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张姐是个二胎妈妈,平常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带孩子。两个孩子比较调皮,她请了保姆,但每天还是累得跟狗一样。
那天在电梯口遇到她,看她面容憔悴,便问她咋回事。她说,”孩子折腾的,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什么都要靠我啊!跟其他孩子一起玩,结果玩具被抢了,就只会站在那儿哭,哭有啥用,能解决问题吗?”
我问:“玩具要回来了吗?”
她皱了皱眉,带点埋怨的语气说,”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帮他抢回来了。之前跟他说了很多遍了,被欺负了,就要反击!快6岁了,还要靠妈妈帮忙,真是急死了。我帮得了一时,能帮一世吗?”
大多数家长,是不是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我们眼里,孩子被欺负了,就只会哭,啥也做不了,我们一边身心疲惫地帮孩子解决问题,一边念叨自己怎么活得这么累,孩子啥时候有能力能自己解决问题啊! 曾有家长把自己比喻成消防员,孩子哪里有问题,自己就必须第一时间赶到去救火。
孩子玩具被抢,咋办?
比喻很形象,可是,作为家长到底要做些什么,才能不这么累,同时要怎么做,孩子才能处理好自己的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来看看孩子有没有能力来解决问题。
01 孩子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假如有人问你,在一个大草原上,你看到有头凶猛的狮子在追一只弱小的兔子,你会有什么反应?
也许你会说,兔子太可怜了,再慢点可能要被吃掉了,赶紧把狮子赶走,就剩下那只兔子。
你的心是好的,但动物界是适者生存的,兔子会不会被抓住,那就要看它的能力了。
虽然兔子可能会被吃掉,但我们可以看到,兔子这个物种,它的繁殖能力也是相当强的,在草原的任何地方,几乎都可以看到。
如果我们冲上去把狮子赶跑了,狮子有可能会饿死,结果是造成了兔子大量繁殖,最终过度泛滥,这对草原来说是个灾难。
每一个物种,从来都是适者生存
每一个物种,它能存在于千年、万年,一定是有它的延续之道,没办法适应环境的,只能被淘汰。也就是说大家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方式。
人也是如此。只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就得用自己的办法,来适应周围的环境。就像你在一家单位上班,且不说你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但就你能在公司工作十几年,肯定有自己的能力和办法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环境。
而对于孩子来说,不管孩子是否弱小也是如此。
比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他就开始试图通过不同的行为来探索这个社会。他会这儿摸摸,那儿试试。这种不同的行为产生的不同结果,就是这个世界对他的反馈。
比如,他走得太快,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他会觉得很疼,于是,他会记住,这是不好的行为,下次会慢点,绕开那些地方;而如果是好的行为,他就会记住并把此行为留下来。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知道怎么与环境打交道了。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所描述的:
环境被选择那些活得好的基因,活得不好的,就会被淘汰掉。这个过程就叫”适应”
“适应”,这种能力,每个人都有,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
可是,为什么我们就没看到过这些能力呢?
孩子的潜力
02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孩子的能力?曾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街头测试,有5组家庭参与。测试内容是,当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时,他会怎么办?结果是让人大开眼界。
第一组家庭的孩子,被抢后只会哭,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在老师的干预下,他拿回了自己的玩具。这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哭也是一种办法。
第二组家庭的孩子,比较聪明,知道躲着欺负她的孩子,自己跑到一边和别的孩子去玩去了,根本就不记得这回事了。
第三组家庭的孩子,拿了一个其他的玩具去和别人换,没想到也拿回来了。这种办法真没想到。
第四组家庭的孩子,和那个抢他孩子的小朋友商量,两个人各玩多少时间,居然也能达成一致。
最有意思的一组,被抢后,孩子一直在那等,等所有孩子都不玩了,他便把那个玩具拿过来玩了。这耐心,可真够好的。
你看,家长没出手,孩子可以自己解决问题,而且办法还蛮多的。
孩子其实是 有自己的办法的
有句话说得好,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大人有大人的江湖,孩子也有孩子的江湖。这江湖里有他们自个的生存法则,你必须学会找到。
我儿子4岁时,给他买的一个遥控飞机玩具被抢了,我当时真的犹豫要不要出手帮忙,因为孩子性格很内向,怕他以后常被人欺负。
没想到的是,孩子扭头就走,一边走,还一边自言自语,”正好可以换个玩具。”
让我惊讶的是,没想到这也算一种解决方案!
