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很多妈妈都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一件大事:送孩子上幼儿园。
国内好友乐乐妈妈问我,孩子上幼儿园,该不该答应孩子带自己的小毯子去上幼儿园?
朋友口中的“小毯子”其实是她女儿出生第一天就一直陪伴在女儿身边的安抚物,从婴儿时期小姑娘睡觉、吃饭、出去玩、哪怕做错事被骂哭了,也第一时间需要这条小毯子。
我想起了我第一次送小女儿小初上幼儿园时,特意在她的书包里放了一个鸭子的毛绒玩具,也特意交代她的洋人老师,如果她不开心了就带她去看幼儿园里的鸭子(小初上的新西兰幼儿园里有养鸭子),或者拿书包里的鸭子玩偶给她。
因为从小到大,小初就喜欢鸭子,只要看到鸭子,小初就会很开心。
国内早教专家林怡认为安抚物能给孩子特别的安慰和支持,只要幼儿园允许,在孩子入园时,可以给他带个安慰物。这个安慰物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玩具,妈妈的围巾,孩子的小枕头、小毛毯、爸爸妈妈与孩子的合影、……任何他能够接受的物品都可以,当然,安慰物一定要选择安全的物品。
我自己对安抚物也是持非常开放和积极的看法,觉得在孩子小时有一个想象中的“小伙伴”陪着她一起入睡、玩耍,尤其是到了陌生环境时,安抚物可以带给孩子踏实感和熟悉感,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平静下来。
只要孩子带着安抚物不会在幼儿园做出什么不礼貌行为,与人冲突行为,那家长为什么不允许孩子带呢?
在与幼儿园沟通确认可以带安抚物上学时,家长也应提前跟孩子约定好要遵守的规则。
比如我会建议朋友这样跟孩子约定:你可以带小毯子到学校,但到了学校宝一会小毯子就要放进书包(这个可以事先跟老师沟通,几分钟后提醒孩子把毯子收进书包),等中午要午睡时再拿出来。
幼儿园不让带,怎么办?
如果幼儿园不允许带,那就寻找替代品。
如果孩子的安抚物是妈妈的睡衣,那可以用睡衣的一角给孩子做一条小方巾,放口袋里;如果安抚物不容易做成其他小物品,那也可以给孩子画一幅画、一张全家福,甚至在用手在自己身上抓一把,抓一个“隐身的妈妈”给孩子,让这个“隐身的妈妈”陪伴他一整天。
这些举动在我们承认看来很幼稚很可笑,但孩子会真的在那些替代品中找到一个精神寄托,有了一种心理依靠。
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过分依赖安抚物而影响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人际交流,等孩子接受了新环境,也就自然而然融进新圈子,就会慢慢淡忘掉安抚物了。
育儿路上,关注@蝌蚪妈妈在羊村 ,我们一起科学育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