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很多父母都会采取这样的一种方法来教育孩子。给定孩子一个目标,比如说考试要考到多少分,考到第几名,然后给与孩子奖励。但很多的父母也渐渐的发现,现在给孩子奖励这种方法已经越来越不管用了。现在都管这个现象,叫做德西效应。
什么是德西效应?德西效应是指:我们如果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获得一些报酬或者是利益,我们再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和原本我们只想去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冲动就会不一样了,我们就会变得比较没有原始动力,只会专注于名次和奖赏的东西,一味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当做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叫查理的退休老头看中了一个郊区的小木屋,环境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养老退休,也很安静。但是在他开始住的第一天,就有很多的小孩子跑来他的房子前面踢罐子玩耍。他感觉非常的愤怒,不过他却做出了这样的一个举动。
他跟孩子们说,我非常喜欢看你们给我踢罐子,我从今天开始一天给你们一人一块钱,你们每天按时来我家这边踢给我看。孩子们都非常的开心,能玩耍,而且居然还有钱能赚,所以就天天跑到老头的家前面踢给老头看。
过了几天,老头跟孩子们说他的钱剩得不多了,现在只能够每天给你们一人五毛钱,不知道你们还愿不愿意过来踢给我看。小孩子们虽然有点失落,本来能拿一块但现在只有五毛钱。不过想想也总比没有钱好,于是也继续来老头的家门前踢。
又过了几天,老头跟这些孩子说我现在已经没钱了,不能再每天给你们钱了,你们还能继续来我家踢给我看吗?小孩子们非常的不开心,没钱了,还想让我们踢给你看,于是就不再来查理家了。查理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安静的生活。
这就是德西效应,人们最初是发自内心且愉悦的去做某件事情,那时是没有任何附加值的,但当这时外界环境给孩子一些诱惑,目光投在更多的物质激励上,从而失去了原本的吸引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的概念:指的是我们因为我们原始的欲望和动力想要去解决或者完成某个事情。而外在的动机则指的是我们因为外界的原因或者是利益而存在着去完成某个事情的动力。
这两种动力是不一样的。如果有适当的奖励的话,是会增强我们的内在动机的。而奖励奖赏过多的话,反而会降低我们本身对于做这个事情的动力和兴趣,从而降低我们的内在动机。
德西在1971年的时候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来证明他的这个德西效应。他找了一些大学生来作为他的实验者,然后让他们做题目。
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一起的,没有给她们奖励。到中间的时候把这些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答出来题目的话就给她们奖励,而另一组则继续没有奖励。
到了最后的阶段,在休息的时候。德西发现有奖励的这组只有少数人还在专研题目,而没奖励的这组则大部分的人都还在写题目。
德西通过这个实验发现,外部激励,不仅不会帮助孩子形成内在动力,还会明显的削弱它!
而这里的外部激励,不仅仅只是物质奖励,还包括了奖状类在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奖励,还有一部分口头奖励,比如大量的夸赞,例如“宝宝,你最棒!”“宝宝,你好厉害!”也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力。
过度的奖励会扼杀兴趣父母们当孩子取得某些成果的时候,会选择给孩子奖励的这个方式。但是过度的奖励却会扼杀掉孩子的兴趣。
小雅在小的时候就很有画画的天赋,不管画什么东西,都画得栩栩如生。
妈妈也希望小雅能够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想要好好的培养她的这个画画兴趣。每次小雅在画画比赛中获得名次的时候,小雅的妈妈都会奖励小雅。比如带小雅出去游乐园玩,或者是带小雅去吃她喜欢吃的东西。
但是随着妈妈工作的加重,就没有像之前那么多的时间能够带小雅出去了。小雅也觉得妈妈的话,变得越来越不算数。说好了画画第一名就会带我出去玩,然而并没有,每次都是推脱说她没时间。
久而久之,小雅也慢慢变得不爱画画了。这就是对孩子过度的奖励,才导致的现在的状况。本来小雅也是喜欢画画的,但是因为妈妈答应的奖励每次都不能够像以前那样实现,她也觉得画画没意义了,不想画画了。
妈妈觉得奖励小雅是对她的一种鼓励,但小雅已经把这个鼓励变成了依赖,也可以说变成了她的外在动机。而小雅的本身喜欢画画的内在动机,却在悄悄的被扼杀了。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Edward L. Deci)说过:“适度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赏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兴趣就像是一个永动机劳伦斯说过:“一个人若能对每一件事都感到兴趣,能用眼睛看到人生旅途上、时间与机会不断给予他的东西,并对于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决不错过,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将能够撷取多少的奇遇啊。”
