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是一个集合创新,优秀经验和很多先进理念的地方,能在TED上演讲的人一定是某一方面想的比一般人多,今天要说的这位演讲者是来自美国的一位以研究现代育儿教育和人类学优秀人才:Jennifer Senior
关于育儿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很多很多的文章,甚至会去买育儿书来希望孩子变得更好。但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说的很少。
因为幸福和快乐对于我们而言太抽象了,如果人的一生如果能够有获取快乐的能力,大多数时间对生活的体验度就会比其他人要好。
对父母来说快乐就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如何能够教会孩子感受快乐直到自己创造快乐呢?
不是所有的优秀的育儿方法都适用于自己和孩子身上,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给与他们充分的自由,就能让孩子感受到幸福。
Jennifer Senior说她童年出生的年代育儿书籍只有类似于本杰明史波克的《婴幼儿护理常识》那种单纯讲述如何护理新生儿的书。
如今作为一个六岁孩子的母亲,走进纽约最大的书店,看到的是成千上万的育儿书籍塞满了书架,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育儿书籍的种类也是应有尽有。
各式指南指引着父母们如何教育自己的小孩,比如说:一个拥有环保意识的小孩,一个懂礼貌的小孩,一个不生病的小孩,一个未来可以成为科学家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小孩,甚至还有的书籍是说如何在单语环境中培养出一个能说双语的孩子,如何让孩子从小就有巴菲特的理财观念,将来能成为财务小神童。
只要所需,育儿中的每件事情都能够从书籍里面了解到你需要的指南指导。
所有的作者都是用心良苦,其中的很多见解也确实很棒很独到,但是Jennifer Senior说,当她看到这些浩瀚如烟的书籍堆在书架上的时候,她看到的不是对孩子的益处,而是家长的焦虑。
仿佛看到了在这片集体恐慌的面前矗立着一尊糖果色的巨型碑石,这让她想要一探究竟:为什么养育孩子这件事会将如此多的苦恼和困惑捆绑在一起,为什么在这条人类已经顺利走了几千年的道路上,父母们反而越来越跌跌撞撞,惴惴不安。
要知道曾经没有这些育儿书籍的年代父母们没有如此多的焦虑,可是现在即使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来指导家长们,反而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却像是遇到了灾难一般不知所措。
说“灾难”似乎有些言辞过激,但是确实有资料显示这些并非言过其实,曾经有一篇论文标题就是《为人父母就像遭灾》这是一篇1957年的文章,而在接下来的50年中,也有很多学术研究,记录在接下来的亲子关系中,父母那些清晰而痛苦的图像。
为人父母比起那些没当爹妈的人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他们对婚姻的满意度也更低。
有一些课题旨在研究,父母们在与孩子相处时,内心恶感受如何,但结果通常不尽如人意。
去年作者在于一名学者进行交谈的时候,他提出了自己正在进行一项研究,这个项目就是在追踪人们的幸福感,他最后的研究成果是:“与朋友互动比和伴侣互动更加愉快,与伴侣互动比与亲戚互动更愉快,与亲戚互动比与一般人互动更愉快。”而排在这个榜单倒数第二的是与父母的互动,最下面的是与孩子互动。
与孩子互动带给父母的幸福感其实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孩子带给父母的快乐很多,但是同样痛苦也很多,因为他们会让父母陷入焦虑,担心甚至是痛苦和眼泪。
而这位演讲者本人也做过三年的研究,探索结论和数据背后的因素,发现:孩子并非问题的症结所在,真正出现问题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很多父母并没有真正弄明白育儿这回事,育儿这个词在美国是从1970年逐渐开始流行开来的,“作为父母,角色开始变化,孩子们的角色也在变化,双方都在卖力的进行着即兴表演,但可悲的是这场表演连最基础的台本都没有。”
作为一个舞台剧表演家,即兴会带给观众很多惊喜,但是父母如果总是即兴演出,不仅不会有惊喜,反而会创造出更多的麻烦和问题。
所以,父母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在育儿的道路上前行,却没有任何基准和规范作为指引,取而代之的是千万条并非适用与现状的育儿指南。
首先要说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在过去孩子是作为劳动力在各种行业进行劳动来换取报酬的。
孩子们被看做是经济意义上的资产,而在进步的某个时代点,才将这一切画上了句号。
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孩子是有权利接受教育,有法律规定禁止使用童工,取而代之的是关注教育。
接受教育成为了孩子们的新工作,这样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让父母的角色变得更加混乱,旧的做法不符合道德规范,但是却明确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惠关系。父母承担的角色是为孩子提供食品,住所,衣服等生存必备的物质条件,以及道德的引导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劳动后利益作为回报。
