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每个宝宝对于一个小家庭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孩子第一声啼哭、第一次蹒跚学步、第一次说话足以让爸爸妈妈们的内心充满成就感。不过家长的“攀比心”,似乎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
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宝宝更聪明,赢在起跑线,长大成人后能出人头地。甚至很多家长连孩子走路的早晚都要暗暗比较。
前几天在小区楼下散步,因为天气很好,所以有几个老奶奶带着孙子孙女出来透气,其中一个老奶奶就说:“我家孙子太聪明了,八个多月就会走路了,你家的娃咋样?”另外一个奶奶就说:“差不多差不多,我家这娃也是八个多月就会走路了,都说孩子越早走路,智商越高。”
难道走路早晚可以预示“智商高低”吗,其实这也不过是老一辈人比较传统的观念,孩子走路早晚其实和智商没有太大关系,家长可不要被这些传言忽悠了。
孩子走路早晚受什么因素影响呢?因素一:协调能力。
每个人的协调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甚至会出现“顺拐”(也就是同手同脚)的情况,说明协调能力比较差,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智商低,如果协调能力好的孩子,走路时间会比较早。
因素二:腿部发育情况。
走路肯定是和腿部有关的,因此如果宝宝的腿部发育情况良好,到一定时间段双腿自然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身体,会有意识地直立行走。就能够比较早的学会走路。
因素三:运动能力。
孩子的运动能力也因人而异,有的孩子活泼好动,似乎都不知道疲惫,这样的孩子运动能力较强,走路时间就会比较早,而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不太喜欢动,运动能力一般,走路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和智商却没有联系。
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走路呢?做法一:练习蹬腿。
练习蹬腿就是帮助孩子锻炼腿部肌肉,腿部肌肉的强弱和孩子走路的早晚有直接关系,父母可以抱着孩子,让孩子的双腿自然下垂,然后在前方放置一些玩具等等,起到“引诱”的作用,让孩子练习用脚去触碰玩具,从而训练孩子的运动能力,锻炼腿部肌肉。
做法二:训练孩子爬行能力。
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是在地上爬的,因此练习孩子的爬行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学习走路,在孩子爬行的过程当中,全身的肌肉得到了锻炼,协调能力也会变强,直到双腿有力量支撑孩子的身体,自然就会站起来了。
做法三:训练孩子肢体协调能力。
家长可以采用“踢皮球”的方法,托着孩子的腋下,移动孩子的身体去引导孩子踢皮球,能够锻炼腿部肌肉、腹部肌肉以及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协调能力好,走路的时间就相对较早。
事实证明,孩子走路早晚和智商高低没有关系,一切要顺其自然,因为过早的走路未必是一件好事,还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出现不利,因此切忌拔苗助长。
我是菁妈,一个女孩的妈妈,母婴行业培训师,多平台原创作者,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为上千家长提供育儿咨询。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