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总发脾气逃避?霍索恩效应:父母警惕孩子“回避型人格”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最近在后台收到一位宝妈的私信:

我家孩子小时候挺开朗活泼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开始变得内敛害羞,不仅如此,每次遇到一点小事孩子就发脾气,不管是让孩子帮忙做点事情或者是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孩子总是说自己做不好,她也尝试着鼓励孩子,但是孩子总是一味的逃避事实。

之前朋友说我家孩子“回避型人格”,海疼爸你说我应该怎么办?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回避型人格”,再来对症下药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孩子在人格形成初期阶段,表现出对情感的依恋和排斥,是来自于内心的自卑和缺乏安全感。因此,他们选择用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此达到保护自己的作用,从而产生了这样的人格特征。

“回避型人格”孩子的特征

1. 习惯性逃避问题,喜欢独处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自己不擅长处理的事情,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有些人克服了内心的障碍,勇敢地面对它们,但也有一些人选择逃避,并躲在他们认为最安全、最舒适的地方,觉得困难随着时间会彻底消失,这种人一般都有逃避的性格。

逃避型人格的表现还喜欢独处,这种对孤独的喜欢并不意味着他们享受孤独,这里的独处不同于孤独,它是一种相反的人格表达,这类孩子并不是真的喜欢独处,而是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害怕与人相处后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独处。

2. 自卑,玻璃心

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是软弱和自卑的,这是由于成长后期父母的教育问题造成的,因此,孩子产生了自卑感。

面对事情,他们觉得自己可能做得不够好,与他人比较也存在一定的距离,一般来说,在一个公司里,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是最优秀的,遇到项目时,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重要任务,他们从来不敢主动尝试,会选择回避。

玻璃心的基本含义是一颗脆弱的心,就像玻璃一样,一碰就碎。这类人很在乎别人的看法,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弱,也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忽视,甚至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进入社会后,他们的心理也容易崩溃。

3. 严重缺乏安全感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人格缺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安全感,孩子童年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父母高频率的打压教育之下,孩子没有能力给自己安全感,而家人没有重视到这一块上面,所以孩子的内心会缺乏安全感。

这类人在事情发生后,第一选择就是逃避,选择躲在自认为最安全的角落,在自己的心中寻找安慰和平衡。


孩子为什么会形成“回避型人格”呢?

1.孩子的自我映像出现问题

客体关系心理学家肯伯格说:每一个人都会有三部分:自我映像,他人映像,情感色彩。

自我映像:

自我映像是指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讨厌自己,那就是自我映像出现了问题。


他人映像:

他人映像是指,一个人体会到了照顾者的态度和形象。


情感色彩:

情感色彩指的是这个人经常经历的情绪,比如,快乐、悲伤、痛苦之类的。

如果一个人在早年得到很好的照顾,比如,饿了,母亲会照顾他,困了,母亲会哄着睡;

孩子会打扫家务,母亲关注到孩子的行为,并感谢他分担家务。孩子们会认为“我很好,我很有价值”。

“母亲是慈爱的,是和蔼可亲的,孩子感受到了情感带来的快乐。

2.自我映像出现问题的3种原因

1. 母亲或者是其他家庭成员存在人格缺陷

孩子出生后,一部分母亲因为自己的性格不喜欢孩子,或者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成为一个母亲的时候

孩子饿了,困了,哭了,这个时候母亲会选择不理睬孩子,或者是对孩子简单粗暴的进行满足。

当孩子长大了,他想做一些事情,母亲总是责备他说:“你什么都不会,你有什么用?”“你除了吃,还能干什么?”……

母亲长时间高频率的这样教育孩子,孩子在心里会形成了一种信念:“我不好”和“这个世界不可信”。

他经常感到无助、焦虑或委屈,这种情况是由于母亲的性格存在人格缺陷,导致孩子不喜欢自己。

2. 家庭经济条件或者是所处的大环境的问题

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没有多余的资金请保姆,也没有老人可以搭把手,母亲生完孩子之后,家里没有人对产后的母亲进行足够的照顾和关注,母亲有很大的几率患上产后抑郁症。

或者家里有大宝,妈妈刚生完孩子需要照顾大宝和二宝,但她没有体力和精力来照顾孩子。因此,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长久下来孩子也会将“我不好”和“这个世界不可信”等信念内在化,这种情况是家庭经济情况或者生存的大环境不好导致的,孩子自然不会喜欢自己。

3. 妈妈或者是养育者比较粗心大意,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有一部分母亲很爱孩子,但是母亲本身是个大大咧咧很粗心的人,不太注意孩子的情绪状态。

比如,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了,因为在课堂上尿裤子,受到同学嘲笑。孩子很痛苦,母亲却只是对孩子说下次记得跟老师说,不然妈妈洗裤子很累。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孩子内心的痛苦,所以这个孩子继续忍受着侮辱和嘲讽。

