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国学教育的3大误区,你了解吗?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近几年来,国学很热,社会上有各种针对‘儿童’的国学班,中小学也开始要求学习类似《弟子规》这样的经典,甚至有很多家长选择私塾、读经班取代体制教育,为此也引发了很多激烈的讨论与争议。那么,传统文化、儿童国学教育到底好不好?有哪些难点和误区?以此小文,表达一下笔者不成熟的观点,与诸位探讨。”

误区一:家长的功利心态

首先,家长必须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让我的儿子或女儿去学习传统文化?不得不说,按笔者观察,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弟子规》、学《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的心态,都是出于一个非常功利的目的:希望孩子好管一点。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儒家重礼、强调尊卑、注重孝道,所以孩子学了,就能够知书达礼,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能“孝顺”自己,听话。

不得不说,这是现代人对“儒家”理念的一个很大的“误解”:即过份强调“弱势”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孩子要孝顺父母,下级要服从上级,而这种服从被认为是道德要求,是无条件的!

其实,儒家中所说的“五伦”关系,都是人格平等、权责相符的。譬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这些都是对双方各有要求,甚至是有先后关系的:父慈子才孝、兄友弟再恭、君仁臣方忠。说得极端一点,如果你是一个脾气爆虐、不负责任的父亲,孩子是没有必要一味地愚忠愚孝的。这一点,在先秦儒家一直到《孟子》这里,都是有充分的思想依据的。可以说“纯粹”的儒家绝不是一种“上对下”的要求,更像是一种“契约精神”:即互相有要求,互相有权力。

至于为什么现代儒家都被曲解了,这个话题很大,暂时就不展开了。

难点一:家长自身的改变

说到这里,就提到“儿童国学教育”的第一个难点,可能也是最大的难点,就是家长自身“修身水平”的提高和改变。

可以说,无论是中国文化中的“设教垂范”,还是西方心理学中“原生家庭”的理论,家长的行为规范、家庭氛围的营造,都是儿童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常说,孩子就像一个复印机,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寄希望于要求孩子上几次课、报几个读经班,而家长本人不需要做任何的改变,就能教出一个“天使宝宝”,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改变自身是很痛苦、也是很难的。在这里只是希望让大家了解,如果你让孩子参加国学教育的出发点,是一个如此功利的目的,那“失望”的可能性极大。

误区二:国学就是读经、鞠躬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读经班,在网络上也可以看到在很多活动中,让孩子们穿着汉服鞠躬作揖、读经的场面。由此引申出去,还有类似一大帮父母坐在那里,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给父母洗脚、给父母磕头的活动。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读经本身,包括孩子对长辈表示恭敬本身,都是没有错的。甚至在很多传统经典里都提到,这些行为能够为孩子“培福养德”。问题是,在实际操作上这种“形式化”的活动,会不会有副作用?关键在于,孩子年纪尚幼,能不能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特别是如果这种行为都是家长或学校凭个人喜好“强加”给孩子的。

现在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得不得了。其实根据西方儿童心理学的观点,孩子“叛逆”不仅仅是从青春期开始的。只不过当孩子年纪小的时候,他没有能力用非常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而“叛逆”的起点,一般都源自于家长的“强迫”与孩子内心的“不认同”。孩子小的时候,Ta就会用拖拉、反应迟缓等方式来表达心中的“不愿意”,而当他们进入青春期,很多孩子则会选择更激烈的抗拒。这个时候就很有可能,你小时候强迫他做的每一件事,他都会下意识地拒绝,甚至从此拒绝。


所以,现在很多家长,无论是出于功利,还是出于自身对“经典”的真实热爱,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能读经。而我个人觉得,除非孩子本身对读经就很有兴趣,否则这种做法是非常有风险的,特别是当孩子本身还不能认可这些行为背后意义的时候,他会觉得是“被迫”的。有一天当他有独立思考和抵触能力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很可能会选择这辈子再也不要碰这些东西了。