放弃有时是 一种明智的选择
有人说,放弃有时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现在我深以为然。
那么,现在回到我们开始问的问题,是什么阻止了我们看到孩子的能力?
对,就是家长没有管住自己的手,我们直接插手了。
就像一开始说到的邻居张姐,他直接出手去保护孩子,事必躬亲,搞得信心疲惫不说,最糟糕的是,孩子还被认为没有任何处事能力。试问,这样做,孩子的能力怎么可能看得见?
怎么做,孩子才能发挥真正的能力?
03 如何做,让孩子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孩子的能力的原因后,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必须要知道,该怎么解决,才能看到孩子的能力呢?
首先,父母要管住自己的手
凡事不要插手,让他自己来。
你可能会说,”他自己来,不放心啊,会不是出事啊?”
你可以试试”静默观察法”。
啥意思呢?
就是在旁边观察孩子是怎么做的即可。
父母不要插手
英国曾有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行为试验。让2名7岁的孩子去公共图书馆借书,但整个过程中,老师只能观察,但不能”出手”。
结果,2名孩子,在去图书馆的公交车上,打打闹闹,不小心把东西掉在了车上,但他们却一点都没觉察到。
观察孩子行为的老师,好几次忍不住上前想要制止他们,但一直忍着,没动。
最后,到站后,2个孩子起身准备下车,老师心里有点失望了。突然,一个小孩一低头,发现了遗落在车上的袋子,他很自然地把它捡起来,最后才和他的同学下了车。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没有大人的提点,孩子自己也能处理,如果我们提醒了,则根本就发现不了孩子有能力来处理,所以,我们会认为孩子没有能力,从内心上就把他”抹杀”了。
所以,学会忍耐,不要急,相信孩子会有办法。
不用手,睁开眼
其次,不用手,睁开眼
我们忍不住插手,是看不到孩子有能力的一个原因。也许有家长会说,”我一直都没出手,也没看到他有什么能力啊”
这问题,其实就是眼睛的观察问题了。
比如,一幅图,你只能看到图的一半,你能猜到这幅图表达的完整意思吗?很多人都是凭经验猜测的,认为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先入为主,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所谓的能力,这样反而会失去看到其他能力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的,用这种”唯一”的眼光去评判他人。
有一个成语叫”一叶见障”,意思是以为看到一片叶子,自己就知道很多了,,却不知屏蔽了很多本应该看到的。
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无人车、5G等等。如果我们还是用自己之前有限的理解去认为的话,这就会成为我们前进中的束缚,甚至是绊脚石,它阻止我们去认知新事物。
所以,看到孩子有没有能力第二个方法,就是要睁大眼睛,真正地去看到他,不要对他有偏见,防止”一叶见障”。
不要一叶见障
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过一个这样的案例:
有位教授,拍了一部心理学的实验的电影,主要目的是要识别有缺陷的孩子和正常孩子在相同环境中的不同反应。
第一组孩子进了放满了玩具的房间,立刻被满屋的玩具吸引了,马上开始拿起玩具玩起来,玩完一个,又拿另一个,不断循环反复;
第二组孩子进入后,没有立即开始玩,而是在玩具周围走来走去,自己观察着。
也许你会说,第一种是正常孩子。
为啥呢?
很简单,因为他们反应灵活。一般我们会有一种感觉,那种投入玩耍的孩子更聪明。
但蒙台梭利却认为,第二种才是正常的孩子。
为啥?正常的孩子,走进去后,看到玩具会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要不要玩,他们会想这是谁的玩具,能不能玩,玩了后会有什么后果等等,而有缺陷的孩子,看到玩具就抓,而且玩一个就扔一个,他们根本就没经过任何思考。
所以,我们总是要我们自己以前的经验或能力来判断,反而会束缚我们。正如我们戴了一副有色眼镜,看什么都是同一种颜色是同样的道理。
相信孩子的能力
所以,综上所述,你的能力不是世上唯一的能力,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发现的,只要我们引导他,激发他,但不要插手或代劳。
作为父母,要相信孩子一定有能力把事情解决好。而我们在发现孩子能力的同时,也会发现自己也得到了启发和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