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馨的亲子日记
在亲子关系方面,权威性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好。父母—儿童关系是基本的社会环境父母-儿童之间交流的数量和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被定义得最好研究得最多的是教育。因为权威和专制两词容易混淆近来多用民主型代替权威型。
教育与孩子发展的关系1. 教育与儿童学习成绩
大量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业成绩有影响。高分的学生有高度温暖、严格管理、允许儿童心理自主、积极介入学校教育的父母。尽管研究结果在某些具体维度和程度上不尽相同,但权威型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儿童学业成绩的高低与很多方面因素有关,如儿童认知能力、学习动机、优胜动机、考试焦虑、教室行为策略和父母介入学校教育等等。研究学者还发现权威性教育与儿童和青少年更高的演绎推理能力、更强的优胜侗剧、较低的考试焦虑和使用更好的教室策略有关。
父母支持儿童心理自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子女、积极介入学校教育、期望青少年受到进一步教育和家庭凝聚力,这些方面与青少年高自尊、高自我期望和内部学习动机自我实现相关;而父母的高期望、对青少年学业成就的接受态度与权威型教育相关。专制型教育与儿童学习外部动机和无动机相关,忽略型与无动机相关,而这些动机与不同的自我知觉学术能力相关。父母的高期望、儿童中心、对青少年学业成就的接受态度与教育相关。如果父母能将高期望和情绪支持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推动儿童的动机和学校功能。
2. 教育与儿童社会能力
温暖和控制对儿童发展都是重要的,在社会能力的发展上也是这样。有研究发现权威型教育与儿童社会能力有关,作者提出了父母推动儿童社会能力的可能的机制:权威型教育比其他风格更鼓励交流,因而他们的子女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反过来,认为自己的孩子社会能力强的母亲报告较少的规矩,较少用惩罚强迫孩子。
获得自我控制能力大概是儿童发展最大的任务。儿童延迟满足的能力与认知和发展水平有关,过失儿童往往喜欢即时奖赏,在社会责任量表上得分低。教育与延迟有关,权威型父母与儿童交流更多,被儿童知觉为有权力的和温暖的父母,是儿童观察学习的有效的榜样,因此这些父母容易教儿童延迟策略。儿童也影响父母行为,教育和儿童满足之间的关系也可解释为延迟的儿童产生权威型的父母。父母高压、缺乏应答、高度心理控制这些因素与儿童的公然攻击行为显著相关。
3. 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
有关教育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也有很多,涉及儿童的自恋人格障碍、多动症、自尊、抑郁、自杀等。
自恋人格障碍的症状包括自我夸大、个人完美的幻想、特殊感、要求过多的赞美、嫉妒、缺乏同情心、傲慢自大等。自恋人格障碍的起源与不适当的教育有关。自我称述需要适当的挫折,专制的父母给太多的挫折,都可能引起儿童自恋。权威性家长为孩子设定适当的纪律,给孩子适当的挫折,他们的孩子较少自恋。从另一个角度看,儿童自恋倾向可能会引起父母生气,从而给予专制或纵容的反应,因此,教育和自恋倾向可能是某种第三变量的副产品。
低接受和过度保护(即缺乏爱的控制)的教育(即专制型教育)与青少年吸毒正相关,与儿童自尊负相关。在教育与青少年抑郁和吸烟的关系上,研究发现权威型最好,忽略型最差,纵容和专制型居中。父亲和母亲的养育风格不一致与青少年自尊显著负相关。儿童和青少年认为父亲忽略、漠不关心、拒绝,母亲拒绝都可预测自杀倾向。
4. 教育与亲子关系
权威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好。儿童很早就开始发起与家庭计划有关的讨论,随着年龄增长更多。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在青少年期发起更多的讨论。消极的处理婚姻冲突的风格对儿童的行为问题有直接的影响,父母以批评为主、低情绪应答的教育在这一相关中起到中介作用。与母亲的教育和母―子冲突相比,父亲教育和父子冲突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更高。
权威型教育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一致发现:权威性教育是积极的、支持的、民主的、交流的、严格要求的和温暖的、接受儿童,控制儿童,允许孩子的心理自治。这种风格通过规则的、理由充分的双向交流,向儿童提供思想,也从儿童得到大量的思想,这种教育对孩子青少年的发展是有利的。
1. 背景
有关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多,对教育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文化的影响。2000年以来,中国人在儒家哲学影响下,重视大家庭,尊重老人的权威。学者们一致认为专制型教育是中国传统家庭系统的规范,父母—儿童关系被描述为父母是领导,有权威,儿童要服从。
2. 家庭里面的权威教育
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通过家庭内部的变化,对其他文化产生了强大的作用。家庭围观系统中朝向个人选择和民主决策的变化最终将影响社会宏观系统的变化,在一项跨文化研究中,发现中国父母比美国父母更倾向于专制型教育,中国儿童认为他们的父母是专制的,二他们的父母却认为自己是民主的,这些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与美国父母很相似,表明今天中国父母对西方文化已经有所接受,这种对教育的开放也可能反应了中国学者和专家引进的家长学校的作用。
3. 父母的教育影响比母亲大
研究发现母亲受教育程度高者更温暖,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儿童注意集中与母亲惩罚少,自信高,对儿童尊重(权威型)几个维度有显著相关;父亲教育程度高,则对育儿更自信,对儿童更尊重,更温暖,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权威型)。父亲对男孩惩罚比对女孩多,尽管儿童注意集中与父亲更多照顾孩子有关,但儿童情绪问题与父亲自尊低,对孩子不尊重、不够温暖、照顾孩子不多、惩罚多、命令多、允许多高相关。儿童的性别和气质对父亲的教育影响比对母亲更大。
4. 结论
有研究发现,家庭妇女比职业妇女抑郁分高,因此她们在允许维度上分高,专制这一类型的分也高。受教育程度和父母义务是抑郁心境对教育影响的中介变量。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对教育的知觉是不同的,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父母一般都认为自己比较民主,而儿童一般认为他们的父母比较专制。
小编有话讲:我们教养子女的目的是为了子女幸福,现有的研究提供证据表明,在西方,权威型教育从儿童的幸福的角度看是理想的。不同教育对儿童的幸福的影响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课题,需要进一步跨文化研究。
(本文由温馨的亲子日记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