜欢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在家里夫妻之间吵架或者爸爸喜欢打妈妈;在外面,父母其中一方也是容易一不高兴就与人大打出手。
孩子自然就会有样学样,学着用“暴力”的方式去与人交往或解决问题。
发育能力不足使然还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某些自身能力发育不足,别人无法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造成的。
最明显的就是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不足,孩子无法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完整的表述明白,这就让别人无法理解。
在反复几次后还是没有理解的时候,孩子情急之下就会做出一些有暴力倾向的肢体动作来表达。
体内存在的“暴力基因”美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性欲在人体内发现了导致人容易出现暴力行为的基因——MAOA基因。
该暴力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单胺氧化酶A基因(MAOA基因),如果男孩体内单胺氧化酶A基因发生变异,他们的暴力倾向明显增加。
为什么家庭幸福美满,孩子却有很明显的暴力行为
社会越进步,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越来越高,父母的文化水平和科学育儿的理念也越来越先进,可是我们身边具有暴力行为的孩子却不占少数,尤其是校园暴力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除了由于家庭环境造成的暴力行为以外,有的家庭夫妻和谐、文化素质高,对待孩子的教育也没有太极端的方式,可是偏偏孩子却是一个活脱脱的“小霸王”,这又是为何呢?
针对这一现象,科学家们也在试图揭开孩子具有暴力行为背后隐藏的真正的原因所在,以便让社会和家庭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进行及时的干预。
终于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了隐藏在人体内的一种叫MAOA的基因,MAOA基因是造成儿童和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罪魁祸首”。
一旦人体内有了MAOA基因的存在,再这种基因的作用下就会影响到大脑的发育,严重的是,这种影响不存在积极的一面,而是让孩子逐渐具有了暴力倾向。
2011年,在瑞典有研究人员对当地的1250万的居民进行了数据调查,数据显示,如果一个家庭中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中有一人因为暴力行径而导致犯罪的,那么兄弟姐妹中的其他人犯罪的可能性比普通人高出4倍。
还有研究人员专门针对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个孩子脾气暴躁、爱打人,那么另一个往往也是如此;
而且,同卵双胞胎的犯罪的相似度也很高,如果其中一个因暴力原因犯罪的话,另一个犯罪几率能达到50%,而这种情况对异卵双胞胎来说,这种情况的几率只有20%。
通过以上资料和数据显示:暴力遗传基因在儿童暴力行为中的作用大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暴力儿童是天生的。
面对可能存在“暴力基因”的孩子,家长引导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对那些原本体内就有“暴力基因”的孩子真的就“没救”了吗?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让“暴力宝宝”变成“乖宝宝”呢?
01.父母营造一个和谐的周边环境有男孩子的家庭,有的爸爸喜欢和孩子玩喊打喊杀的游戏,男孩的体内的就这些“英雄主义”情节,所以本身就很喜欢这些游戏。
但是对于本身体内就有“暴力基因”的孩子来说,还是少让孩子玩这类游戏。日常生活中也尽量让孩子少接触一些有暴力倾向的书籍、漫画、动画片等。
如果不能避免,一旦电视、电影中出现暴力镜头时父母要及时向孩子说明这些暴力行为造成的后果。如果让孩子少和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玩耍,这个有一点的不现实,这个有时候是不再父母掌控范围呢,但是一旦发现父母就要明确制止交往。
父母提供给孩子一个幸福有爱的家庭环境针对有暴力倾向或者说有暴力基因的孩子,父母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和爱心多多的陪伴孩子,这类孩子更渴望父母对他们的关注。
面对孩子出现的暴力行为,父母千万不要“以暴制暴”的方式去惩罚孩子,而是要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指责和批评。
日常中多多教给孩子一些与人友好的相处方式和肢体语言,比如握手、拥抱、手拉手等等,让孩子懂得这些动作才能获得他人的友好对待。
从小引导孩子正确的三观,适当向孩子渗透粗浅的法律方面的的常识,哪些行为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哪些行为是会让他人受到伤害的。
孩子在处于婴幼儿时期时如果出现了喜欢打人、咬人或挠人的行为时,父母不要觉得这种行为很“可爱”,一定要及时制止。
最关键的就父母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在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开始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从夫妻到亲子,每一层关系都要和谐。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好好控制情绪,不要将坏情绪带回家,对孩子也要做到尊重和平等的对待。
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拥有暴力基因的孩子本身在暴力因子的作用下就容易表现出一些情绪失控或有激烈的肢体动作,那么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小事上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出现情绪失控的时候,先不要急于指责,先让学着数10个数字,再深呼吸几下,让这样几次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稳定,然后和孩子一起分享之前引起发怒的事情的起因和过程。
还可以适当选择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一旦出现情绪失控,父母可以找一些平时孩子很喜欢的东西或者游戏,事后告诉孩子以后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
同时在饮食上多给孩子吃一些香蕉、开心果等,这些食物里面含有能让人心情愉悦的成分,另外海鲜类食物里面的含有的脂肪酸和钙,也有助于抑制儿童的暴力行为的作用。
虽然有的孩子天生可能由于“暴力基因”的原因,在行为举止上让他人无法接受,但是家长不要过分的指责,但是不代表孩子可以无所欲为、有恃无恐。但是经过父母慢慢的引导和耐心的陪伴,“暴力宝宝”会变成“乖宝宝”。
下一代的教育不是某一个家庭、某一位老师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社会在进步、思想在变化,这要求我们社会各方相互努力、相互成全的过程。
今日互动:你了解“暴力基因”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这些建议对你的烦恼和困扰有所帮助。
我是青柠妈妈,想了解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