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角色应该是把食物端上餐桌,而不是把它们塞进孩子嘴里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1
"

据说,让孩子“多吃一口”,是全天下看护人的心愿。

我们总是不相信孩子拥有与生俱来最纯正的能力——为自己挑选正确的食物和食量。

只要供应的食物不含太多油和糖,健康的孩子非常清楚自己需要吃多少,甚至比父母还清楚,年纪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

如果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你用尽了洪荒之力依然夙愿未达,想必一定是没做好这几件事。

按月龄而非宝宝的运动能力添加辅食

很多新手妈妈一到6个月就开始摩拳擦掌,精神振奋,为啥?因为“满6个月啦”终于可以添加辅食啦!

但如果我们愿意多问一句,“为什么是满六个月呢?”

添加辅食的关键是看宝宝是否符合以下四个条件,而6个月只是一个参考值,只是大部分宝宝可以达到这些条件的时间:

良好的头部控制能力,头部能够保持竖直,并且能够自如的抬起自己的头推舌反应消失,开始控制把食物留在嘴里咀嚼并吞咽下去对食物产生兴趣,旁人进食时好奇地盯着或模仿。容易饿,即便将两次喂奶的时间缩短,仍没有吃饱的表现。

四大条件中有两个是关于宝宝大运动发展的,而每个宝宝的大运动发展节奏有快慢,所以6个月这个说法也要因人而异。

可是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辅食包装只会简单的标明“适合几个月大的宝宝”,这些简单的信息很容易误导新手父母只关注月龄。

相比而言某些进口辅食在这一点上要严谨科学的多,这一点真不是崇洋媚外。

比如添加辅食的初期我给CC选的Gerber泡芙,

上面明确写了:“当你的宝宝可以肚子离开地面爬行、可以自己用手指喂自己食物、可以通过咀嚼弄碎食物时,他就可以吃这个食物”。

这样的图标和说明让家长非常清晰直观地了解,宝宝具备怎样的运动能力时相匹配的食物是什么。

按自己的意愿而非孩子的食量追着喂饭

花样喂饭哪家强,中国奶奶能称王。

游乐区爬上爬下玩耍,端着饭碗追在后面喂一口;边看电视边趁机塞一口;讲绘本、搭积木的时候趁机塞几口。

许多家长都在“骗孩子吃饭”,让吃饭变成了一场较量,重点不再是饱或饿,而是在“多吃一口”的这场争执中谁赢了。

如果连本能都可以被否定,时间长了,孩子不会再倾听内心的声音,也不会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父母对孩子身材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但却可以大大的影响他是否喜欢自己的身体,以及他是否相信自己。

有的妈妈问,不想强迫孩子,怎么在不施压的情况下,让孩子吃下“更多”食物?

答案是:没有办法。

因为做的就是违背天性的事啊,明明足够非要追求“更吃”,那只能是强迫,利用家长的权威将“多多吃饭”跟“你乖,我才爱你”画上等号,迫使孩子妥协。

如果孩子可以按照内在的声音来调节饮食,他得到的就是人生第一份尊重,这会让他一生获益匪浅。

再吃一口”有奖励

在吃饭这件事上,所有的威逼利诱都只会适得其反。

因为这给孩子的感觉是,他必须接受一些不喜欢的东西,才能得到喜欢的东西。所以只会越来越厌恶食物,觉得吃饭是种压力。

而且,他很快会把吃饭当做自己的谈判筹码:给我看电视,要么不吃饭;可以吃饭,但吃完我要吃糖。

如果某天你发现孩子不管做多么简单的事都要讲条件,一定要想想是不是当初自己种下的因。

奖励不是不能有。

但是应该奖励的,是额外而非分内的事,是利于家长而非宝宝的事。

比如今天帮忙收拾家务了,可以奖励,但是不吃会饿、吃了就能填抱肚子这样的天然需求还需要奖励,你咋不上天呢?

正餐没胃口,零食过来凑!

说来惭愧,在宝宝吃饭这件事上,我们总是一边埋怨宝宝正餐不正经吃,一边在正餐之外着急忙慌的加零食。

在阵地战上不能取胜的老妈子们只好转移为游击战。

出于“生怕孩子饿着”的心理,一会儿塞上根香蕉,一会儿喂上杯牛奶。一到晚餐,必然又不会太饿,于是正餐又吃不多,睡前继续加餐,如此恶性循环。

宝宝胃容量小,活动量大,适当的点心/零食也是必须的,但不能喧宾夺主。

你也说了,虽然正餐没少吃,但是零食加起来也不少,这还是说明宝宝不会亏待自己,只是需要家长合理引导。

水果、牛奶也健康,但是吃太多会占据很大的胃容量,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导致营养结构单一。

尽量减少零食的摄入量,空一空肚子为正餐让路才是正经。

为了多吃点,只准备孩子爱吃的菜

随着孩子的发育,她渐渐的会对食物表现出自己的喜好。

做父母的总是忍不住有“别管是啥,能多吃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孩子爱吃白米饭,就顿顿给做白米饭,孩子爱吃鸡就天天供应鸡肉,总之“祖宗想吃什么膳房就只备什么,管够。”。

但是别忘啦,再好的食物也涵盖不了所有的营养。

在提供爱吃的之余,也别忘了填一些不那么感兴趣的,多给几次,也许真的就会吃了,你只要默默地端上去,夸张一点点的跟家人形容“真的很好吃哦”,你惊讶而满足的神情,一定会打动身边的宝宝!

C妈说

相信吧,你贪恋世间所有美味的乐趣与好奇心,必会传递给下一代。

那些不好好吃饭的孩子需要一份额外的饮食良方:那就是父母的信心与信任。

如果没有信任,餐桌上就会有争执,吃饭的气氛就会紧张,那么吃饭就不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父母的角色应该是把食物端上餐桌,而不是把它们塞进孩子嘴里。

如果桌上始终摆有丰富的菜肴供宝宝选择的话,他根本不可能吃太少,也不会“营养不良”。

本文部分参考观点《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吃饭》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快手辅食,移步微信公众号:CC爸妈(cc-bama)

觉得文章还不错,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