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兜兜
近日,一个7岁女孩,因为吃饭慢被妈妈关进卧室,用铁棍殴打了近一个小时。期间女孩父亲多次要求送医,均被妻子阻止,自己还被打了耳光。
下午6点左右,孩子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个本该上一年级的小女孩,生命永远停止在这个暑假。
(图片来自网络)
搜集资料时发现,近些年,网上的虐童致其死亡事件,数量之多,陕西、彬县、西安、兰州、昌吉州、南通市、义乌、杭州、重庆、河北、东莞、深圳、上海、四川、惠州、胶州都曾爆出虐童致其死亡的案例,手段之残忍,更令人发指的是很多此类事件的施暴者都是孩子的亲生父母。
亲生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如此施暴,真的仅仅只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吗?
我们从这些事件的经过中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某一行为只是家长暴力行为的诱发点,更深层的原因是这些父母把力量弱小的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
甚至有时候孩子明明是懂事听话,而在愤怒的家长眼中,孩子就是个用来发泄情绪的拳击沙包。
那么家长的这些情绪来自哪里?又为何会发泄到孩子身上?
试着从家庭结构方面分析这个问题,从开头那个“7岁女童因吃饭慢被亲妈打死”案例中我们看到,虽然7岁女童被母亲暴打时,父亲一直在场,但似乎并没能劝说成功,反而使情况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下去,没能救了孩子的命,自己还挨了一耳光。
有很多类似的甚至是常见的事件:
孩子不听话,父母一方生气的教训孩子,父母另一方在一旁劝说、拉架,非但控制不了局面,反而会使局面更加失控。
从这些细节中不难发现,抛开施暴的一方父母性格暴躁等因素,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父母失败婚姻的牺牲品!
心理学上这样认为:90%的人觉得对别人不满的问题,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
对生活的不满、对婚姻的不满、对伴侣的不满,怨气积攒到了一定程度,不加以疏导,就将所有的矛头都对准到了孩子身上,当孩子有一丁点儿小错或者不听话时,就成了发泄怒火以及不满情绪的替罪羔羊,家暴孩子已成了家常便饭。
孩子,成了这段失败婚姻里,最无辜的牺牲品。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因为孩子在家庭角色中处于弱势,更容易打骂也更好掌控。
这些没有还手之力的孩子,承受着一再的攻击和暴力给他们带来的不可弥补的伤害。
有研究表明:
“家暴出身的孩子,暴力倾向明显增加,自杀的可能性也比普通孩子高。”
奥地利的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曾说过: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曾经看过一段话,每每想起都还是很揪心:
“我背后的两块蝴蝶骨上,有两大块青斑,看到过的人都以为是胎记。其实,那是我爸打出来的。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没有不被打的日子。吃饭慢了要被打,想买玩具要被打,回家晚了半小时要被打。背上的那两块青斑,就是因为经常被打,淤青的时间久了,后来就再也消不掉了。
小时候以为,所有的小孩都是这样的。直到我慢慢长大上了中学,才知道有的同学是从来没有被打过的。
原来,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的。”
3
琼瑶在小说《梅花三弄》中说:
“一场失败的婚姻,就是一场悲剧;结束一场悲剧,等于开始一场喜剧。”
但很多人没有琼瑶带着孩子,也敢果断结束婚姻的勇气,即使婚姻再失败,他们也要死撑下去。
墙外人不解,为何整日因为鸡毛蒜皮争吵都不离?为何整日大打出手闹得满城风雨都不离?墙里的人揉着哭红的双眼,声泪俱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不是为了这个孩子,这婚我早就离了。
为了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就成为你们维持一段不幸婚姻的最佳理由?
