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
您好!
请允许我先从一个故事开始写起:有个宝宝周一早上爷爷送他来,老师发现宝宝裤子上有点渗血,便问爷爷怎么回事。爷爷说昨天在家摔了一跤,老师建议他带宝宝回家,爷爷说没事。后来,随着宝宝的走动,渗血越来越多,老师就带他去医务室上了药。下午妈妈来接宝宝,还没等老师跟她说明情况,妈妈就凶巴巴地说,我家宝宝怎么摔得,你们老师怎么回事,怎么会让小朋友摔跤的,连个小朋友都看不住……
我想说的是对待老师最好的态度就是尊重、信任和理解,就是包容、配合与支持。唯有如此,才能在教育孩子上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因此,请你尽可能地接受我以下几点建议:
1
请与老师配合好,孩子的教育才会更好
高尔基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个严重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的认识是垂直的、纵向的,而老师的认识则是水平的,家长与老师间的良好合作,正好在认知上互补,在教育上达成相互的合作、支持。
当老师告诉你孩子某某行为或习惯需要改进时,请不要有抵触的情绪,认为老师在贬低或对你的孩子有偏见。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有时他只是需要你的配合来一起改正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或习惯。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凡是家长不与老师配合的,结出的都是苦果。”小二班的班主任请家长带孩子收集各种小树叶第二天带到班内,但有个孩子什么也没带,孩子解释说爸爸忙着打麻将没顾上。这天的课是树叶绘画以及用各种树叶做造型,这个孩子因为没有树叶而不得不靠老师和小盆友们的”救济“,才得以参与了相关活动。但这个孩子的内心是怎样的苦涩,你是否能深深体会?
连家长自己都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老师又能奈何?老师没有权利天天要求其他小朋友去“救济”经常缺这缺那的孩子。家长只有配合老师的要求完成对孩子的任务,孩子才能变得更优秀、更出色。
2
请在没搞清孩子受“伤”缘由之前,不要对老师横加指责甚至动武
有个女娃上火了,头发缝里长了个毒疙瘩,还冒着白尖。家长非说是别的孩子打的,后来查明了,疑似打人的那个孩子请假了,好几天都没来。家长没话说了,就说是老师打的。看了监控,家长又没话说了。家长又说是从幼儿园楼梯上滚下去磕伤的,因为楼梯上没监控,后来就说不清了。幼儿园想和家长一起带女娃去看医生,让医生来诊断到底怎么回事,但家长不肯去,反复地到幼儿园闹腾……
面对如此奇葩的家长,就是大罗神仙下凡,也难以与之论理。我想告诉家长的是,凡事都不要往坏处想,更不要患有别人或老师欺负你孩子的臆断症。
孩子不仅是家长的宝贝疙瘩,还是老师的。老师也不想孩子受“伤”,但一个班级内数十名孩子,难免有意外发生。就比如再安全的保险箱都难免发生被盗的风险。
因此,在发现孩子受“伤”后,请保持克制和理智,一定要先了解孩子受”伤“的来龙去脉。然后,据实处理,通过合法途径正常维权。而不是动辄就大闹幼儿园和老师,这只会让老师感到你的”高危“,以致在今后不敢管教你的孩子。很多时候,不是老师想放弃孩子,而是被家长逼得放弃孩子。
3
请积极参加家长会,但请不要动辄就麻烦幼师
家长会是家园之间面对面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家长与老师之间零距离交流的有效载体之一。通过家长会,家长和老师能及时掌握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此家长不管工作有多忙,也一定要抽时间去参加家长会。
有些家长习惯单独和老师联系,不是微信、qq,就是电话,把老师“呼”个不停:
“老师,昆昆感冒了,别忘记给他喂药!”
“老师,萍萍忘记带收集的树叶了,拜托你帮她备一份吧!”
“老师,婷婷早饭吃的少,中午请让她多吃点。
“老师,鑫鑫回到家不是很高兴,他在幼儿园里是不是受了委屈!”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让老师们应接不暇,难以一一回复。家长关心孩子无可厚非,但老师们确实分身乏术,更是不能分心与家长聊。幼师一天的工作比较繁琐忙碌,如同被上了发条的钟表半刻不能停歇。他们必须谨小慎微地确保数十名孩子的安全,他们必须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他们还必须尽心竭力地伺候好所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因此请不要动辄就找幼师问这问那,请不要动辄就让幼师干这干那,能自己解决的就请不要麻烦幼师。不是幼师嫌麻烦,而实在是他们没有空余的时间。即使与幼师沟通,也请在沟通时长话短说,更不要在幼师下班后打扰他们,毕竟劳累了一天,他们需要好好陪陪自己的孩子,还需要好好地休息以准备做好明天的工作。
4
拿个别教育问题来评判老师
每个家长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老师都想“望生功成”。能把学生教得个个都优秀,是每个老师最大的梦想。
有些家长视幼儿园如洪水猛兽,一旦出现极个别的幼师虐童事件,就放大到整个幼师队伍群体,唯恐自己的孩子被虐待,暗用录音机、针孔摄像机来监控孩子的老师,致使家园矛盾日益恶化。
不可否认,有道德低劣的幼师虐童,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所有的幼师。这会让绝大部分怀揣幼儿教育梦想、兢兢业业、爱孩子如同亲生的老师们伤了心。
请用缩小镜看待幼教行业的个别问题,请用放大镜发现幼教行业的闪光点和可爱可敬之处。如果家长能对老师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体谅,老师自然也会投桃报李,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