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到3岁的乐乐搂着妈妈的脖子,狠狠的亲了一口说:“我只爱妈妈!”。那个时候,乐乐妈是多么幸福和自豪,这个小家伙只有自己搞得定。特别是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全不管用,只有自己才能让宝宝情绪稳定。
但自从乐乐上了幼儿园,乐乐妈妈就开始烦恼了:宝宝完全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了整整两个学期。直到上了小学,一切也没能好转,孩子总是丢三落四让妈妈给送东西,又总是因为上课说话,被老师请家长。
乐乐妈妈万万没想到,这一切麻烦其实从孩子3岁时那句让她沾沾自喜的“我只爱妈妈”,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个体心理学学派创始人阿德勒教授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儿童的父母和教育者不应该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紧密联系,若是这样孩子势必不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充足准备。
如果仔细分析乐乐对妈妈的“独爱”,就会发现这背后其实隐藏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他难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
1、“只爱妈妈”的背后,是母亲的独占欲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镜子,“只爱妈妈”的孩子背后往往是母亲的独占欲:总觉得孩子是自己一个人的,无论谁带都不能放心。
许多母亲在刚生完宝宝的时候,都会感觉对孩子的独占欲和保护欲特别强,这是生育后体内激素的影响,也是人类赖以繁衍的本能。但一般来说,这种激素影响在孩子6-12个月之间逐步消退,母亲与孩子逐步从占有关系过渡到依恋关系。
孩子到了一两岁之后,母亲如果仍然保持强烈的独占欲,有意无意的让孩子疏远其他亲戚长辈,孩子就会同样产生独占妈妈的心理:“妈妈是我一个人的,我要独占妈妈。”
但无论幼儿园还是小学,对孩子的要求恰恰相反:孩子应该能够不需要妈妈的参与,独立的生活和学习,整理好自己的内务,安排好自己的学习。
这就是为什么,“独爱妈妈”的孩子,会更难适应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因为离开母亲之后,他们“什么都没有了”。
2、妈妈的独占欲背后,是复杂的家庭关系我一个朋友休完产假之后,婆婆就来照顾4个月的宝宝,但孩子在10个月就早早学会了叫奶奶、爸爸,连小区里碰到遛弯的奶奶都会叫,却不张口叫妈妈。虽然这位朋友已经尽可能在下班后亲近照顾孩子,还是没用。
最后朋友带着孩子回娘家住了两晚,跟孩子同吃同睡。到了第二天宝宝就会开口叫妈妈了。朋友觉得婆婆肯定背后有意无意的说了许多自己的坏话,至少每次上班前就总听婆婆跟孩子说:“你看你妈要走了呀,不管你了呀,你怎么办?”于是朋友下定决心辞了工作,一心一意带孩子。
不得不说,妈妈的独占欲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家庭关系,婆媳之间的剑拔弩张,夫妻之间的琐碎烦恼,更不用说“丧偶式”的爸爸在孩子教育上的随意和缺失。
遗憾的是,这些复杂的家庭关系,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成长。他们能够敏锐的感觉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气氛”,而这样的气氛不但会成为孩子长大成家后的家庭气氛,还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情绪影响。
心理学认为“在一个家庭中,负面情绪就像麻疹一样会扩散”。孩子对母亲的独占,有时反而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3、“宅妈”常常会影响孩子的社交发展这一代的宝妈,许多都是独生子女,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就是短板。她们可能在朋友圈里有几个常聊天的朋友,但是面对小区里的邻居等等陌生人就没那么热情了,对串门、聊家常、礼尚往来更没有兴趣。
有个“宅妈”的宝宝,即使在小区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会儿,也很快就各自回家,很难形成稳定的朋友关系,容易形成孤傲的性格。这样的性格的孩子更难适应幼儿园和学校生活,因为他们更难交到朋友。
已经有孩子去幼儿园经验的家长都会发现,当孩子在幼儿园里交到“好朋友”时,他们会更愿意去幼儿园学习生活,更容易摆脱跟父母的依恋。去幼儿园之前就常常看着母亲“交朋友”,自己也做过“交到好朋友”练习的孩子,自然更容易在幼儿园交到好朋友,也更容易适应学校生活。
儿童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孩子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全部兴趣和注意力都放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无论您是的性格如何,面对怎样复杂的家庭环境,妈妈们还是有责任将孩子的兴趣和信任扩散到其他人那里。
建立孩子与其他养育者的信任关系当星星拒绝让爸爸抱的时候,他的妈妈敏锐的感觉到孩子对自己的依恋已经超过了“界限”。必须让孩子跟爸爸,乃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建立起信任、亲密的关系。
所以,当周末星星想去玩“游戏机”的时候,星星妈妈借口不舒服,让爸爸独自带孩子去玩。两次之后,孩子跟爸爸的关系明显改善,会搂着爸爸的脖子亲他了。
有时候星星妈妈会让爸爸带孩子去爷爷奶奶家玩一天,自己则偷闲逛个街,不但让“全职”生活多了个休息日,也让孩子不再百分百的依赖自己,因为他知道,妈妈不在还有爸爸和其他亲近的人能够帮助自己。
令人惊喜的是,周末孩子在爸爸的“胡乱照顾”之下,不但“活着”而且挺开心,在父母都在家的日子,也不会只缠着妈妈了,还在不久前完成了“分床”。
跟孩子一起交朋友轩轩妈妈和小区里的阿姨妈妈认识,完全是因为孩子。轩轩跟小朋友玩得开心了,常常要到人家家里玩,或者邀请小朋友到自己家来玩。这时候,只要对方家长愿意,轩轩妈妈都会表现出欢迎。
不但如此,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过生日、与孩子一起制作小卡片做礼物,宝宝懵懵懂懂的也有了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上幼儿园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恰好跟轩轩同班,这让轩轩上幼儿园从来没哭过,因为他一直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
当孩子无法摆脱对母亲或其他某种东西的依赖,他就会有焦虑和依赖等负面情绪。这样的情绪让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抱住妈妈嚎啕大哭,有些孩子甚至因为不肯放开妈妈,把妈妈的胳膊都掐破了。
要想孩子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除了让孩子提前练习自理能力,还要让孩子跟更多人建立信任关系。因为“只爱妈妈”才是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大障碍。
"-我曾在职场如鱼得水,如今专心养育两个男孩。读了一柜子书,走了不少弯路,也收获了满满的经验与幸福。关注我,希望把我的所学所用、经验教训跟您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