难点二:润物细无声

所以,儿童国学教育的难点之二,就是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正确的理念,正向的观点,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孩子。虽然我承认,“读经”是最直截了当的方式,但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来讲,也是最“粗暴”的。

而要做到潜移默化,首先对家长本人的国学功底,是有一定要求的。家长不仅需要对经典有所了解,更要了解经典背后的深层含义。其次家长本人还要有把“深层含义”转化为日常行为引导的能力。

举例来讲,《弟子规》里有句话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简而言之就是父母呼唤孩子,孩子要尽快给予回馈。首先这句话本身并么有什么大问题,问题是,你如何让孩子Get到这个理念呢?

比较粗暴的做法是,你可以从小要求孩子念《弟子规》,甚至要求他背下来。然后当你有一天呼唤他而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你可以说:你看你看,《弟子规》里是怎么说的啊?你每天背,怎么妈妈叫你这么多声都没反应啊?

如果你是这样操作的,那么你不妨设想下,如果你是那个被训斥的孩子,你心里会怎么想?特别是他平时还经常眼睁睁看着,有时你先生或者太太叫你的时候,你也不是那么积极,甚至还骂骂咧咧的。而这个时候《弟子规》在这个孩子的眼里,怎么可能是什么国学著作,简直就是一本“监狱守则”。

所以,我个人一直比较主张,既然我们自己也不一定能够保证“做到”,而且孩子也不能够完全理解:虽然爸爸妈妈做不到,但还是要努力去做,背后有什么“价值”的时候,我们还不如根本就不要去和他们“约定”什么“经典条文”。我们可以自己有空拿经典出来念念,理解意思,然后努力去做;并在适当的时候,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话,引导他也跟着做就行了。

孩子何必一定要知道“这样做”、“那样做”是出自哪句古文呢?

误区三:传统文化都是瑰宝,西方教育都是洪水猛兽

这句话虽然看上去很偏激,不过说实话,持有类似观点的“国学粉”还是为数不少的。否则怎么会有人,把孩子完全脱离体制教育,送去什么“私塾”读经班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好东西是不少的,糟粕也是很多的。说实话,在几千年的教育长河中,纵观中国历史,算得上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文人”,那也是屈指可数的……

所以笔者一直觉得,那些把中国文化说得神乎其神,感觉尧、舜、孔、孟都是“买就送”的人,一般“文化水平”都不怎么高……了解越多,你就越会理性地看待我们文化中的优点、缺点。


中国的文化最大的优点在于她的“深邃”和“透彻”,但也正因为她太深邃、太透彻了,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甚至完全做到的。相对而言,西方“契约文化”要浅显、直白很多,但正因为它直白,所以人人都能够得着,没必要去做“伪君子”。(这个话题也很大)

而体制内教育、包括西方教育,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毕竟,甚至在未来很长的时间段内,都会是这个世界的主流文化。你不可能一辈子都不让孩子接触到这些。而且,中国文化重“道”,在儿童教育上,能够提供很多理念;但是中国文化轻“术”在很多具体的操作上,是没有“落地”方案的。而这恰恰也是“西方教育”的强项。

譬如我们经常可以被问到很多具体的问题:

孩子在商场里哭闹,要买东西否则就耍赖,我该怎么办?孩子3岁,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怎么办?

可以说,这些问题在中国经典里都是没有答案的。经典里只会告诉你:市井气,切戒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予非施,乃存也。但具体如何培养简朴,孩子不愿分享怎么办?经典里是没有的,最多只能在一些文人家书、笔记中看到一些建议,也是非常不成系统的。而这在西方儿童心理学中,类似的场景都是有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解决方案的。

几条具体的建议

1. 拒绝强迫,但可以营造氛围

虽然我们刚才说,不要强迫孩子读经或者接受某些道德规范。但营造一些国学的氛围还是可以的。譬如家长本人自己在家里如果有读经、抄经的习惯,对孩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者可以经常在家里播放一些经典的读诵录音或动画片,也是不错的。

