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在为孩子的“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而苦恼?因为他总是跟你 “对着干” 而劳心费神“?或者因为说了他又不听,听了他又不做,做了他又不懂而无奈?......
这样的日常死循环是否每天正在你的生活中上演着?!
接下来我分享的这篇文章,在技术上或许不能给大家带来过多的意见,但在家庭干预的方向跟育儿思路的创新上,一定可以给大伙带来些许的顿悟。
by 哆哆妈
从真正的接纳开始听心理学高老师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个妈妈满是焦虑地带着孩子去做心理咨询,她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学习还算优秀,可是上初中之后,变的越来越不听话,在家里跟父母的关系很差,在学校里跟同学的关系也很差,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学校老师经常打电话向家长投诉,搞的这位妈妈几经崩溃。
当心理咨询师单独跟这个孩子聊天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在家长和老师眼中一无是处的少年,居然拥有一个超强的本我。他对事情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且非常有思想有见地。
心理咨询师对这个孩子欣赏有加,并给予了他很多的信任和鼓励,孩子也感觉遇到了一个懂他的人,很喜欢跟心理咨询师沟通,并且愿意听咨询师的话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孩子逐渐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在家跟父母的关系缓和了,而且学习上也有了动力和进步。
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由此可见,关系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你眼中不够好,那是因为你们的“关系”不够好,你不懂得认可和鼓励他,所以他总是跟你对着来。想要改变一个人会很难,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了与这个人的关系,那这个人就会自己改变,根本不用我们费力费神。
爱是一切的答案;只有当我们全心全意信任一个人、爱ta,我们才会听ta的话,才会为ta而改变。
给予孩子无私的爱,无可厚非,但作为父母的你,真正接纳了孤独症是他一部分的存在吗?!或者换个说法:“你接受了孩子残障的事实吗?!”
如果没有!如果你看他哪都奇怪!如果你觉得他的所有行为都是因为孤独症所致,举手投足像个怪物!...... 那,就请先缓下来家庭干预的步伐。
此时此刻急需“诊治”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孩子,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孤独症
在某个年纪阶段,正常孩子也会爆发行为问题,也会遭遇成长的敏感期,也会给父母7788的带来很多的麻烦跟烦恼...因此,我们作为父母要学会中肯的去分析、看待,而非一概而论的给孩子贴上“孤独症”的标签,继而横看竖看,看他哪都是有毛病、哪都有问题。
诚然,很多道理都懂,但我们依旧过不好此生。说服自己接受现实的过程也并非“睡一觉起来就会好”。但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完全走出了伤痛才能好好前行,而是学会带着伤痛继续生活,因为走着走着也就悟明白了。
试问:“你有见过哪个驯兽员跟被驯对象的关系是僵持的?紧张的?对立的?”
话糙理不糙,如果我们作其父母的都不能真正的接纳孤独症,中肯的去看待孩子的发育、发展特征,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社会大众、乃至世界人群,共同了解、理解孤独症,接受我们的孩子?!
接纳,从家长自身做起。
Ps:针对儿童发展的行为跟心理轨迹,推荐孙瑞雪老师的三本书《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作其参考。
2.相遇、相处,而不只是治疗、训练
孤独症不是像癌细胞一样可以割除了事,而是属于障碍者本身的一部分,是他们的个人特质,正如一般人的内向或外向、谨慎保守或冒险冲动的个性。
所以,我很赞成的概念是:唯有与孤独症的特质互相认识、共处体谅、彼此接纳,才是真正“干预”的开始。
多观察、多记录、多参与
首先,多花时间观察自己的孩子,学会拍照做成长记录;
然后,找出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尊重并参与到其中。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停慢了脚步、学会了蹲下来换位感受,在共享他各种看似毫无目的的行为时,你会掌握更强大的敏锐洞察力,从而思想也会走向成熟和顾全大局。
最终,在这段陪同成长的时间里,我们家长会获得了更好、更自信的自己,真正意义上明白“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未来的方向”。我们会被孩子纯真、美好的世界观影响着,但又不至于像过去那样“傻天真”,成日辛苦的干预训练却漫无目的。
摆脱刻板的教养方式
我们要试着摆脱传统刻板的教养方式,始终牢记:“我们的任务是将孩子带入到我们这个共享的世界,而不是强行把他拉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虽然“地板时光”疗育的这个过程会消耗时间较长,也需要陪同者付出更多的耐心,但从中我们自己会得到提升跟成长,收获会比孩子多得多。
减少自责与烦恼
其实有这样的孩子不用一直悲殇绝望着,因为许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人生大部分时候,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是有通途的,父母做好自己、足够耐心,把握关键点,孩子自会成长,我们只需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生活达到自理、身心健康,有着成长心态的人,即可,因为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在养育特殊儿童的这条道路上,我们都是“新手”,所以,减少自责跟自恼,多做积极正面的阳光心理建设。
3.降低期许,尊重孩子
我对哆哆的期待
老实说,我不知道其他星儿爸妈对自己的孩子都有着什么样的期许?
是“朴素而切实”的想,让他们戒掉刻板,认识数字、汉字、努力学习很多知识,因此好赶上正常发育成长的其他孩子?
还是“贪心而痴心”的想,培养出下一个雨人or爱因斯坦?
而我,只是单纯的想,把孩子当成他自己。能上学固然重要,实在去不了,就在家庭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教孩子生活技能。只要学会简单的衣食起居的基本技能,也能适应基本的生活就够了。学习只是锦上添花,不是生活必需。
孩子在扎实的生活自理OK的情况下,让他接触1、2门爱好,从而在青春期能有发泄情绪的方式;
孩子已然这样了,大不了养他一辈子,只要他的一生是快乐的就好。作为父母,我要做的只是需要多发现他的优势,发展他的长处。
对于一个重度孤独症儿童的成长而言,应该是多维度的刺激、多角度的立体支撑。学业不是最重要的,实现独立才是我努力的目标 。
摆正心态
作为发育有缺陷障碍的孩子,我们不能过高的以普通孩子的教养水平跟方式来要求他们,因为每个普通人看似容易学习的项目,对于身心有残疾的人士而言,都是极具艰难的。他们所要面临的不仅仅是长时间的练习跟反复失败的打击,更多的是,他们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做支撑,去努力克服自身的障碍和不足。
因此,从一开始我就很明确的告诉自己:“扬长避短,我不能一直在孩子语言功能落下的问题上死磕,我要发掘孩子其他方面的特长与潜质”;
因此,通过几年的坚持跟努力,哆哆强大的平衡力跟运动力被燃起。继而,哆哆喜欢上了运动,并在各项运动中都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
本文是 哆哆妈妈的连载专栏【 哆宝成长记录 】的第三篇
1、我是哆妈,一位 重度自闭症 孩子的妈妈
2、先拯救自己,再谈干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