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关系中有一个词听起来非常扎心,叫做“丧偶式带娃”。说的是很多中国家庭都主要由父母中的一方来带孩子,而且多见于是妈妈带,这就让爸爸成为了主要被吐槽的对象。
不可否认,缺少父母任何一方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但也要看到,现实是残酷地,毕竟人的时间有限,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一手带娃一手工作。
那么,如何让忙碌的父母也能获得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呢?
提高亲子时间的效率,成了唯一的选择。其实,在有限的时间内,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并非不可能,只要抓住关键时刻,在两种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回应,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1第一种情况是孩子高兴时,父母应该有效地回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决定一段亲子关系好坏的关键时刻,是当你听到孩子的好消息时作出的反应。
一般来说这种反应可以分为4类:
1.积极的建设性反应
积极的建设性反应是指从正面给予孩子积极、肯定的回应。
比如,孩子踢赢了足球赛,当他快乐地告诉你这个消息时,如果你说:“很厉害,恭喜你”。
这时,孩子的幸福度就会因此而再度高涨,喜悦之情会一直延长很久。这就是积极的建设性反应。
2.消极的建设性反应
这是指虽然肯定孩子的成绩,但是在情绪上并没有表现出共鸣。
还拿才的例子来说,当孩子告诉你好消息时,如果恰巧你当时很疲劳,又或者正忙着工作的事情,就只简单的回应到“哦,知道了 ”。从这种回应中,孩子不会得到鼓励,只会收获失望,幸福感也不会持久,这就是“消极建设性反应”。
3.积极的否定性反应
同样的场景,如果你本身就有习惯性悲观看待事物的倾向,没准还会说出“好,赢了球赛啊,真不错,但可不能影响学习哦!”
这种回应虽然表面上看对比赛给予了正向的的肯定,其实你的潜台词是踢球没有学习重要,孩子取得的成绩意义不大。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被这样回应的孩子会意志消沉,幸福感也会下降。这种反应被称为“积极否定性反应”。
4.消极的否定性反应
最后一种反应被称为“消极否定性反应”。它是指,你可能并不认同孩子做出的成绩,并完全忽视孩子的感受,从而说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比如,孩子兴高采烈地对你说,“我们踢赢了比赛”然后你回到“这个月月考成绩出来了吗?你考的怎么样?”
这种反应会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孩子想要和你分享快乐的心情,他会感到很失望,甚至产生愤怒的情绪。本来是喜讯,最后却导致了关系恶化。
不要以为这条很可笑,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没错,当我们对待外人时,即使情商再低也不会出现这种失误,但很多父母因为平时忙,好不容易有一点亲子时间,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儿用。聊着聊着就会把话题聊成你认为最重要的事,让宝贵的时间变成了一堂政治课。
因此,想要高效利用陪伴的时间,我们一定要注意多使用积极建设性模式来回应孩子。特别是在疲劳和繁忙的状态下,一旦孩子来跟你分享,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在孩子高兴时,不要出现消极的反应。
02除了在孩子高兴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外,当孩子处于情绪低落时,同样是增强亲子关系的关键时刻。
丧偶式陪伴会产生一定的疏离感,在不常陪伴自己的父母面前,孩子既想和你亲近又会感到有压力,他会觉得只有自己做一个好孩子才会得到你的喜爱,才能减少交流障碍。因此,会刻意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不会轻易向你表达,更不会轻易主动寻求你的帮助。
不是有那么个段子吗?孩子有什么事都找妈妈,找爸爸唯一的事情就是问“妈妈在哪?”
这时,如果爸爸能够主动给予孩子体贴和关怀,对于形成高质量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式来达成想要的效果。
第1个是“留心”。虽然孩子并不会说出口,但是他的举动一定会表现出反常,这时应该留意孩子的状态,分析出孩子是否处于不安和烦恼之中。
不得不说的是,有些家长见到孩子不高兴。不但不抓住机会,反而觉得孩子是在跟自己来劲。觉得我好不容易抽时间陪你,你还不珍惜?这孩子太不懂事了。
这都是从自我角度出发造成的错误想法。既然没时间陪孩子,就更要高度对待这种关键时刻,如果能把它看成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契机,相信你的心态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第2个是“共情”。顾名思义这一步需要家长能够感受孩子的内心痛苦和情感走向,从而表达出相同的情绪反应。
在这一步时,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把共情和怜悯混为一谈。所谓怜悯,是对别人出于不幸的状态或者是痛苦的经历表现出悲伤和担心。
这本来是好事,但伴随怜悯而来的常常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角度来看待对方。因此,虽然怜悯并没有什么恶意,但这种态度却很容易让人感受到第二次伤害。
比如,当孩子考砸了后,看到孩子失落的样子,很多爸爸也同样会感同身受,但是在劝慰孩子的过程中却容易说出:“这是因为你没规划好时间”或者是“这没你想象那么难,以后我们努力就行了。”
对你来说这是在帮助孩子寻找原因,而对孩子来说很可能变成站着说话不腰疼。
怜悯是共情的最大敌人。就如你一旦怜悯乞丐,马上就会想到应该给他一些钱。怜悯让我们更快地跳出共情,总想给出一些具体的帮助意见,而不是真正去体会孩子的情绪。
如果你想表现出对孩子的共情,并不需要多说什么,只要拍拍孩子,抚摸抚摸她的头发,或者是牵着孩子的手这些能够传达关怀的身体接触就行了。
第3个是“帮助”。关怀不能只是停留在感觉孩子的痛苦和产生共情的层面,最后还是得提供给孩子实实在在,能够实际减轻他痛苦的对策。
做好了上面两步,当孩子失落的心情已经得到缓解,这时就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提供具体解决的方案。无论是传授人生的经验还是提供物质的支持。只有参与到真正解决问题中去,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和他之间的亲密及温暖,从而在共克艰难中增强亲子关系。
03人有七情六欲,其实大部分平淡的时间并不会形成什么深刻的印象。
想要在丧偶式陪伴中逆袭,只要抓住孩子高兴和低落两个关键点,做到积极肯定式回应,留心、共情和帮助孩子客服困难,没时间陪娃一样会收获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