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周末,带儿子去朋友家里玩,刚好撞见她教训孩子的场面。
“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啊?”
“上次爬高上低的时候,是不是摔过跟头了?妈妈是不是教育你啦!”
“你怎么就是记吃不记打,为了拿个吃的,摔多少回了?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原来,朋友承诺今天让他和可乐,结果忙着忙着忘了,然后,孩子想起来妈妈的承诺,就自己搬个凳子爬上去拿可乐,结果,摔下来。
其实,朋友之前因为孩子爬高上低的危险动作,打过他好几回了,当时问他,“记住没有”,孩子也会回答,“记住了”。
可是,没过几天,为了那个吃的或是玩儿的,他就又开始爬高上低了。
朋友吐槽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啊?打过多少次了,完全不忘心里去啊!是我打得轻,孩子记忆不深刻,这才出现‘记吃不记打’,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后果?”
关于孩子“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现象,很多宝妈可能都会错误的认为是自己打得轻,没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和危险性,这才让孩子还能如此乐观的“重复”。
实际上,孩子会有这样的现象,与他们本身的记忆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关联。
有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一岁前的记忆会是很短暂的,他们只是短暂的能记住周边的事物。
而等孩子成长到1~3岁的时候,他们的脑容量会增加,这时候才开始有了较为长的长时记忆,但是这个记忆是外人给他们施加过来的。
但是,这个长时记忆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孩子们记住的多是一些形象表达出来的记忆,不会很深刻。
孩子成长到3~6岁之后,他们的记忆方式会以机械性的记忆为主。
这个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感会强烈,他们会用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去记忆要记住的事物,更多的时候,他们也会选择性的去记忆一些事物,而这个选择的标准就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事物。
那面对孩子这样的记忆特点,爸爸妈妈们应该怎么利用才好呢?
首先,爸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记忆特点来教育孩子。
对于1岁~3岁的孩子,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的告诉孩子他们要记住的是什么,并能及时与孩子形成一种沟通,在孩子犯错后,及时给孩子传送正确的做法,并让孩子记住这个正确的做法。
对于3~6岁的孩子,爸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也就是要求孩子要有一个有头有尾的记忆,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的源头,这样的错误会给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以及这个错误的后续发展,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正确的做法。
有这样的一个追溯、认清现状、预测未来的过程,然后再加上总结的过程,孩子的记忆会得到很好的梳理,那脑子中的记忆就会更深刻一些。
然后,爸爸妈妈要有足够的耐心。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是有规律的,有节奏的,爸爸妈妈急不得。
或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会面临孩子的各种不配合,不协作,但是不管怎么样,爸妈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化解孩子的焦躁,用心去教育孩子。
最后,爸爸妈妈要求容错心。
没有哪个孩子是不犯错的 ,况且孩子的成长之路,本来就是各种错误堆积起来的。
所以,爸爸妈妈要用宽容的心态去教育孩子,允许他们可以出错。
当然,为了防止为危险的发生,爸爸妈妈在照顾宝宝的时候,要注意让宝宝远离危险区域。
爸爸妈妈别再以为,孩子“好了伤疤忘了疼”是因为打得不狠,而加大“打击力度”,运用好对的方式,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欢迎加入福林妈咪粉丝圈,来和育儿大咖还有志同道合的宝妈们一起来交流育儿经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