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件令北辰妈吃惊的事情,不满9个月的小北辰会自己走路了!仿佛就在一瞬间,他自己就松开手,颤颤巍巍地朝着目标玩具往前走了两步,再后来是三步,现在最多竟然能自己迈出四、五步啦!
宝宝什么时候才会爬啊?宝宝一岁半了怎么还不敢自己走路?育儿路上,宝宝的爬、站、走、踢、跳、跑这一系列的大动作发育都牵系着妈妈的心。虽然说,不同的宝宝在大动作发育时间也是不一样的,今天的文章将要说到宝宝的站立、走路、跑、单腿跳、上下楼梯这5个大动作发育的最迟界限,以及可以帮助宝宝训练大动作的12个简单小游戏。希望各位宝宝们能在游戏里开发宝宝的运动潜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一、 学会独站最迟不超过1岁这里的独站,是指宝宝在离开支撑物的辅助下,自己掌握好平衡地独自站立。
有不少宝宝自打娘胎里就备受爷爷奶奶等老一辈的静心照料,宝宝出生后更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宝宝趴着怕他累着脖子,宝宝早早坐起来怕以后腰杆子挺不直,宝宝爬来爬去担心膝盖磨破皮,就连宝宝想自己站起来也怕他走路过早腿会弯曲,于是有些长辈整天喜欢把宝宝抱在怀里。这样的行为可是会使宝宝大动作发育的速度大打折扣。
只要是身体发育正常的孩子迟早会行走的,这是客观事实,而行走的第一步首先是学会独站。但宝宝在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敏感期与关键期,因此家长需要采用适月龄的运动让宝宝适时地训练,从而激发其运动潜能,使宝宝身心健康地成长。
建议大动作游戏:
游戏1:宝宝蹦蹦跳
适合月龄:6~7个月
让宝宝站立在坐着的家长的大腿上或床上,伴随着音乐或儿歌,家长双手架在宝宝的腋下,帮助宝宝练习向上蹦的动作。宝宝向上蹦时,家长顺势往上举;宝宝向下蹲时,家长一要顺应宝宝向下蹲的劲儿,二要记住往上擎住宝宝。在保护宝宝双腿的同时,帮助他找到跳跃的快乐感觉。
当然,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宝宝购置一个安全系数高的固定式弹跳椅,适当的弹跳能够刺激宝宝下肢肌肉接受刺激,锻炼腿部的神经发育,固定式的弹跳椅还是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使用的学步工具!
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宝宝在弹跳时镇伤脑袋,人仿佛自带一套系统的缓冲装置,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化解自体弹跳产生的冲击力,下肢的冲击到达头部更是已经大大减弱。
游戏2:宝宝靠墙贴烧饼
适合月龄:10个月
家长将宝宝抱到墙壁前,嘴里说着:"贴烧饼啦!",然后扶着宝宝,将他的双手甚至是全身靠在墙壁上,让他有依靠地站立。这时家长最后蹲着,与宝宝保持相应的高度,跟宝宝说"宝宝站站"之类的话,记得时刻守在宝宝面前,做好宝宝跌倒时的保护准备,给予宝宝满满的安全感!
温馨提示:以上两款游戏的目的是增强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帮助宝宝更有力地支撑起自己的小身体从而站立起来哦!
二、 学会走路最好不晚于15个月只要宝宝实现了无支撑地迈出两三步,那已代表宝宝学会了走路。
一些病理性因素都会导致宝宝走路不稳或学步延迟,比如宝宝肌肉关节类疾病:婴儿肌肉松弛综合征、先天性髋关节一侧脱位、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等。
在排出病理性因素外,宝宝走路晚可能是因为缺少身体平衡训练,或者有害怕的心理因素干扰。这时建议给宝宝的大动作游戏是:
游戏1:大脚小脚一起走
适合月龄:11个月
在没有障碍物的场地,让宝宝站在家长的脚上,正对着宝宝,这样宝宝能够紧紧贴着大人(夏天最好可以光脚、冬天可以给宝宝备上学步鞋)。随后,家长握住宝宝的小手,先倒退着走上一圈,一边带动着宝宝走,一边跟对宝宝说:"宝宝现在和妈妈大脚小脚一起走!"接着朝着正方向走一圈。
在和家长一起被动走路的过程中,宝宝能够体验到平衡感,也能增添亲子间的情感。
游戏2:宝宝过"桥"
适合月龄:12个月
爸爸和妈妈双方各自蹲下,双手搭在对方的肩上,形成一个封闭的"桥梁",这时让宝宝从其中一边走向另一边,宝宝可以扶着爸爸妈妈双手搭成的"桥",安全感满满地迈出步伐。
在训练一段时间后,爸爸妈妈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加,互相蹲在相距两三步远的地方,让宝宝从一方家长怀里走出,另一方家长呼唤着宝宝的名字,鼓励宝宝往前走,同时伸开双手做好迎接蹒跚行走的宝宝,期间宝宝可能会着急地爬过去或者是只抱着妈妈,这时家长需要加倍耐心以及给宝宝做反复练习。
温馨提示:以上两款游戏的目的是,让宝宝体验到走路的安全、乐趣以及让参与行走的大运动肌肉得到相应的锻炼。
