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件关于CC“学习”上的事给我触动很大,说“学习”感觉严肃了些,毕竟只是幼儿园,今天就随便跟大家聊一聊我自己的感触吧。
1
第一件事,是CC幼儿园最近发起了一个“21天阅读计划”的活动。
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每天读书,然后把读书视频发到群里或朋友圈里打卡。
意图是好的,鼓励孩子们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但实际操作起来,我才发现,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第一天的第一个视频,上来就把我给震住了。
一个小男生,读“您的过山车看上去真好呀,我长大了才能玩吧,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很长的一段话了,他自己一字不错的读了出来。但是读到第二页的时候“旁边有一颗高高的大树,玩过山车危险,我可以去爬树,我要比爸爸…”,立马被妈妈给打断了,“不对不对,是,我想和爸爸比一比 …”
接下来的画风,也都大同小异 ,总之,每个人都想把孩子最好的状态展示出来,像极了标准的朗读作业。
我也赶紧着手给CC录视频,但突然发现哪哪都不对劲啊?
朋友圈10秒小视频的时间限制让一切都变得很紧张,因为在这10秒内,CC可能只是在研究某一页的某一个情节,我忍不住督促:念出来啊CC。
之前阅读的自由心态也被功利心所代替,我虽不像刚才提到的那个母亲一样要求每个字都不出错,但也希望她能最大程度的还原故事情节。
每次她自high乱编词儿,我便不自觉的皱眉,要求她重念,见我皱眉她更紧张,念的更糟。
从前为了多听一个故事,可以无原则无底线耍赖的CC,再被我重复要求读某一页N次后,第一次主动跟我说:妈妈,我再也不想看这本书了。
我终于明白了那句话:想让孩子放弃某件事,你只需要做一件事:逼她,强迫她就行。
我们阅读的初衷难道不是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吗?为什么到最后变成了朗读和背诵?
当然,最后,我还是坚持了“阅读打卡”,但是我只是真实的还原了CC的状态,我抛开了自己的功利心,不再强迫她达到某种高标准。
有时候她不按情节来,有时候10秒她只支支吾吾的说了一句,有时候干脆不想说我便给她读。
CC一定不会是班上完成度最高的孩子,但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初衷,我们没变,也并不一定非得用这21天的打卡来证明。
2
第二件事,就是昨天跟大家提到的识字问题。
上周五的随堂测试, CC的表现不是很理想,单词她认识了大概7、8个,老实说班上有好几个小朋友,20个单词可以认识19个。
老实说,我当时是有点懵逼的,然后就莫名的焦虑。
我问老师,这属于教学要求吗?老师说这并不是教学要求,那20个单词,是9月份以来,从带孩子们读的绘本里总结出来的高频词汇,幼儿园不会让孩子们死记硬背,但平时在课堂上,会用绘本和各种游戏的方式给孩子们呈现出来。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我们只是检测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否有效,以及孩子们的接受程度。这并不是评测孩子们的标准,不需要有压力。
好吧,老师这么一说,我心更凉了。
所以,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学环境,人家的娃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很多,我家的娃,掌握的不行?
当下的第一反应便是:课下该怎么找补找补?
手快的妈妈早已把群里老师发的图片打印了出来,准备回家给孩子“补课”。
我一时间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就是从绘本中学习——指读。
论绘本,我也数不清CC读过多少,但是我几乎没给她指读过。
我知道指读虽然能让孩子快速识字,但也有一个前提,就是孩子在某一个阶段会出现识字敏感期。
在这之前,记忆方式完全是以图片式的记忆为主,孩子分辨字的能力很弱,看一个字,完全像看画一样,并不会区别字的笔画和结构,也不会理解字的含义。
这个敏感期因人而异,一般会出现在3、4岁之后。
3岁之后我也尝试过指读,但当时CC确实不感兴趣。
我私下揣摩着,要不今后读绘本,开始指读,着重教她识字?
