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的女儿布布今年6周岁了,呆萌可爱,而且从小嘴巴甜,周围的邻居都很喜欢她,小文也一直很自豪,但“美中不足”的是宝宝矮小瘦弱,看起来也就4岁的模样。同龄的孩子跟她玩不到一块儿,布布整天闷闷不乐的,小文也焦虑。
为了给宝宝“拔高”,小文的婆婆每天鱼汤、排骨汤的换着炖,一大早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食材,熬煮好几个小时,香喷喷的孩子能喝一大碗,可好景不长,连续喝了不到两个月,布布就开始“厌烦”了,食欲不佳,还闹肚子,看着孩子的脸蛋不再肉嘟嘟,整天蔫儿了一样,小文才意识到,要带孩子去做个体检。
结果出来的很快,布布的骨龄,内分泌都没有问题,按说不该不长个的,但是,医生告知,孩子的脾胃很弱,消化功能不顺畅,食物未消化完全,残渣就滞留在肠道中,很多天之后才能排出去,脾脏运化营养的工作也“罢工”,吃得再多、再好也是浪费。在跟医生交流过后,小文也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睡觉不老实,磨牙、盗汗,都是因为脾胃受伤了啊!
医生埋怨:这些事情不能再对娃做了,可能会长不高
1、大鱼大肉补身体
有了孩子之后,家里的饮食丰盛多了,宝妈们都盼着孩子多吃肉,觉得“大鱼大肉”比青菜有营养,孩子正在发育的关键期,就要多吃肉蛋奶这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殊不知,这些食物对孩子稚嫩的脾胃来说非常难消化,经常吃、吃的多会让脾胃“超负荷”运作,容易脾虚积食,影响营养的吸收,反而耽误孩子的身体发育。
2、汤汁泡饭易消化
像米饭、馒头等主食,干硬没有滋味,很多孩子都不爱吃,于是家长会用菜汤、肉汤跟饭拌在一起,让米饭混合了汤汁的味道,又在汤汁的润滑下可以直接吞咽,孩子就会吃的津津有味。但是,“汤泡饭”不同于粥,在口腔里没有经过牙齿的切碎和唾液酶的初步分解,达到肠胃后又稀释了胃液,给消化增加了困难。
3、睡前吃的“饱饱”的
宝宝很小的时候,胃小,盛不了太多食物,只能按需喂养、饿了就吃,所以晚上也要喂奶,可是等到孩子像大人一样可以一日三餐的规律饮食后,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晚上饿醒,总是睡前“开小灶”,让孩子加餐或者吃饼干、零食,饱饱的再睡觉,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的牙齿健康,也会让脾胃“加班”工作,逐渐被“拖垮”,造成消化紊乱,脾虚积食。
4、“饭桌教育”成习惯
很多家长平时没时间跟孩子交流,总是趁吃饭的时候对孩子进行“饭桌教育”,询问学习成绩等,导致孩子带着紧张、难过等负面情绪进食,也容易导致消化紊乱,久而久之让孩子抗拒进餐,食欲不佳。
夏季即将结束,立秋已经过去,正是给孩子养护脾胃的时节,除了要注意上面4点行为,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补充一些金棘末,帮孩子及时清理肠道中的滞留的积食,增强脾胃功能, 减轻消化负担,让孩子胃口好、消化好,食物中的营养能被充分吸收,才能蹿个子、体质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