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实验被推翻:这些年,我们都误解了延迟满足能力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3
"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博士,在幼儿园选取了4-5岁的孩子为受试者,在孩子面前放一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吃掉,但如果等待15分钟,他们将得到两块棉花糖。

30年后的跟踪调查显示,那些当年能抵制住诱惑,选择等待而得到两块棉花糖的孩子,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比如成绩优异、事业有成、身体素质更好等等。

“棉花糖”实验表明,延迟满足能力对个人发展起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很多家长认为,需要从小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故意延迟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知道需求是必须等待的,只有学会自律,才能获取成功和自由。

然而,2018年5月25日,纽约大学的泰勒·瓦特、加州大学的葛瑞格·邓肯和权浩南,在心理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心理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推翻了“棉花糖”实验的结论。

他们提出,那些能等待15分钟而得到两块棉花糖的孩子,其实是因为他们的家庭稳定,父母总是及时满足孩子的要求,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而那些选择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那么好的条件,物质需求没得到充分满足,所以他们认为如果不马上吃掉棉花糖,将面临全部失去的危险。

这一颠覆性的研究,和《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中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李雪提出: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期的及时满足。

幼时能“有求必应”,孩子深信需要会被满足,慢慢才能接受必要的等待,长大后才会相信等待必有结果。

“棉花糖”实验的受试对象是4-5岁的孩子,可以说,那些能经得住诱惑的孩子,都是在0-3岁这个关键期得到过充分满足的孩子。

人们只看到自制力带来的优异表现,却没有看到,孩子们之所以能接受延迟满足,恰恰是因为曾经的需求总是被及时满足。

因为曾经的及时满足,孩子对“得到”充满确定感,对外界充满信任感,才有了所谓自制力带来的优异表现。

如果小时候的合理需求总被压制、否定、延迟,孩子不仅无法形成真正的自制力,而且还会在难得“拥有”时毫无节制、索求无度。

及时满足,才能打造亲密的母婴关系

举个例子,每个母乳妈妈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孩子要吃奶,就及时哺乳,母婴关系亲密而充满信任,离乳不过是自然而然的事。

反倒而是那些定点定时哺乳的妈妈,每次喂奶都会感觉孩子拼了命地吸吮,像是要把自己“榨干”。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需要喝奶的时候不一定能喝到,所以他会抓住每一次喝奶的机会,在离乳时也会出现更多的“分离焦虑”。

可见,对婴幼儿进行刻意的延迟满足能力训练只会让最终结果适得其反。

刻意延迟满足,孩子连对世界最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都没有建立起来,自然会在难得拥有时会更无节制、不懂自律。

很多父母担心小时候不管教、不束缚孩子,什么都满足他,他会被惯坏,不懂节制。

其实这个逻辑其实搞反了,不是因为孩子不懂节制,所以父母要延迟满足、刻意管教。

而是因为父母总是否定、评判、延迟孩子的需求,孩子不曾体验过自由,未曾得到过充分和及时的爱,才渐渐成为了一个不讲道理、难以妥协和索求无度的人。

父母越是刻意延迟满足,孩子就越容易执着于这些无法满足的欲求。

道理很简单。什么样的人会“嗜水如命”?经历过干旱,三天三夜不得喝水的人;

什么样的人会“看电视成瘾”?经常被限制看电视的时间,想看而一直不能看的人;

什么样的孩子会“管不住”,经常偷糖吃?从小被告诫不能吃糖,吃糖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孩子。

人性本就如此,得不到的永远才是最好的。

有些事情,父母越是刻意禁止,孩子就越感兴趣,欲望就越强。

而当父母放下限制、延迟满足的意念,孩子也才能跟着放下。

刻意延迟满足只会让结果适得其反

此外,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给予孩子充分体验、自主选择的自由,孩子慢慢学会了筛选、明白了事理,才能习得真正的自律。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里就说过,从小,面对自己的合理需求,她的爸爸总是第一时间满足她。

有一阵子她对打游戏感兴趣,她的爸爸就陪她打,这样痴迷了一年,她充分体验了打游戏的快乐,感到很满足。

等到了中学、大学,大家都玩网游的时候,她反而不怎么痴迷,只是偶尔玩一下,拿得起放得下。

她喜欢吃巧克力,她的爸爸从不吝啬,每次都满足她。

有一阵子周围的小伙伴都爱吃某种牌子的巧克力,但她却不喜欢,说里面有一种奇怪的味道,后来才知道,那里面有一种成分,叫代可可脂,对人体有害。

因为她吃过各种各样的巧克力,不仅吃的时候懂节制有饱足,最后还能挑出口感好的、成分健康的。

及时满足能让孩子充分体验当下拥有的一切,在丰富和自由的体验中,他们才能找到对自己真正有利、自己真心喜欢的事物。

自由体验后的自律,才是真的自律。主动追求的热爱,也才能坚持到底。

自由体验后的自律,才是真的自律

婴儿时期的及时满足,能让孩子平稳度过寻求安全与信任的时期,也能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中,自信地面对未来更多的挑战,追求更大的成功。

那么,如何做到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呢?