2. 国学教育,不妨从兴趣入手

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从文化到艺术,核心都是相通的。与其要求孩子接受某个刻板的理念,不如从培养孩子某些“琴棋书画”的兴趣爱好入手。不要觉得这些都是玩物丧志,孩子会下围棋、能弹古筝,香、花、茶、乐,有这些兴趣和特长的孩子,一般长大了对经典、古书、禅理都至少不会排斥。而且当你需要和孩子阐述一些深奥道理的时候,双方也能有一个相互认同并过渡的载体。

3. 尊重孩子的先天禀赋,摆正心态

中国的文化认为,每个孩子还是有自己的先天禀赋的。家长最好不要有太强烈的个人主观价值或者文化倾向。其实你自己想想你自己,我们绝大多数人小的时候,也并没有很多机会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时候确实是时机到了,可能身边人的一句话,你就入门了。

4. 具体问题上,需要借鉴西方的教育手段

还是要适当地了解一些西方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具体问题的操作上,不得不说,西方教育还是有强项的。

结 语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仅是笔者学习中国文化以来,个人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并不全面,也只是一家之言,并不排除日后思想进一步变化的可能。

只能说很感慨,三千年中华未有之变局,被我们赶上了;三千年未有之文化冲突,也被我们赶上了。目前来看,几乎还没有任何成熟理论,能够把中西文化与当代社会结合、过渡、转换处理得很好。儿童教育,甚是如此……

/ 用得上的国学 /


49条金句,打破49个思维局限。文化部特聘传统文化讲师:北川先生,权威解读老子《道德经》。点击底部“了解更多”,获取49种打破思维局限的方法。

一个最“无拘无束”的人,留下的“最中国”的经典


主撰稿人:北川先生

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文化部特聘传统文化讲师

青岛恒星国学院特聘教授

欧洲东方商学院学术总监

广州菊坡国学书院副院长

点击 “了解更多” | 获取49种打破思维局限的方法

↓↓↓

"

标签:

经销商朋友:

您是否苦苦寻找好的药品?

作为一个医药产品经销商,当你为药品的同质化数量越来越严重,竞争

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饱和而头痛时。

清阳多动宁胶囊作为一个几乎无同类产品竞争,市场空间巨大的药品,是不是您苦苦寻找的产品?

害怕投入不一定收获?

没关系,清阳多动宁胶囊严格受市场的保护,是国内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纯中药胶囊制剂。


: 0371-63293388,

扫描二维码
: 184330264

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

地  址:郑州市黄河路126号江山大厦

邮  编:450008

电  话:0371-63293388

传  真:0371-63718833

邮  箱:duodong123@163.com

多动症自测40题 儿童多动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菲尔普斯 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孩子多动症特征 多动症改善 冲动型多动症治疗 多动症训练 多动症的危害 好动症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教育 多动症饮食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测试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小孩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小孩子多动症表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表现 小孩多动症怎么办 小孩多动症 好动症 小孩多动症的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 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症状 孩子多动症 多动症一般在几岁 多动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小儿多动症的自我疗法 孩子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得多动症 多动症家庭训练 孩子多动症的表现 小孩有点多动症 多动症是病吗 小孩多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5岁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吧 多动症孩子 小孩子多动症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症多少钱 多动症早期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几岁开始 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判断多动症 孩子多动症症状 多动症孩子的特征 多动症几岁能确诊 多动症儿童的表现 多动症表现有哪些 多动症的药 孩子多动治疗 治疗孩子多动 多动如何治疗 多动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的症状 好动 多动症怎么治疗呢 多动 小儿多动病 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如何治疗 儿童多动症怎样治疗 少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是怎么回事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好动症的小孩怎么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表现 儿童多动障碍 幼儿多动 儿童多动训练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医院 小孩好动 治疗多动症的医院 治疗多动症 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厌食怎么办 小孩调皮好动 多动症的治疗 儿童多动症状表现 多动孩子 孩子好动教育 小孩多动 孩子多动教育 小孩有多动症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