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陪着小男孩在玩游戏,他们在打鼓,爸爸敲一下,男孩就敲两下,爸爸敲两下,男孩儿就敲一下,有的时候男孩儿会敲错,然后被爸爸揪出来,他们会哈哈大笑,这是一个欢乐的游戏。
上面陪孩子游戏的爸爸,是美国著名脑神经科学家,曾担任过美国教育委员会主任的JOHN MEDINA,这种游戏是一种反向游戏。反向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参与者需要做出与指令相反的反应,因为这种游戏需要克服定势思维,集中注意力,且快速反应,才能完成,玩起来有一点难度,但是也非常有趣。
因为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小的孩子是玩不来的,首先孩子的认知能力要发展到这个阶段,能够理解游戏的规则,并懂得自己怎样去操作,其次孩子需要控制自己,有意识的按照规则,去做出与指令相反反应。
JOHN MEDINA建议在孩子。3岁以后再玩反向游戏,并推荐父母多陪孩子玩一玩反向游戏,他在家里经常陪孩子玩儿,在他给孩子们布置的游戏室里头,也有专门的区域,来玩反向游戏。当然,每个孩子的认知发展进度不同,可以观察自己的孩子,看能否玩反向游戏。
1、玩反向游戏好处: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一是可以提高受控注意力。
在提升注意力的游戏里面,我们经常会看到反向游戏的身影,有时候,老师在课堂或者业余时间,也会和孩子们玩一些反向游戏,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可分为刺激注意和受控注意力,受控注意力需要孩子主动控制自己,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平时所说的提高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其实主要说的就是受控注意力。
反向游戏提升孩子的受控注意力,因为需要非常注意发出的是什么样的指令,而且大脑还要控制自己,不去按照指令人发出那样做同样的相应,而是去按照规则做相反的,做相反的动作或者说出一些相反的词。
比如,妈妈陪孩子玩反向游戏,规则是妈妈说大西瓜,孩子要用手比划一个小圈,如果妈妈说小西瓜,孩子要用两个胳膊比划一个大圆圈。在妈妈带妈妈快速的说出大西瓜、小西瓜、小西瓜、大西瓜时,孩子需要注意妈妈说的是什么,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动作。受孩子都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因为一旦你听的不准确,就可能做错就会输了。
二是可以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很多的反向游戏是需要通过动作和视觉来共同协作完成的,比如说要求孩子做与大人相反的动作,孩子需要看准并记住动作,并准确做出相反的动作,这就需要手眼协调。
三是可以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
有些老师和孩子玩反义词游戏,当老师说出一个词的时候,要求孩子说出反义词。
JOHN MEDINA在提到他陪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有一个反向游戏是,当他拿出星空的图片时,孩子要说白天,如果拿出一个有太阳的图片,孩子要说晚上。总之,是说出与这个图片上的内容相反的词语,这就不能从正面的常规的出发,需要逆向的来思考。
四是可以培养快速反应的能力。
反向游戏需要快速判断,而且迅速做出反应,如果在玩的过程中反应稍慢,就可能会失败,经常玩能锻炼孩子快速反应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好处,因为反向游戏的互动性较强,父母经常陪孩子玩,也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因为反向游戏玩起来也非常有趣,也能够培养更为亲密的亲子关系。
2、反射游戏的各种类型。一是正话反说类。
快乐大本营的游戏中就有这一类的游戏,叫做正话反说,游戏的规则是说一个词,说出来之后,另一个人要倒着字的顺序说,比如说新年好,另一个人也要说好年新。当然和孩子玩可以先说从两个字开始,降低难度,两个字熟练了可以尝试到三个字,对于孩子们来说,四个字的难度就相当大了。
这一类里面也包括说反义词,比如大人说红,孩子就说绿,大人说黑孩子就说白等,除了各种颜色,其他的,如方位、程度等,只要有对比可以说相反的,都可以拿来做游戏。
二是看反面的影像,比如说从镜子里看。
可以拿一个镜子和钟表,把钟表放在镜子前,只让孩子看镜子里的钟表,然后说出正确的时间。
或者让孩子从镜子里看动作,然后做出正确的。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和孩子面对面,父母抬右手时,让孩子也抬右手,父母抬左手,孩子也抬左手,因为是面对面的,孩子其实需要做相反方向的动作才是正确的。
三是动作类的。
最常见的游戏是,向左转右转,前转后转,要求孩子做指令相反方向的动作。在学校体育课和军训时,都会有一些同学转错方向,引得大家忍不住偷偷的笑。
还有前面我们提到的例子,比如,你说某一个东西说小,让孩子比划大的,你说大的让孩子比划小的。
还有比如打鼓、拍球等,大人说一的时候,孩子做两下,大人说二,孩子做一下。
当然,反向的游戏玩法很多,大家也可以开动自己聪明的大脑,自己来设计游戏、制订规则,也可以利用家里的一些日用品做道具,随时都可以开玩。
3、玩反向游戏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是建议孩子的年龄不要小于3岁。
小于3岁的孩子很可能玩不了反向游戏,因为孩子的认知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自控能力也有限,对规则的理解,对事物的规律掌握,对行为的控制,都使孩子难以完成反向游戏。3岁以后,随着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发展,可以尝试玩反向游戏。
二是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
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孩子会更有兴趣参与,游戏的难度也会更适合孩子,因为大人可能总觉得很简单,但对孩子来说,完成会有难度,所以要尊重孩子的意见,避免难度过高打击孩子的信心。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其本身也能锻炼孩子。
三是规则要经常变化。
如果一直不变,玩熟了,就会觉得不难,难度降低,起不到练习的作用,孩子也会失去兴趣。
比如,开始打鼓的游戏,开始时父母打一下,孩子打两下,玩的时间和次数多了,慢慢的就会习惯,对孩子来说就没有难度了,玩起来也就没意思,那么就要变化规则。
四是要注意难度要适宜。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难度,不要过难,太难的话孩子就会产生挫败感,对游戏失去兴趣。
所以,难度选择要让孩子觉得有一定难度,但又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让孩子能产生兴趣。
五是父母陪玩时要放下身段,全身心参与。
陪孩子玩游戏不要敷衍,也不要自己觉得简单在孩子做错时打击孩子,劳伦斯·科恩建议,要与孩子做游戏时,要“与孩子调到同一频道”。
《游戏力》的作者劳伦斯·科恩说“人类的童年期之所以越来越长,就是为了使人拥有更多的游戏时间,即学习时间。游戏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孩子喜欢玩游戏,也是由于,即使最平常的游戏,其中也蕴藏着层层深意“。
"分享育儿经验,学习和传递科学、有价值的育儿知识,与孩子共同成长,欢迎关注。本人撰写育儿科普文章,供阅读者参考,不作为诊疗依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