首先,我们应该反思,是什么让我们固执地认为延迟满足能力需要刻意去训练?

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限制性信念。

因为我们自己小时候,也被这样“训练”过。

也许我们小时候也不曾得到过父母及时的关爱,所以认为没有人能充分满足自己,所有好东西都是要等的;

也许我们小时候的需求也总是被否定被延迟,由此产生了深深的不配得感,认为自己不配过舒适顺畅的生活,必须辛苦付出才能成功。

要让孩子不重蹈我们的覆辙,就得先放下这些限制性的信念。父母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可以向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拥有一切最好的东西。

看见孩子的需求,不对孩子的欲求做评判,就是打破限制性信念的最好方法。

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就是在与幼时那个欲求不满的自己和解。

全然付出,自然地给予,就是在丰盛自己曾经匮乏的内心。

看见孩子的需求,不对孩子妄加评判

其次,能给的,就及时、痛快地满足孩子。

孩子哭闹,我们就及时抚慰。孩子要吃奶,我们就喂。孩子想买的东西,只要是合理要求,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就爽快地答应。

有的父母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制造让孩子等待的机会,孩子要吃糖,糖就放在桌子上,可偏偏要说:“等你吃完饭再吃。”“等你做完作业再吃。”

其实这样,无形中会让孩子觉得,所有等待都是合理的。长大后,需要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时,也会变得唯唯诺诺,不敢提要求。

《当我遇见一个人》里提到一个例子,在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有一位全职妈妈找到他们,说自己4岁的儿子内向胆小,见人从不打招呼,也不愿意跟人分享零食或玩具。

由于妈妈长期限制儿子吃巧克力,儿子反而对巧克力表现出成瘾般的痴迷。

后来妈妈通过自省,决定放开限制,给儿子买了一旅行箱的巧克力,对儿子说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孩子开心得不行,一路上都主动和人打招呼、聊天。还和遇到的小朋友主动分享巧克力。

一箱巧克力就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仅仅因为,他的需求被看到,得到了充分回应,他的能量不再受阻,流畅而充足。

有句话说的好,如果孩子想吃2块巧克力,而你愿意给他10块,那么剩下的8块都在说“我爱你”。

及时给予,就是在表达对孩子的爱

最后,不能给的,诚实回应。

我们说,刻意延迟满足会让结果适得其反。并不是要求父母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做到尽善尽美。

父母无需完美,但需诚实。

比如,孩子渴望拥抱,而我们又非常疲惫,可以直面自己的真实感受,诚实对孩子说:“我看到了你的需要,它很好,是妈妈自己太累,需要休息”。

而不是否定孩子的要求:“你怎么总是有那么多要求!那么不懂体贴人呢?”

比如,当我们因孩子的无理要求动怒、想要打骂的时候,应该诚实告诉自己:“这是我的内在创伤被启动了,因为内心痛苦而伤害孩子,这是我需要自我觉察和成长的地方,而不是孩子需要我纠正。”

意识到这些,我们就能诚实回应孩子:“我知道你想要,但是妈妈不愿意买给你。当然,错不在你。”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也可以直接表明:“我看到了你的需要,它很好,只是爸爸妈妈暂时钱不够,无法买下它。”

而不是把一切归结于孩子身上:“你上次不是才买了一个玩具吗?怎么那么浪费钱呢?”“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就没有资格买这些!”

父母是人不是神,能及时满足,就不带条件地给。不能满足时,只需直面真相。

自然发生的延迟满足并不会伤害到孩子,反而会激发起孩子主动追求的动力。但刻意为之的延迟满足,往往带有评判,容易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

当父母不再用“你的需要太过分,你不应该提出无理要求”等说辞去否定孩子,不再用“无条件满足只会把孩子惯坏”等说法来掩盖自己的潜意识,不再用“孩子是在威胁我,我不能轻易满足他”等借口去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时,孩子的能量就不会被阻断,孩子的感受就不会被扭曲,孩子的发展就不会受到限制。

拒绝不会伤人,附带评判的拒绝才是伤害。给予不会害人,附带条件、企图控制的给予才是毒药。

不带评判地拒绝,没有委屈地付出,让爱自然流动,孩子尽情体验到喜怒哀乐,坦然面对自然发生的拥有和失去,便能用尽全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且获得内心的富足与强大。

给孩子爱与自由

在爱与自由滋养下长大的孩子,配得上人生的一切美好。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