这种该如何帮CC一把的焦躁心情伴随了我一路,然后我突然就预见到了自己今后的十年。
数学不会了,想方设法帮她学加减法…英语不会了,想方设法帮她背单词的方法…物理化学跟不上了,妈呀,老娘是文科生,帮不上忙,只能给她报课外班….太苦逼了,苦逼的我立马清醒了。
这仅仅是幼儿园,我总不能从幼儿园开始,就靠课下的辅导来帮她学习吧?
养成这种习惯之后,上小学呢?初中呢?
我能陪她走多远?
瞬间我便拎清了重点,重点就是,她为什么学会的比别人少?专注力不够?上课没用心?还是用心了也没学会?
我今天可以教会她这20个单词,但是如果她课上听课质量差,专注力低,凡事都要课下父母帮忙找补,我又能帮她多久呢?
毕竟比起识了多少字,她自己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结果隔天跟老师交流,老师反馈平时听绘本时CC精力非常集中,记故事情节特别快,但是对识字确实不敏感,没什么兴趣,大部分的时候专注力不错,有的时候也会玩。
所以,需要我做的重点很明了了——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拉回到问题本身,课堂之上。
如果孩子课堂听课质量低,那么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应该是靠课下补,而是想办法提高他上课时的效率,让他生出自主学习的动力才是一劳永逸之计。
每次都临时抱佛脚,本阶段学了什么,回家就帮孩子猛攻什么,只能解燃眉之急。
影响学习效率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兴趣,一个就是专注力。
3
识字的兴趣这件事,强迫不来,有的孩子确实识字敏感期来的晚一些,他们看书的时候更注重图画,那么这个阶段,识字就算过早了,不必硬教。
所以现阶段,我依然不会给CC指读,不会用指读干扰她现阶段的阅读兴趣。
等今后到了正式的识字阶段,如果她还是学不会,我也不会手把手的教她那20个单词,但是我也不会袖手旁观,我会努力做好这两件事。
1.在家庭教育中保护和训练她的专注力
专注力这件事,问题看似出在课堂之上,其根本却在课堂之外。
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宝宝从小就没有享受过自己安心、专心的完成一件事的美好体验,那么在课堂上,他可能也不会有专注的动力。
2.激发她对文字的兴趣
等她的识字敏感期到了,帮她选适合的读物,激发她对文字的兴趣,比如《宾巴和朋友们》、《棕色的熊系列》字少,关键词非常突出,而且重复率高。
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在关键词位置做一些停顿,提高她对文字的敏感度。
求知欲是人类的本能,掌握一项新技能,能带给孩子极大的成就感。
如果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我可以给予启发,帮她找到学习的兴趣,鼓励她,如果认识了更多的字,以后便能读更多的书,读自己想读的书,自己想读什么读什么,想什么时候读什么时候读。
但不能帮她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
我不提倡过早的灌输给孩子多少知识,但我也不信奉孩子快乐就好。
在早期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远比真正会背了多少首诗、认识了多少个字更重要。
所以小学之前,其实学多学少都不是重点,关键是要看孩子是在如何学习,是被动记忆,还是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保持着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我们不需要对孩子出现的学习问题草木皆兵,但是也不能用“他还小、看成绩太功利”这种思想麻痹自己,忽视了孩子本身确实存在的、缺乏某种学习能力的问题。
还是应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培养出他自主学习的能力,否则,后期你跟孩子都会很难熬。
就像今天这两个例子,我觉得21天阅读计划对CC来讲,确实毫无意义,完全不必按标准去执行。
识字这件事,现阶段依然没有什么需要干涉的,但在不久的将来,真正到了识字期如果还是落后严重,那在专注力和兴趣方面还是有需要提高的空间的。
当然,我举的只是我家的例子,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就像昨天一位妈妈的留言:“学习这个东西终究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孩子唯有明白学习的乐趣,找到快乐的意义,生命和人生于他而言才有意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