没有了兴趣,可能你会做什么都觉得索然无味。而如果你对这个事情感兴趣的话,你可能就会一直做下去,而且还能从中获得很多的愉悦感。
有一个老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学生,成绩不好,但是却很喜欢种植植物。于是他就在教师里摆了5个花盆和工具,让这个同学来种植一些植物。同学每天都非常的用心栽培这些植物,其他的同学也感到他非常的厉害,对植物的知识懂得这么多。
而这位同学因为种植植物需要了解一些生物知识,他也不会再觉得学习生物知识无聊,也渐渐的喜欢上了学习。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一个本来成绩差的学生,生物居然考了班级第一。
这也是老师奖励学生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老师知道这位学生非常的喜欢种植植物,而选择在班级摆放花盆让他种花,在无形中这个同学已经增强了他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也增强了他原本的内在动力。从而他也就更有了成功的自信心和可能性。
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应该用奖励吗?美国瑟谷学校(Sudbury Valley School)创办办人格林伯格博士也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一个人必须先有学习动机,然后运用各种感官、肌肉筋骨以及各种脑内思考来学习。只要他自己真的爱学,整天学个不停,一点也不嫌累。”
很多父母觉得是想用奖励鼓励孩子做不愿意的事情,或者限制孩子做不好的事。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激励确实能对人们不感兴趣的事情有微弱的激励效应,但其实这种效应并不明显,甚至会失效。
很多时候,并不能判断孩子产生内在兴趣就是因为外部的奖励,碧如孩子吃饭还是写作业,就怎么能确定孩子不喜欢这种事呢?
如果没有确定性的做这些东西,那么采用外部激励就是一个很危险的做法。
自主性是形成内在动机的关键如果孩子就是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怎么办呢?既然外部激励没有用,那怎么才能激励呢?
德西就提出了可以证明有效提高孩子的内在动力的有效方法:给与自主性。
可以用三步法来解决问题让孩子对事情感兴趣:
第一步:表明这确实是一件无聊的事情。
第二步:虽然无聊,但是这件事有必要做的长期意义。
第三步: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一些自主权,引导孩子主动去做这件事。
举个例子,比如孩子不想吃青菜,但是为了营养均衡,就可以跟孩子这样聊:
青菜确实没有荤菜好吃,你不是很喜欢吃。
但是青菜有利于让你健康的成长,身体变得结实,不容易生病,而且青菜会让你变得更帅哦。
这样吧,只要你吃了这些青菜,你就可以告诉我你想吃什么菜,下次给你做,还有其他蔬菜,你有想吃的跟我说,你来决定吃什么好不好。
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获得自我控制的掌控感,把不喜欢的事情变成感兴趣的事情,产生强大的自主性能。
适当的奖励机制1.对于给孩子的奖励我们要有原则。
我们对于孩子完成的所有事情并不是全部靠奖励就能够解决的。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我们这样子做的道理,或者是为什么要让孩子去这样子做。不能够一味的靠物质奖励去奖励孩子,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也许对孩子也是更大的帮助。
2.我们对孩子的奖励要适度。
刚开始可以对孩子迈出的第一步给与孩子一点小小的奖励。但是要让孩子明白,不是因为父母给与的奖励你才要这么努力的去完成这件事情。父母们要让孩子慢慢的不依赖,或者是明白奖励不是让你去做这个事情,你的唯一的目标。
3.应该注重孩子的内在动机
如果想让孩子在某些方面或者是做什么事情上面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或者是有所成就。应该要注重让孩子对这个东西的兴趣和兴致。如果孩子觉得做这件事情他是快乐的,他能从中获得愉悦感和精神上的满足,那么孩子的内在动机也就会更加的强烈。孩子也才会更有耐心和坚持的毅力去做每一件事情。
教育孩子我们经常会用很多方法,但并不是每种方法都有用,相反,有些还会适得其反,我们要做的是经常变换各种方法。
愿父母们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找到对孩子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在教育中最好拒绝那些短效的方法。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