殊不知,当你们在孩子耳边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成为了你们情绪的发泄口,孩子成为你不幸婚姻的替罪羊、拖油瓶。
当你们用这个理由来死撑一段失败婚姻时,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都是一种不负责任。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多少父母,真正关心过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成长是夫妻共同的功课,只有在高质量的婚姻中,孩子得到的爱才会是健康的。而好的婚姻一定是两个人一同经营的,在婚姻中相互尊重,彼此成就。
(图片来自网络)
先做好夫妻,再做好父母。孩子成长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爱。
武志红老师在书中这样写过:有问题的家庭结构,常可归到一种模式上: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这样的家庭结构在网络上被称为 “守寡式婚姻”和“丧偶式育儿”。
前段时间刘涛和杨烁主演的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就把中国常年存在却一直被忽略的“守寡式婚姻”和“丧偶式育儿”描述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剧中刘涛饰演的女主向自己的好友哭诉,丈夫在婚后心里只有工作,而自己放弃了大好前程,每天扎在家里的一亩三分地里,除了带儿子,就是做家务,没人和她说话,也没人在乎她的情绪,她觉得自己被孤立,被遗忘,为时7年的家庭主妇生活,让她甚至开始失去自我,继而是抑郁、崩溃。
而这崩溃换来的还是老公的不理解和婆婆的刁难,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为妈妈戴上必须服务于家庭的道德枷锁,却没人看看这枷锁下,是妈妈们多少的血泪与汗。
这种情况下妈妈很容易因为不省心的孩子而情绪崩溃。但是,请在对孩子发火前先搞清楚你究竟在“气什么”:
气自己怎么就没办法把孩子的事情处理好;
气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得不到老公和家人的认可;
气自己在带孩子的同时,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还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很多妈妈面对着生活的一地鸡毛,在烦躁的情绪到来之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发火的真正对象其实是自己!
当妈妈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不认同的时候,就特别容易暴躁和发脾气。而往往承担妈妈情绪失控后果的人,是孩子。
所以,我们在发脾气的时候,想清楚自己到底在气什么?这样对自己以后面对情绪失控时的管理非常重要,对我们宣泄情绪后的急救措施也有帮助。
一个暴躁的母亲背后,孩子不省心是一个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父亲的缺席。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爸爸每月要赚多少钱,才能撑起一个家?”
一个高票回答让人为之动容:
“撑起一个家”的关键词既不是爸爸也不是钱,“撑起”是关于勇气,而“一个家”是关于爱。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爸爸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支撑妈妈。爸爸的参与,是给妈妈最好的情感支撑。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大多数的妈妈在生完孩子后,都能迅速让自己进入角色,日复一日的磨练中,为孩子吃饭、穿衣、睡觉、生病忙前忙后,同时也得处理大大小小的家庭琐事。
为了家庭,妈妈不得不把自己活成一个超人。
可是妈妈再能干,也会有疲倦、懈怠的时候。这个时候,爸爸适时搭把手,或是一句简单的关心,妈妈都会感觉到体贴和暖心,内心也会重新充满力量。
在两性心理学中也提到过,女性最大的心理需求其实就是安全感和理解。
爸爸们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妻子的情绪,明白她的情绪来源,多参与到孩子的教养和家庭的责任分工当中,不要事事都做“甩手掌柜”。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需要经营,靠的是夫妻双方的付出和热情。而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更能成就一个身心健康、性格乐观、人格发展健全的孩子。
所以,别再当“隐形爸爸”了,做个不缺席的丈夫,也做个不缺席的父亲。
6
做爸爸,是一份无法取代的工作。
奥巴马曾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
说出这番话的他并没有食言。
女儿学游泳,他亲自当教练;孩子放假时,抽时间也要带孩子去游乐园,一起享受欢乐时刻;会认真对待家庭的每一个节日,比如女儿的生日。
即使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举期间,他也从来没有缺席一次女儿的家长会。
工作固然重要,但是长远来看,爸爸这个身份,才是一辈子的工作,并且无人可以替代。
(图片来自网络)
建议爸爸们多陪陪孩子玩一玩,研究表明,爸爸多陪伴的孩子会更聪明。
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上,多和妈妈一起商量;遇到孩子的问题时,别一上来就是指责“孩子都被你带坏了”。
当你们指责为什么结婚前温柔如水的妻子,在结了婚后就脾气越发暴躁的时候,想想自己有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做好夫妻,再做好父母,别再拿孩子当情绪的发泄口,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每个孩子都能一生平安。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