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读书潮流的掀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但是,这些人中不乏有很多人要么是不会读书,要么就是读了记不住,而我的表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表姐以前不太爱读书,最近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不过,她向我吐槽说,看完一本书,合起来后半个知识点都记不住。
我心想,你要是读个小说类的书籍,还要记住知识点干嘛。问过后才知道,表姐读的都是干货类的书籍,目的是为了在职场或育儿的时候能用得上。
一听到这,我开心的叫起来说:“这还不容易?”
我告诉表姐说,读完书想记住知识点并没有那么难,只要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再难啃的书也能记住一二。于是,我给她推荐了《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希望能解决她当前的困惑。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是日本原尻淳一的著作,它是作者在阅读上百本阅读类书籍后,加上亲身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一本精华。这本书从兴趣培养、阅读方法、环境改变、工具使用四大方面入手,共介绍了89个读书技巧,让你不再觉得读完书后像是过眼云烟,而是让你能够活学活用。
作者原尻淳一是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先后从事广告、艺人、电影、动画等营销宣传工作。除本书外,还与其他作者合著《“职业未来地图”的画法》、《整理的艺术3》等作品。
这本书介绍的读书技巧有很多引起了我的共鸣,那么,今天我和大家来分享3点。
01 学会寻找关键词,让你阅读速度翻倍关键词在哪里找?当然是在目录里面找。
在目录里面找到每章节的关键词,然后选好特定的章节进行跳读。在跳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认为重点的部分贴上便利贴,等全部读完后,再重点读便利贴附近的内容。此时,可以在便利贴上或书上写下自己的想法或创意。
以前,我也不太会读书和做笔记。但是,自从看了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阅读方法改善了一下:
首先,我用书中说的方法,先仔细看目录,找到关键词后,确定自己要读的章节,然后快速的扫描一下,在重要的部位贴上标签,大概写下可展开的点。
之后,一本书全部读完后,细读重点部分,理解其所要表达的东西,在标签上详细写下相关事例或想法。
最后,再在笔记本上梳理所有的思路。
使用这个方法后,不能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它能让我深刻理解作者要传达的思想,并且比以前更加快速的阅读。
02 通过关键人物法,快速抓取信息关键人物法就是定位于某个领域,找到该领域的重要人物。换句话说,就是行业标杆那种人。
那找到这种人有什么作用呢?
用日本江户时代的茶道家川上不白的话来说,就是践行“守、破、离”的理论。
“守”就是模仿,“破”就是打破、拆散,“离”就是重组,形成自己的风格。
像我想要学习写书评,那我就要找到书评这一领域写得好的人物,鼹鼠的土豆老师就是其中厉害的一位。
首先,我要做的就是找到老师写的书评,研究她的写作结构和逻辑。我可以买本一样的书,将我研究的结果用到书评写作中,再和老师的书评进行对比,看哪里写的不好,这个过程就是“守”。
之后,当我对书评写作的格式了如指掌后,我就可以将老师每篇写作的手法单独分解出来,灵活运用到我的写作中。就比如书评写作的开头:引题、书籍介绍和作者介绍是分开来的,那我掌握写法后就可以将作者介绍和引题融入到一起,这个过程就叫做“破”。
最后,当我可以灵活运用后,写得多了就会形成我自己的风格,这就是“离”的过程。
也许你会说,这和阅读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守、破、离的过程其实就是搜集信息、掌握信息的过程。我需要在老师身上搜集我需要的信息,通过不断地模仿、练习来掌握信息。
当我将这个技能练好后,才会在阅读的时候更加快速、精准的抓取我需要的信息。
03 用垂直型阅读与水平型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垂直型阅读就是深化某一领域,成为专才。水平型阅读就是精通各领域,成为通才。
谷歌公司曾公开过一个投资基准,就是70:20:10的投资模式。意思就是谷歌公司会用70%投资于主要业务,20%投资于与这个领域相关的业务,10%投资未知领域。
作者将这个投资模式引用到了读书上来,就是我们在买书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模式。
就好比我一个月用于买书的预算是1000元,我花700元买自己所工作领域的专业书籍,假设是会计书。200元买和这个专业领域相关的书籍,理财书。剩下的100元买点自己喜欢的书籍,比如小说。
70%就相当于是垂直型阅读,20%和10%就相当于水平型阅读。这样一来,垂直型阅读与水平型阅读相结合,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地建立。
当然了,只要大概是这样的比例就行了,不需要一分不差的按照这样的模式来执行。
要知道,垂直型阅读是我们在这个社会立足之本,它是我们拥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基础。水平型阅读能够让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大放光彩。
所以,如果想要更好的发展自己,不妨将垂直型阅读与水平型阅读相结合,在成为专才的基础上成为一个通才。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快速阅读,更多的是告诉我们方法,如何从知识体系、兴趣培养、人物选择等方面,在提升阅读速度的同时,还能够给自己足够的成长空间。
我想,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读完上百本阅读类书籍后才编著此书,他更多的是希望我们学会做事方法,而不是死板的学习套路。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做事体系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自己的一套事半功倍的方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