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鲁四岁的女儿豆豆,最近迷上了听故事,吃了饭就抱着故事机不撒手,听得如痴如醉。小鲁跟着听了一下,发现豆豆听得最多的是《豌豆公主》和《白雪公主》的故事,豆豆还给她说:“妈妈,我最喜欢最喜欢听公主的故事了!”
小鲁不由得有点担心,给老公说:“你说我们要不要给她换点”有营养“的故事听?老听公主的故事,将来会不会越来越娇气呀?”
小鲁这么谨慎是有原因的,她朋友的女儿就是一个公主迷,天天吵着要穿公主裙,买王冠,还特别爱耍小性子,朋友认为孩子是被公主故事洗脑了,曾以过来人的身份郑重告诫她:防火防盗防公主!
就像小鲁的朋友一样,家有小女孩的家庭,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孩子整天把自己打扮得粉粉嫩嫩,穿着亮闪闪的纱裙当公主
只肯穿裙子不肯穿裤子,再冷的天,也要在衣服外面套一件裙子,裙子还必须能转起来
热爱各种公主的故事及动画片,不但要看,还宣布自己也是一位公主,家里的小玩偶,都是她的随从
家中布满各种公主周边产品,亮闪闪的魔法棒、王冠、权杖,见到新的,还闹着要买
几乎每个小女孩,都做过粉红色的公主梦
孩子热衷于当公主,沉浸在公主梦中,家长是应该把它当成一个美丽的童话,像维护圣诞老人一样,用善意的谎言维护孩子的公主梦呢?还是应该打破这种虚妄的想象,让孩子回归现实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
孩子为什么会对当公主这么感兴趣?孩子开始形成性别意识孩子迷恋当公主,这个现象背后蕴含的,其实是孩子性别意识的建立。
性别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将孩子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岁左右):性别的基本同一性
孩子能够正确地认知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并表现出对性别玩具的偏爱。
比如很多男孩喜欢玩小汽车,而女孩更倾向于玩洋娃娃、过家家。
第二阶段:(3-6岁)性别的稳定性
在这个阶段,孩子逐渐会认识到,男孩长大是要做爸爸的,女孩长大是要做妈妈的。
第三阶段:(6-7岁)性别的恒常性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一个人的性别是稳定的、不变的,不会因为服饰、发型等外表以及活动类型的改变而改变,这标志着性别概念正式形成。在这之前,孩子们对自己性别的确认,需要靠服饰、外表来进行,认为穿裙子才是女生,穿了裤子就变成男生了。
有一次,我给女儿买了一条天蓝色的花苞短裤,蓬蓬地特别可爱,本以为她会非常喜欢,结果她说:“妈妈,我穿这个短裤去学校,她们一定会叫我小男子汉的”,弄得我哭笑不得。
小女孩之所以喜欢公主,迷恋公主的衣服,正是因为已经形成了性别的基本同一性,她们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是女生,但还没有形成性别恒常性。
没有形成性别恒常性的女孩,认为外部因素会改变她们的女性身份,她们用公主裙这种极度女性化的装扮,向世界宣布:我是个女孩!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孩子这种固执的性别认知其实也是一件好事,证明她们为自己是女孩而骄傲,她们对自己性别的认识是积极并且正面的。
我有一个朋友,女儿从小就不愿意穿裙子、留长发,现在十岁了,每天像个假小子一样风风火火,还加入了足球队。她对妈妈说:“我就是喜欢像男生一样,酷酷的。” 女儿这种对女性身份的抵触,让妈妈特别发愁。
孩子对力量的渴望孩子为什么渴望成为公主?
答案其实很简单,这仅仅与力量有关。
孩子渴望变得更强大,更有力量
孩子是如此弱小,需要成人的保护才能生存下去,因此,她们从内心里一直渴望能变得更强大,更有力量,而公主都是受人喜爱和尊敬的,她们是理想的女性形象,具有强大的社会力量。
这个力量,不单是指武力,还指可以支配他人的控制力,每个性别的孩子都会在游戏中寻找力量。
就像男孩渴望成为超人或者奥特曼,女孩则通过扮演妈妈、老师、公主来寻找力量,因为这些人物都可以支配他人,而不是受人摆布,他们会在扮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力量。
孩子进入身份确认敏感期儿童家庭教育专家鲁鹏程在《抓住儿童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对了》一书中写道:
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一般会喜欢模仿孙悟空、蜘蛛侠、超人等英雄角色,女孩一般喜欢模仿白雪公主等柔性角色。这表明他们正在处于“身份确认敏感期”。
在3岁之前,家长离开孩子,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和被遗弃的恐惧感,他们用哭泣的方式,让家长回到自己身边。但当孩子到了4岁左右,自身活动能力的不断增强,家长不在孩子身边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他们需要开始向外探索。这时的孩子,仍然需要安全感,于是,孩子通过建立起一个关于自己内心的形象,即“我是谁”,逐步给自己定位,
孩子喜欢某个角色,是因为喜欢他身上的某种性格种特质,比如奥特曼嫉恶如仇,保护着大家的安全,白雪公主勤劳善良,可以和小动物对话、沟通等。
孩子在模仿、扮演偶像的过程中,通过表达自己理解的偶像形象来表达自己,内化这些人物背后的人格特征,建立起一个关于自己的内心想象,从而回答出“我是谁”,对自己进行身份确认,从而建立一种内在的、稳定的安全感。
所以,孩子的公主情结,其实是她们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阶段,说明她们的性别意识在萌芽、生长,也反映了了她们对生命更好状态的强烈向往。
那为什么有些家长会视这种现象为洪水猛兽呢?