三、宝宝学会上楼梯最晚不迟于2岁半对于宝宝上下楼梯这件事,有勇敢的宝宝独自上下楼走得飞快,无论是扶着楼梯的扶手,还是自己一跳一跳地上下楼;但也有的宝宝上下楼都要家长抱。无论爸爸妈妈用玩具、好吃的食物做诱饵,宝宝也不为所动,像极了一只担心受怕的小狗狗,哪怕趴在楼梯上,嗷嗷叫不停也不敢往上走。原因其实很简单,正是宝宝生性胆小谨慎在作祟,他们拒绝做陌生不熟悉的动作,尤其在被逼迫的情况下,有时更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时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大动作游戏来帮助宝宝训练。
游戏1:妈妈上,宝宝上
妈妈牵着宝宝的小手,协助宝宝做上楼梯的练习,并且一边走一边喊着富有节奏的鼓励话语:"1、2、3,妈妈上楼!4、5、6,宝宝上楼……"当宝宝累时,妈妈可以抱宝宝上一两层楼。等到休息好了,再次让宝宝练习,继续喊着口号:"1、2、3,妈妈上楼!4、5、6,宝宝上楼……"每天让宝宝坚持走几段楼梯,增强宝宝的体力、耐力及动作的协调性。
曾经有位爸爸为了训练孩子上下楼梯,就只是一层楼,在爸爸锲而不舍的鼓励下,孩子虽然走了15分钟,但总算是自己扶着栏杆独立完成了。
再三叮嘱,家长们一定要做好宝宝的安全保护工作,消除宝宝对楼梯的恐惧感。
游戏2:滑滑梯
小孩子对于滑滑梯一般没有什么抵抗力吧!在小北辰8个月的时候,抱着他尝试了一回家里的小型滑滑梯后,每次走到房间里,他自己便想沿着梯面网上爬。
对于两岁的宝宝,家长可以带他们到小区里低矮的儿童滑滑梯,趁少人的时候,抱着孩子从滑滑梯一半先试着滑下来。待孩子感受到滑滑梯的乐趣后,他们便会自发地往上爬,哪怕是先从梯面爬;在宝宝爬上去几次后,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从楼梯的那一面走上去,对于低矮的滑滑梯,再加上玩耍的乐趣,相信孩子一定会很快克服对楼梯的恐惧的!期间,家长可以先带宝宝去观察别的小朋友自由地上下楼梯,再鼓励宝宝尝试,同样,一切活动请家长们时刻注视着孩子,确保安全。
四、 宝宝学会单腿跳不晚于4岁跳跃是一个特殊的动作,它需要孩子腾空,离开地面。在时间上,跳跃是要晚于走和跑的,但是它的滞后发展却并不会像走和跑那样让家长明显地察觉。如果某一天孩子哭哭唧唧地回家,告诉你:"爸爸妈妈,今天幼儿园要我们单脚跳,可我不会!",这时家长们千万别着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大动作游戏来帮助孩子训练:
游戏1:模仿袋鼠跳
和宝宝一起玩扮演袋鼠的游戏,口袋是袋鼠最明显的特征,所以家长可以在宝宝胸前挂一个口袋,然后在宝宝的口袋里放入宝宝喜欢的玩偶、玩具来充当小袋鼠。最后,家长扮作抢小袋鼠的敌人,而宝宝要逃跑保护自己口袋里的"小袋鼠"并制定规则"袋鼠只能双腿蹦蹦跳地逃跑"(当然家长也要配合着和孩子一起用双腿蹦),在宝宝熟练了双腿蹦之后,家长再鼓励幼儿单腿跳跃逃跑。
游戏2:跳房子
跳房子是我们家长那一辈玩的跳跃游戏了,过去只要有一块空地,一根树枝、一小块砖头或者粉笔,地面上总会出现"跳房子"的9个格子。可现在却受到电子产品的冲击,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跳房子",可这个传统的游戏在锻炼孩子跳跃能力上还是值得"重出江湖"的!
家长在地上画出格子,每格长宽25~30厘米左右,然后给孩子做跳的示范动作,刚开始时,最好每个单脚跳的格子后紧跟着双脚踏地的格子,这样能给宝宝一个很好的缓冲与过度。等到宝宝跳的动作能力增强后,再改变格子的设计,还可以鼓励宝宝亲自动手画格子,将格子增加一格,逐渐增加游戏难度,最后还可以提出跳格子不踩线等高级要求。
温馨提示:担心把家里地板画脏不好清洗的可以购买"跳房子"的垫子或塑料圈,或者利用宝宝的泡沫拼垫拼出"跳房子"的格子 。
五、孩子学会跑最好不迟于5岁孩子总是在家懒洋洋的,在幼儿园里但凡有参加赛跑的项目总是第一时间拒绝?必须让孩子跑步时却迈不开腿,拖拖拉拉地像被地面黏住了一样!这时家长要想想,在排除病理性原因外,孩子是否存在过度肥胖的问题!这仿佛是一个恶性循环,体重过重的孩子不爱运动,导致体重越来越重,就更加不愿意去锻炼。
所以家长们赶紧防微杜渐,利用游戏让孩子动起来!
游戏1:踩影子
选择会有影子形成的场地.家长与孩子分工扮成影子和踩影子的人。一方追逐着踩对方的影子.另一方灵活地躲闪.尽量不让自己的影子被踩到.被踩到即输。一局结束后.两人互换角色。 如果是在白天的户外,大人和孩子都要记得做好防晒准备。
游戏2:追气球
在家里空旷的位置,将充满气的气球轻轻向孩子上方弹起.然后气球会因为空气的浮力作用,四处飘动.再让宝宝追逐气球,制定规则比如"坚持不让气球落地"、"比赛用手或头顶到气球的次数谁多"。在游戏结束后,要叮嘱孩子不要到马路上或者人多的地方玩此游戏,以免因太注意气球而忽略了身边的危险因素。
写在最后,在游戏里激发孩子的身体潜能,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