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分离焦虑”的文章,
原因有二:
一是:曾听中科院心理所的韩锦副教授提及:当人处于分离焦虑状态时,大脑活跃的脑区和手被小刀划伤时活跃的脑区是基本一致的。换句话说,其实当孩子处于分离焦虑时那种痛楚的感觉是真实存在的,而这绝不是孩子在“作”,或者无理取闹;
二是:在我自己的中心曾经接待过一个孩子,从没有过离开看护人。而当他的看护人只是简单地和他告别就离开后,孩子懵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嚎啕大哭,边哭泣还边不停地绕圈。
就如同一只小鸟撞进了一个笼子一般,无助、惊恐地乱飞着。
似乎试图通过一些徒劳的举动来找回内心的力量。
那样的情形看了着实让人心酸。
于是就把这个主题和大家分享,愿父母们能够更加理解孩子,也愿更多的孩子可以少受一些无谓之苦。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源自于发展心理学的术语,英文名称为Dissociative Anxiety。
它指的是婴幼儿于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
在百度百科上可以查到很多相关的介绍,大家可以自行好好去看一看,在此不对定义多做赘言。
今天我们重点来分析分离焦虑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以及如何应对。
简而言之,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不安全感是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
而孩子没有从亲子关系中获取足够的爱和安全感,从而建立强大的内心力量来应对外界环境的自信心是根源。
宝宝们对于和母亲分离的焦虑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就有了。
早在孩子四个月左右大时,他们可以认出自己最亲近的看护人尤其是母亲时,这时会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当娃娃看不到妈妈的脸时,就会哇哇哇大声哭,这一方面是孩子的知觉恒常性还没有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早期的分离焦虑,结合起来解释就是妈妈只要不在娃娃的眼皮底下,娃娃就觉得妈妈消失不见了,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顿时涌上心头而后无助地大哭。
还有的孩子由于小时候频繁地更换看护人,后期当再出现和自己的亲人分别时,就会相对冷静些。
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心中没有任何的焦虑,反而更是意味着孩子长期安全感不足,所以已经无法表现、或者畏惧表现出太多的内心真实感受。
有很多孩子从小被双方父母的祖辈和保姆们轮流带大,到后来回到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亲身边,变得格外淘气,好动,易怒等等,其实都是安全感充足后情感真实流露的表现。
著名又残忍的恒河猴(一种基因和人类相似程度高达94%的猕猴)实验就证明:
幼猴在面对它的两个妈妈时(一个是可以给它奶水喝但冷冰冰的铁丝猴妈妈,另一个是没有奶水但却可以给他温暖的接触的布猴妈妈),小猴子更愿意呆在布猴妈妈身边,而且表现得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对周围的环境有更强的探索欲。
因此实验结论得出: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运动和玩耍,是身心脑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小猴对于只能提供奶水的铁丝猴妈妈毫无感情,但却对虽然不能给自己食物,可是能给自己温暖的接触的布猴妈妈有爱和依恋,其实,也间接说明了安抚分离焦虑的重要方法:
不是给孩子买多么昂贵的礼物或食物,而是好好地真心地拥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获取安全感和内心的力量,这才是更重要的。
运动和玩耍,对于克服分离焦虑感也非常的关键。
在美国临床心理学家Lawrence Cohen博士的《游戏力》一书中,提到的几个游戏,在这里分享给大家,非常适合在家中和孩子进行互动,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
扔接球的游戏
宝宝从6个月后,都会本能地开始扔东西的举动,这对于锻炼他们的肌肉力量、手眼脑协调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很少人知道其实这也是孩子在尝试控制分离的感觉,把球扔出去而后又捡回来,这就是小小的分离又团聚的练习;
躲猫猫
是婴儿期,经典的依恋与分离的游戏,通过有趣而安全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说妈妈不见了,妈妈又回来的概念;
捉迷藏
孩子长大以后的捉迷藏,游戏也是以安全的方式上演,自己找不到别人了,别人找不到自己了,大家又重逢了这一些生活中的重要主题。
你好!再见!
让一些布娃娃或者小动物排队,一个个对孩子说再见。
说完又把他们一个个藏在你的背后,然后很快地拿到孩子面前说:“你好啊!”
秘密任务
让孩子去各个房间完成秘密任务,去把东西藏到不同房间,或者去不同的房间找藏好的玩具。
并且逐渐让执行任务的地点越来越远。
停-走-停
和孩子保持距离,让孩子喊停或者走。
孩子可以离开妈妈一段距离,去独自探索,一旦到达安全感的边缘,他们便跑回父母身边,继续补充内心的能量。
孩子从而有足够的时间面对恐惧,而恐惧感也始终在她的可控范围内。
这样既不能逃避,也不至于崩溃。
我自己的孩子不久之前也刚刚开始上幼儿园,从第一天上学路上满脸愁容地问我:
“妈妈,万一有大灰狼跑到幼儿园来怎么办啊?”
“妈妈,万一幼儿园的饭菜我不喜欢吃怎么办啊?”,
……
诸如此类的问题。
而后是进教室时抱着我不松手,大哭着说“妈妈,我害怕“,然后是晚上睡觉时说梦话”我要回家“,听的为娘的一阵心酸。
所以第一天、第二天的幼儿园生活,我尽量陪了比较长的时间,也许是安全感给足了,第三天娃开始发现其实在幼儿园也挺好玩的,中午也不用再抱着我的照片才能入睡了,回家告诉我其实幼儿园挺好玩的,就是有点想妈妈;
然后就是到了第四天早上,到幼儿园时自己很开心地就进了教室并且让我不要太早来接他,因为他要和同学们唱完晚餐后的歌曲才回家。
弄的我这个妈妈又惊喜又觉得不适应,这么快就被小淘气安排好了吗?
不过还得在这给大家提个醒:分离焦虑其实是具有反复性和曲线性的轨迹。
初入园的良好过渡仅仅是第一阶段,而后是当集体生活或家庭出现一些变化时(譬如更换老师、好朋友转学、家中弟弟或妹妹的出生,一些新的压力性事件如体检、卫生检查、同学间的纠纷等等),有可能又会引发孩子心中的小小的不安全感。
简而言之,当孩子出现需要内心力量支持而强大的亲子支持又不在时,分离焦虑就会再度产生,做家长的我们一定要及时观察,良好的亲子沟通和疏导,协助孩子内化出一套自己的压力应对机制。
当然,一些可以让孩子获取内心力量的依恋物品也是很好的辅助工具,譬如家人的照片,一直陪伴孩子身边的布偶或者毯子等等。
不用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无法独立,相反,当孩子内心强大后,一段时间,他自然就不再依赖这些物品。
最后想给大家分享一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知分离焦虑的儿童情感教育绘本,这也是我和我的孩子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When I Miss You〈当我想念你的时候〉》。
推荐大家可以在睡前和孩子共读这本书:
When I Miss You
Missing you is a heavy, achy feeling
But everyone misses someone sometimes
We wish we could be together
But we can’t
Everyone has things they need to do
Soon we will see each other again
When I miss you
I know you’ll be back
作者:美慧佑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