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宝奶奶(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记得小的时候,我和表妹去摘邻居家树上的果子吃,被妈妈狠狠训斥了一顿,她的理由有三点:
1、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去摘人家的果子吃,是属于偷;
2、刚给我们换的干净衣服,因爬树被弄脏了,她还要重新洗;
3、树上的果子没洗不干净,细菌很多,吃了会生病。
爸爸在一旁随口说了一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结果可想而知,爸爸也不可幸免的加入了我们的挨批大军。
虽然从古至今人们都很注重干净卫生,但是过去人们对“不干不净”这个词还是可以包容的,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不干不净”渐渐成了很多家庭在育儿路上的担忧。
其实很多家长不明白,把孩子过分保护在无菌环境中,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的“危险”。
“脏”孩子也许更健康,了解“卫生假说”,切忌“物极必反”★情景:
三岁的安安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妈妈为了她的健康可谓是煞费苦心,吃的、用的、玩的都是经过她严格筛选消毒的,自从安安会爬了以后,妈妈更是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连角落都不留一丝灰尘,只要看到安安手上衣服上有一点脏,就会赶紧给她换洗。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妈妈每次带她一出门,必然会“感冒”,刚开始妈妈没在意,可总是如此反复,妈妈还是带女儿去医院做了检查,果然不出所料,安安患上了过敏性鼻炎。后来上幼儿园后,安安还总是拉肚子,但只要一回家情况就好转了。
医生说这都是因为家里太干净导致的,建议让孩子多到户外去玩泥巴。这真是让安安妈长见识了。
▲分析:
英国一所大学对1.4万余名儿童做了一个长期的观察实验,结论显示那些过分讲究卫生的孩子比“脏”孩子发生哮喘病的几率高5倍。而美国科学家也调查发现,在过分干净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患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其实,很多家长似乎走入了一个极端,认为越干净对孩子的健康越好,因此不辞辛苦,不怕劳累的将孩子可能会接触到的所有东西洗干净消毒,同时还要追在孩子后面,提醒他们不要把脏东西放进嘴里,不要去摸脏的地方。
但有专家指出,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中无菌或少菌的环境中,接触的微生物太少,反而会影响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让孩子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
这就是所谓的“卫生假说”理论,即人的成长是伴随着各种微生物长大的,而病原微生物虽然会让人生病,但同时有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增强。因为只有接触少量细菌,人体才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并储存下来,以后当病菌侵犯时,才有足够的抵抗能力。
同时有研究证实,不讲卫生会感染细菌,但太讲卫生会引发过敏。
★结论:
希望家长能明白,孩子的免疫系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病毒的侵犯中才逐步完善的。因此,建议家长不要拒绝孩子接触“脏东西”。国际儿童游戏协曾向家长推荐了32个十岁前孩子的游戏项目, 其中包括在院子里玩泥巴、在草地上打滚、在河沟里捉蝌蚪、在树林里捉虫子等。
这些“脏兮兮”的游戏想必家长小时候也都玩过,并且兴趣盎然,那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也体会一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呢?哪怕出一身臭汗,滚一身泥巴,对孩子来说都是有益的,并且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家长阻止孩子接触“脏东西”的同时,也阻碍了孩子的成长!★情景:
闺蜜三人相约在周末带孩子去郊外农村呼吸新鲜空气,刚到地方,亮亮和小米就迫不及待的跑到草丛中捉蚂蚱,去河边捉蝌蚪,而可可刚想跟着一起去,就被可可妈喊住了,跑到一半的孩子立刻停住了脚步,原本灿烂的笑脸也凝固了起来。
“你就在旁边看看就行了,别弄脏了衣服。”可可妈解释道。孩子一脸羡慕的望向亮亮和小米,这时小米跑过来,嘴里一边喊着“可可,我们一起去玩吧,”一边伸出满是泥巴的手,想要去牵可可,但立即被可可妈挡住了。
最终,亮亮和小米满载而归,兴奋不已;可可却两手空空,一脸失落。
▲分析:
可可妈并不是个例,生活中比比皆是,可能他们只是认为帮孩子拒绝了一次“脏东西”的侵犯,却不知这样做正在限制孩子的成长:
1、 限制孩子的触觉发育
当孩子想要捡起一片树叶时,家长会说:“脏,快放下。”
当孩子想在地上坐一坐时,家长会说:“地上脏,快起来。”
当孩子想要与小宠物亲密接触时,家长会说:“有细菌,别碰。”
因为“怕脏”,这不让摸,那不让碰,孩子在成长中感受不到感官刺激,从而错过触觉的最佳学习期。
2、 限制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在一岁左右的时候,会有强烈的自己吃饭的欲望,但是他们不会使用工具,常常用手代替,并且把饭弄的到处都是,就像灾难现场。这时候家长为了避免弄脏,索性直接喂饭了事,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自己动手的能力,而到了该自己吃饭的时候,反而不愿意了,大人又只能在后面追着喂。
3、 限制孩子的探索能力
在孩子想要参与到大自然中,探索新鲜事物时,因为家长的“怕脏”,限制了孩子的活动,就比如可可妈,这样不但打乱了孩子的游戏节奏,还把你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在亲子教育中,最怕家长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动,这也会成为孩子发展的最大障碍。长期如此,孩子也会受此影响,陷入焦虑、恐惧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
4、 限制孩子的专注能力
有些家长,在孩子正专注的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偏偏要打断孩子,让孩子去洗手,换衣服,长期以往,不仅扰乱孩子的思想,使其注意力不能集中,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结论:
有时候,所谓的高端生活,其实远不如一次野外活动对孩子的帮助多,前提是家长要学会放手。
“脏”孩子虽好,也要有底线,掌握尺度才是关键!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家长不应该人为的剥夺孩子的这一乐趣,比如用沙子堆城堡,用雪堆雪人等,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促进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智力发育,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都是大有裨益。
不过,这并不是说要让家长什么都不要管,凡事都要把握尺度,这些底线一定要有:
1、 不乱用消毒剂
太爱干净的家长都有一个通病,那便是不管洗什么,都特别依赖消毒剂,哪怕是宝宝的衣服、玩具、餐具、水果等都要用消毒剂清洗,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
如果消毒剂充斥着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长期如此,不仅会影响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一些残留物还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影响孩子的免疫功能,另外,抗生素不要滥用。
2、 根据孩子的年龄护理
孩子的成长分好几个年龄段,而每个年龄段的护理和教育方式都不一样,这里强调的“脏”孩子并不包括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因为那个年龄段的宝宝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如果沾染太多细菌,对宝宝的身体非常不利。而妈妈在护理这个阶段的孩子时,需要特别注意卫生情况。
3、 远离污染和疫病
温室中的小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我们不提倡这样的养育方式,但是也不能大大咧咧,不顾孩子的身体健康,让孩子身处不健康的环境中。
比如雾霾天气严重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到户外去玩,平时生活中,也要让孩子远离高污染的地方,而在疫病流行的高发期时,尽量别让孩子去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医院或商场等。
4、 个人卫生要搞好
把孩子养“脏”并不代表不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家长要允许孩子接触“脏东西”,但同时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养成卫生好习惯,比如玩耍后要让孩子主动去洗手,换衣服,另外,家长要定期给孩子修剪指甲,不要让“脏”东西长期在身体上定居。
▲总结:
孩子需要适度呵护,但不可把宝宝养育在真空里,更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这样才可以保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是豆宝奶奶,更多母婴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们,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给更多的人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