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宝宝的出生,本来秩序井然的一家人乱成了一锅粥。这其中有以下两种情况:
妈妈自己很焦虑。宝宝一有点风吹草动,就紧张得夜不能寐,动不动就往医院跑,心力交瘁;隔代育儿矛盾。很多新手妈妈在怀孕时就会学习各种育儿知识,本以为自己带起娃来可以得心应手,对于新生儿一些“怪现象”早已谙熟于心。可是长辈们这时会跳出来插手,宝妈们进退两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接下来,我就把新生宝宝看似不正常,实则正常的生理现象,分享给各位家长,也请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家庭和睦,世界和平,是我的心愿。
1.胎记胎记是由于皮肤组织发育异常而形成的。
胎记可分为血管性胎记和色素性胎记,
血管性胎记即红胎记,如鲜红斑痣、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血管瘤等;色素性胎记分为色素减退性胎记和色素增加性胎记。这里我们所说的生理现象,是指色素增加性胎记,是色素分化、迁移过程中,部分停留在真皮或表皮层不再迁移,使皮肤深层有色素细胞积聚所致,呈不规则形的浅青色,压之不褪色,边缘清晰。
一般在学龄期前即自行消退,毋须处理。
2.产瘤胎儿经过产道娩出时因头部受压,血管渗透性改变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头皮下水肿而致的头颅变形,称产瘤或“先锋头”。
初产妇由于产道较紧,故第一胎头位娩出的新生儿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先锋头。
头顶较长带橄榄形,指压有凹陷痕。
生后2~3 天即消失,不需要治疗。
3.胎脂胎脂是由于胎儿的新陈代谢形成的。多见于早产儿。
当孕妇的营养充足,胎儿的皮脂腺分泌增加,在胎儿的皮肤上表面上形成一层白色的油腻的东西,就是胎脂,以保护皮肤浸润的影响。
出生后胎脂可以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发,维持体温的恒定。
出生后胎脂有保护皮肤免受感染和保暖作用,但当皱褶处的胎脂酸可刺激皮肤引起褶烂。
故对液下、 腹股沟、颈下等皱褶处积聚较多的粘稠胎脂可用消毒石蜡油擦洗,或用消毒的脱脂棉沾些熟植物油轻轻擦洗,这样可以减少胎脂分解物对皮肤的刺激。
部分胎脂能被皮肤吸收,无需处理。
4.胎粪胎粪是由胎儿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等组成,呈糊状、墨绿色。
非常抱歉,有点重口味
一般在出生后2~3天排空, 个别可长达1周以上。随着吃奶逐渐增加和胎粪的排空,大便的颜色即由墨绿色转 为棕,然后再逐步转为黄色。
5.新生儿红斑新生儿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的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形红斑,多数发生在洗澡之后,部分新生儿对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等刺激都 会出现红斑,多者可融合成,不痛不痒,几天后自然消失,无需特殊治疗。
6.新生儿粟粒疹主要是因皮脂腺分泌不畅,堆积形成黄白 色针尖大到粟米大的小点,可以高于皮肤,但周围无红晕。
粟粒疹最多见于新生儿的鼻尖,身体其他部位偶尔也会看到,但往往比鼻尖上的大。
无需处理,几天后会自然消失。
7."马牙"在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所形成的黄白色小颗粒,如芝麻大小,我国民间把它称做"马牙"或"板牙"。
无不适感,也不影响新生儿吃奶或乳牙的发育,数周内可自然消退。
千万不能去用针挑,一旦细菌进入便可引起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8.螳螂嘴新生儿口腔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乳汁吸吮,属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无不适感,数周内可自然消退,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9.溢奶与吐奶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喷门括约肌相对较幽门松,吃奶后体位变动容易发生溢奶。
有时可呈喷射状,甚至从鼻孔中喷出,把刚吃的奶全部吐出来,但宝宝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吐后又想吃。
护理时要注意喂奶前先换尿布,喂时避免吞入过多空气,喂后竖抱拍背数分钟,使宝宝打嗝后再放平向右侧睡,必要时可抬高上半身。
10.乳房肿大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的中断,不论男婴或女婴于后生4~7天都可有乳房肿胀,无 红、痛、热、大小不一,有的可以大似胡桃,有的甚至还会有少许乳汁分泌。
2~3周会自然消退,切勿手挤,以免发生感染。
11.假月经部分女性新生儿受母体内分泌雌激素的影响,阴道里可有少量月经样的血性或白色液分泌物流出。用不着治疗,几天后会自行消失。
12.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80%以上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足月儿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14天。
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消退。这种黄疸不伴任何不适或病理症状,不用治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