这种情况没有受到干涉,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就会出现这种信念:“我不好”和“别人充满敌意”。


霍索恩效应和孩子的“回避型人格”有什么关系呢

霍索恩效应

当学生或他们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时,学习和交流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相处,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被我们的同学和老师接受和欣赏的。

只有不断增加我们在学习中的良好行为,我们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欣赏,也使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信心,这种情况也可以称之为霍索恩效应,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人看了又看的时候,他们会在别人的目光下慢慢地改变自己。包括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成为别人眼中最完美的自己,这并不是刻意的改变,相反,这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被关注时,给他最大感觉的不是惊讶,而是快乐。在他看来,被注意就是被喜欢,所以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希望通过更好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实际上,大人和儿童都是一样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霍索恩效应也能应用于家庭教育当中。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家长的关注能促进孩子的成长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关系就会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父母愿意倾听,孩子愿意说,孩子意识到家长的关心,父母感觉到孩子的心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朝着越来越理想的方向发展,父母的教育目标也会实现。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怎么做呢?

1. 采用“共情+期望”的表达方式

朋友家的孩子贝贝,上个月刚学习奥数,起初他进步很快,很快就掌握了不少奥数的知识,他骄傲地展示给妈妈看,然而,随着知识摄入范围越来越广泛,贝贝在奥数方面经常遇到困难,他试了多次都没有解决问题,他开始不耐烦了,不想再学习了,虽然他也明白,躲避也无法解出问题的答案,但这样心理会好受,能给自己安全感,所以即便妈妈安慰他说:“贝贝最聪明。爸爸指责他没出息,但这种安慰和指责似乎毫无用处,贝贝毅然决然的表示:“我不想再学奥数了。”

贝贝逃避困难,不愿努力的表现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可以看到。面对孩子们的类似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共情+期望”的表达方式:“妈妈知道你担心自己做不好,没关系,妈妈希望你可以和妈妈一起尝试体验一下”这种方式,能够让孩子重拾自信力,干任何事都会有所动力。

2. 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收入水平

马斯洛根据需求的出现和强度将其分为五个层次。由低至高的水平如下:

生理需要:生存的需要,呼吸的需要,水和食物。

安全需要:在个人、财产和工作方面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尊重需要:亲人、朋友、爱。尊重是个人的成就和被尊重。

自我实现:一个人对成功的渴望充分反映了他的个人价值,并需要充分发挥它。

食物和衣服的阶段只需要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小康阶段意味着社会的需要和尊重得到满足,而自我实现的阶段意味着富裕的阶段,也可对应于家庭的经济和意识形态状况。

许多父母不是很富有,他们认为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能健康成长就足够了,但他们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越来越多的孩子患有抑郁症,根本原因就是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很多父母从小就过着悲惨的生活,有很多兄弟姐妹,出生在落后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教育水平肯定是不够的,但长大后,他们的教育方式会延续老一辈的传统,会认为生活只要得过且过就足够了,孩子吃什么都能养大,但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也将决定他的高度,环境也会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出现不同的环境,比如有钱的人社交范围更广泛,孩子不仅能在人际关系方面受益,他也会变得自信、踏实、有安全感。

3. 和孩子一起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生活中有着无数的美好事情等我们发现,家长可以随时向孩子们指出每一个值得体验的细节。比如,每天放学后,经常看日落的颜色,或者下雪时,观赏枯树枝上残留的白雪,还有一种体验美好的方法是储存记忆,也就是说,拍一些美好的照片,制作视频,记日记,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回顾这些美好的时刻,这样他才能感受到快乐,生活中拥有无数的体验,对孩子来说都是美好的记忆,我们不要去控制孩子的一切,还要主动跟孩子一起体验美好的生活,因为每一种经历,对孩子都是很宝贵的财富。

4. 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学家在进行以提高幸福感为目的的实验时,也发现了一些看似普通而幼稚的做法,例如,记录下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会这么幸运。

写下自己的优点,每天回顾。根据调查,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觉良好的事情,不仅家长可以做,孩子也可以,我们可以把这些事情当做心理玩具,当我们感到有点沮丧的时候就玩它们,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也可以训练人三思而后行的能力。

5. 不对孩子进行情绪绑架

父母经常会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如果你那样做,妈妈会很生气”,“如果你那样做,妈妈会不喜欢”。这些话类似于情绪绑架,尽量还是少说,成年人的正常情绪反应可以让孩子们知道,例如我们可以生气发泄情绪,然而,用情绪来管教孩子并不是一个好方法。总是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成年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初衷,也容易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并对对其负责。


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不应该否认和抵触,也不能直接告诉孩子,“你让我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相反,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告诉他们正确的处理方式,当然,前提是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处理,要尽力把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与我们自己的分开。愿你我都能成为孩子心中认可的父母。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