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话”“大话”确实令人头疼,但是孩子有时的谎话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只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罢了,特别是3~6岁的孩子。
今天一位妈妈找我咨询,说孩子总喜欢说“谎话”,前天老师还在找她说孩子说谎话的事:
在一次幼儿园上课中,老师让大家说说各自认识的小动物。豆豆说的是小兔子,皮皮说的是小猫咪,小佳琪说的是乌龟,让小朋友好奇的是格格家会变色的蜥蜴······突然,半天没说话的轩轩说:“你们说的我都见过,我家养了个老虎,有时还能坐背上玩呢。”还可神奇的“哼”了一声。
“老虎?”小朋友一听,全都围了过来问东问西,吵着放学要去轩轩家看老虎······
放学的时候,老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轩轩的妈妈,妈妈哭笑不得,仔细一想可能说的是上次从动物园买回来的老虎玩偶吧。
其实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上一次是轩轩说妈妈给他买了个比他还高的冰淇淋,惹得小朋友羡慕不行。
说到孩子“说谎”,很多父母非常苦恼,在我们心中“诚实”才是孩子应该有的良好品质。孩子一旦撒谎,家长就会气愤不已,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很大的错误,其实对于6岁之前的孩子撒谎可能没你想的那么可怕,弄清孩子“撒谎”背后的原因很有必要。
6岁之前的孩子对待“对”和“错”,包括“真”和“假”并没有很清楚的概念。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说话,有时只是觉得“好玩”或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我们平时说的“撒谎”不一样。
在听到孩子“撒谎”的时候,不要直接用严厉的语言来批评孩子,制止孩子的行为。而是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改变这个“坏毛病”。
首先,搞清楚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弄清楚了孩子“说谎”的原因,才更有利教育孩子。孩子“说谎”一般都是下面几个原因:
1.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这点其实很好理解,就像孩子间平时的比赛一样,都希望自己可以赢,会说一些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例如孩子比赛谁的玩具多,一个说自己有一百个,另外一个说自己有一千个,还有一个说自己有一万个,这样的说话不能完全定义为“撒谎”,主要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这也是孩子的表现欲正在形成的一种表现。
2.孩子想象力“惹的祸”
孩子在小的时候是分不清“现实”和“幻想”的,常常会把自己想象出来的事情和一些现实中的事情混淆。就像上文中提到的轩轩家养老虎的事情一样,很可能是轩轩在动物园看到老虎之后想养个老虎,加上妈妈给他买了个老虎玩偶,所以说出来他家养了个老虎的“谎话”。
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天马行空有着丰富想象力的时候,加上强烈的表现欲,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成现实就正常不过了。这样的“撒谎”其实是好事,和品质没有关系。
3.逃避惩罚的“撒谎”
其实孩子也会观察父母的脸色来行事,通过对大人的情感和情绪反应的判断,来“编造谎言”,为了得到大人的夸奖和避免受到责罚,如果是这样的“撒谎”,我们就有必要注意了。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还是孩子犯了错误。
分清孩子“撒谎”的原因,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而不至于总是批评。改变孩子“撒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撒谎”的标签。如果给孩子贴上“撒谎”的标签,会在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不利于后期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改变孩子“撒谎”的习惯,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遇到孩子“撒谎”,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要不得
看到孩子“撒谎”“说大话”,父母难免会愤怒,情急之下的批评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更不能理解这样做的“对与错”,也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切忌用不当的方法“揭穿”孩子的谎言
遇到孩子说“大话”有时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用“揭穿”的方式教育孩子会让孩子自信心受到打击,严重的会让孩子变得内向,也会让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例如:“又来了,你说的我咋不知道啊”“你咋又在说谎话啊”“不要再骗人了啊”等等
这种带有不屑和鄙视的语言会让孩子认为“妈妈不爱我了”,而不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给孩子“涨知识”的机会
孩子年龄小,知识积累少,认知能力不协调,现实和想象分不清,这是孩子“撒谎”的根本原因。让孩子多看、多了解一些事物,认知丰富后,说话就不会那么不着边际了。
所以,当孩子出现“撒谎”的时候,我们要冷静,要有耐心,分辨出孩子说“谎话”的原因,针对的处理即可,不要随意就给孩子贴上“撒谎”的标签。
我是@然规教育说,一位专注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知识分享的教育工作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