而当孩子停止了工作,失去了赚取利益的机会,养育孩子的经济意义就发生了改变,用一位杰出或者无情的社会学家的话来说“孩子们在经济上变得毫无价值,但在情感上却成为了无价之宝。”
他们不再为父母工作,反过来让父母为他们工作,这一点在接下来几十年来愈发变得清晰:我们不求孩子能现在挣取利益,却开始希望孩子变得成功,光靠学校是不够的,时至今日,课外活动成为了孩子们的新工作。但是同样也成为了父母们的工作,因为父母要接送孩子照顾他们外出的一切饮食和安全。
大堆大堆的家庭作业成为了孩子们的新工作,但是同时也成为了家长的工作一部分,家长要监督孩子写作业甚至要动手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现在的中产阶级为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金钱,用时间和资源为孩子的成功铺路。
自己省吃俭用,拥有的越来越少,相比1965年的妈妈们,现在的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尽管当时的女性都不需要工作,而现在的女性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保持平衡。
如果父母们知道为孩子做这些是为了什么,他们或许能够在这样的新角色中更加游刃有余。
这就是一件让现代育儿教育支持如此令人困惑的事情了,家长们完全拎不清到底哪里需要用力,哪里需要用智慧才是对孩子最有用的。
世界瞬息万变,一切都很难说,演讲者说当她在高中的时候,有人就和她说你的未来将在社会的大潮中迷茫的沉浮,除非掌握××技能。
但是这就一定是金玉良言了吗,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身为父母的我们其实就是在做这件事,把自己认为对的和好的灌输给孩子。
尽力去迎接孩子每一个可能的未来,只求当那天来临之时,所有的努力并非白费。
我们教孩子下象棋,期盼有朝一日他们能够掌握这种技能。
我们给他们报名团队运动项目,觉得也许他们需要去学会团队合作。说不定哪天上了哈佛就能用到。
我们试图教会他们精打细算,教他们如何学会思考问题,教他们环保,但是未来会证明,有些教导对孩子真的会有什么作用吗?
日益流行的假如学说却让父母越来越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向孩子灌输可以让孩子未来的路走的更好。
育儿焦虑让父母们永远觉得孩子需要更好的物质条件,各种方法都要试一遍,如果不尝试孩子可能就会失去远大前途,父母就没有尽到教育孩子的义务。
很难界定作为父母这个角色到底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就像很多新婚夫妇不会定义自己的新角色。
大部分女性身在职场,对于孩子出生之后要如何平衡家庭与职场的角色,父母双双都需要养家,没有规定养儿育女就是母亲需要承担更多。但是如今在美国,承担更多养育责任的依然还是母亲,而父亲在家中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呆着和看电视。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男性虽然在家中承担的事情并不多,可可是在其他方面他们却也做了更多的事,和父辈相比,他们陪伴孩子的时间确实多了许多,他们的平均工时也超过了伴侣,而且他们从内心也确实更想成为一个好父亲。
今天在工作和生活两者间发生冲突最多的是父亲,并非母亲。毕竟他们在经历角色分配的转变,而母亲更多的是延续角色。如果你觉得对于传统家庭来说区分这些角色人物很困难,想一想在非传统家庭中,他们面临的冲突更多。
在一些更先进的国家,比如瑞典,父母会依靠国家给予的支持,来减少角色身份转变带来的育儿焦虑。
孩子的快乐是至高无上的,这是世界范围内认同的一个育儿目标。
这也是养育孩子的意义所在,这在经济观上看起来毫无价值,从孩子长远的前途来看似乎也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在情感上却是无价的。
父母是孩子自尊心的守护者,任何一个父母都不会质疑这样的宣言:“物品想要我的孩子快乐和幸福!”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却很难,快乐和自信,要教会孩子这两点跟教会孩子们骑自行车,如何考高分是两回事。
因为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课程,快乐和自信是从其他东西衍生而来的。但是并不能把它们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目标。
把孩子的快乐强加在父母身上也是很不公平的,但更不公平的是,把快乐强加在孩子身上。
如今父母是如此焦虑般的要保护孩子,要将他们与这个世界的罪恶,丑陋隔离,比起快乐而言,这个目标更容易实现。
在生活中,哪个父母能保证自己没有向孩子说过伤害他们心灵的话,做过让孩子十分悲伤和痛苦的举动。
下次站在这些育儿书籍面前,给自己铆劲要让孩子过得更好的时候,别忘了提醒自己:要注重培养能做事的孩子,培养品行端正的孩子,虔诚的期盼着孩子的所行之善举,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从父母那感受到的每一丝爱,都能将快乐召唤会自己的身边。
虽然家长不是很确定如何给这个世界建立准则,但是Jennifer Senior真心觉得,拼死养育快乐孩子的同时,对于这场没有剧本的养育孩子的大戏,父母需要遵循的是古书上所言的:培养孩子正直,职业操守以及爱,让孩子的快乐和自尊自由的发展。
如果能遵守这一点,孩子们依然会很好,父母也会很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