家长对公主情结的误解有哪些呢?孩子会过分关注外表和美貌很多公主故事的开篇,会描述公主的外貌,比如“白雪公主有雪一样白的肌肤,乌木一般黑的秀发”,因此家长担心,孩子会被公主的华服和美貌吸引,过分关注外表。
家长担心孩子过于关注外表和美貌
但这种担心,其实是家长自己的关注点偏移了,家长在用成人的视角去审视童话故事。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在微博上吐槽,认为《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不适合作为小孩子的读物,在网上引起热议。
妈妈质疑《海的女儿》误导孩子的价值观
她认为《海的女儿》不值得阅读,因为没有人值得你付出自己的生命,还认为故事矮化了女性,但是广大网友却并不认同:
更多的网友认为,孩子看到的是真善美
经典童话给孩子带来的是启发,拓宽他们对世界的概念,而不是简单的认知输出。家长不应该用成年人世故又圆滑的思想去固定住孩子的真善美。
家长关注的是公主的美貌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但是孩子看到的却是公主身上的真、善、美。用成人的标尺去打碎孩子的童话世界,强塞给孩子成熟和理智,无异于提前给孩子们打开了世俗的窗,却关上了经典的大门,
小齐问女儿,“你为什么喜欢《美女与野兽》的贝儿公主呀?”
女儿这样回答她:“因为贝尔她不仅外表美丽,内在也很有魅力,她爱读书、爱思考、有着自己的想法,她拯救了王子,善良又勇敢。”
家长担心,娇滴滴的公主总是处于被拯救的情形,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其实,孩子扮演公主并不意味着她长大以后就会变得像无助的公主一样,事实上,真正的公主,能够赋予女孩力量。
真正的公主,能够赋予女孩力量
现在几乎每个幼儿园的小女孩都在谈论《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她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公主偶像。我侄女在得到了一条艾莎的蓝色公主裙后,爱不释手,坚持要穿着去上绘画课,那条带着长长拖尾的裙子,一去就吸引了所有小女孩的关注,让小侄女兴奋不已。
但艾莎可不是等待王子拯救的柔弱姑娘,她拥有冰雪魔法,还和妹妹一起,踢走冒牌王子,通过自己的力量拯救了国家和族人。
公主的形象,正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人们审美的变迁,变得越来越“硬核”:
《长发公主》里的乐佩,割下美丽的束缚,探寻自己真实的身份
《阿拉丁》里的茉莉公主,是第一个穿裤子的公主,也是面对政治婚姻,勇敢说不的公主
《美女与野兽》里的贝尔公主,在被野兽围攻时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爱人
即将上映的真人版《花木兰》,这位来自中国的公主,既能上阵杀敌,也能勇敢逐爱,更是不断追寻“自己到底是谁”。
公主形象传递给孩子们的,不止是身份,更是勇敢和责任
公主不止是一种身份,公主形象传递给孩子们的,更是责任和勇敢。
公主=公主病所谓“公主病”就是指自信心过剩,总是想要得到公主般的待遇的表现。
但“公主病”的病因在于父母,在于家庭。是父母对于孩子过度的呵护、溺爱与赞美使得这些从未经历过挫折、难过与失败的孩子得了这种病。喜爱公主并不等于会得公主病。
面对孩子的公主情结,家长该怎么做?孩子对“公主行为”的坚持和热情,其实是她们在认真地为成为梦想中的自己而行动。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梦想,并给孩子做梦的机会。
尊重孩子,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孩子沉浸在公主角色中时,家长应该摘下成人的有色眼镜,不嘲笑,不说教,耐心倾听,及时回应。
比如在孩子穿着蓬蓬裙,宣布她是白雪公主的时候,告诉她”这位小公主真可爱,可以请小公主帮妈妈倒杯水吗?“
同时,在孩子提出要求时,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装备,比如相关的书籍及玩具。
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该带孩子避开商店中的“粉红过道”,即堆满大量公主礼品的区域,粉红过道会让孩子被新东西吸引,产生过量的需求,这种过量的需求,是不应该被满足的。
引导孩子,用偶像的力量帮助孩子成长1、全方位认识公主(深入思考)
家长可以参与到孩子公主扮演的游戏,并与孩子一起讨论故事情节,让她对公主有更深入的认识,全方位感受公主的魅力。
比如孩子喜欢白雪公主,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
“七个小矮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白雪公主,愿意帮助她呢?
还记得她到小矮人的家里,第一件事情做了什么吗?
对,她帮小矮人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煮了美味的汤。
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更愿意帮助你,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这是真正优雅的公主。”
2、寻求离开剧本(发散思考)
公主游戏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更进一步,离开原有的故事剧本,重新构思。
网上有位妈妈和女儿的对话很值得参考。
妈妈:“灰姑娘如果在十二点没有回家会怎样?”
女儿:“她衣服就破了。”
妈妈:“那王子还会喜欢她吗?”
女儿:“就不喜欢她了吧?会笑的。”
妈妈:“那灰姑娘还要嫁给这样的王子吗?”
女儿沉默了,这个问题可以让她自己慢慢思考。
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思考的过程。
让孩子内心自信阳光得像一位公主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女孩变得强大,拥有美好的童年时光,并在未来成为自信的女人。因此在童年时,家长应该呵护孩子的公主情结,因为这是一个女孩子爱美,爱自己的表现。孩子热爱公主,就一定要让她内心自信阳光得像一位“公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