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乐于分享,不仅能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还能避免他们因为自私被别的小朋友排挤。这可以帮助孩子以后更好地融入群体。
01
周末有朋友带孩子来家里玩,小朋友来了之后很开心的玩起了沙发角落的小玩偶。这个小玩偶是抓娃娃抓回来的,平时女儿连碰的不碰,一点都不感兴趣。今天别的小朋友在玩了她反而来了兴趣哭着闹着不让别人玩,老母亲着实尴尬。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家里有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孩子就会开始注意到一些平时都不怎么玩的玩具。
一旦别的小朋友开始玩这些玩具,孩子就会特别不情愿,甚至哭闹着抢回来,两个小朋友甚至可能会打一架。
许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抢玩具,太没面子了。
于是就逼着孩子去「分享」,甚至生气的教育孩子不要这么小气,其实这种情况下孩子反而更加不乐意。
在我们眼中这可能是小事,但是在孩子眼中这可是大事,因为他们会以为玩具给别人玩就不是自己的了。
孩子本身并没有错,只不过家长们更应该知道,孩子为什么不想去分享?
02
对于1-2岁的孩子,他们因为自身能力有限,没办法正常地与其他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是“不会分享”、“不懂社交”的高峰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的内心,“同龄小伙伴是什么鬼?我只对我手中的玩具和食物感兴趣!”
因此,想让1岁左右的孩子学会分享,简直就是一件毫无道理可讲的事情。
而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开始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与成就感。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3-6岁的孩子大多都是通过一份美味的零食、一个新奇的玩具、一个简单的游戏等来开始他们的友谊的。
这时候懂得分享的孩子,他们不仅能够收获各种各样的零食玩具,满足自己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好奇心,更能收获简单的友谊和快乐。
但是,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并从中获得快乐的前提,是要建立孩子的物权意识发展,尊重孩子的物品归属权。
03
孩子的物权意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大人眼里的“自私”、“占有欲”等都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通常情况下,孩子的“物权意识”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0-1岁:我的东西谁都可以玩
刚刚脱离母体来到世界的孩子,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努力探索自己的身体,渐渐明白自己的身体和动作都是自己的,而对于身体之外的东西,他们完全不在意,随便其他人怎么玩。
1-2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前文提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伸手去拿,虽然能区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但是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界限。
2-3岁:我的东西你不准碰
在孩子2岁以后,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因此会开始捍卫自己物品的权利,进入“物权敏感期”。
3岁以后:孩子开始产生社交需求和同伴交往意愿,产生分享行为。
这个阶段的孩子逐渐拥有了情绪理解的能力,感受到无论是谁,只要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悲伤的情绪,如果家长懂得引导孩子考虑别人的需要,孩子就有可能表现出“分享”行为。
04
乐于分享,不仅能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还能避免他们因为自私被别的小朋友排挤。这能帮助孩子以后更好地融入群体。
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呢?
1.事先预告
对于年纪稍长的孩子,可以事先预告状况,例如等等到公园会遇到很多小朋友,你可以大方把球借给别人玩,当然你更能自己玩到不想玩为止,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2.正向回馈,孩子更愿意分享
孩子若分享玩具后得到大人即时的赞美,更能增强分享的动机。因此,当孩子来告诉你:「妈妈,我有把玩具借给别人喔!」请别忘了称赞他:「你好棒喔,懂得与人分享!」
3.父母亲身示范
父母可以亲身示范互相分享玩具,同时说「该我玩了、该你玩了」,让孩子观看学习。也可以在吃东西时,跟孩子商量互相交换吃,都是学会分享的好方法。
4.让他体验分享的好处
例如小朋友会和我一起玩、小朋友会跟我说谢谢、妈妈会赞美我等,让孩子体验分享的乐趣,学习分享会比较容易。
5.用定时器计时
当有很多小朋友想玩同一个玩具时,大人可以规定一个孩子先玩几分钟,听到定时器声响时就要把玩具让给下一个小朋友,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把玩具借给别人只是暂时的,不会被永远拿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