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算思维,重点在于理解数字和运算能力
对于宝宝来说,就是数数、算术能力。我们很多人最早的数学启蒙是背数字,从1背到10,这的确是理解数字的一个方法。可是,会背数字不等于会“数数”,背得滚瓜烂熟不等于理解数字本身。
我之前遇到过背数字背得很溜的2岁半的孩子,能从1背到100,家长很自豪,让孩子到处表演背数,孩子到我这里的时候,我对那孩子说:“真棒!不过,你能帮叔叔拿6个瓜子仁过来吗?”这时候孩子就不行了,只是抓了一大把瓜子递给我。
这跟孩子的发育规律有关,一般来说,2岁半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区分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就算他已经学会了一粒粒照着瓜子仁数数,数到6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数字“6”,代表“6粒瓜子仁”这个总数的概念。
我之前说过孩子有模糊计算的能力,就是孩子对于比较小的数字有大概的直觉判断,能分出来3粒瓜子仁比1粒瓜子仁要多,但是他们精确计算能力还没发展好,你要是一边给他们5粒瓜子仁,另一边给他们6粒瓜子仁,问他们哪边多,5和6哪个数字大,他们就犯迷糊了,这不是真的理解数量的含义。
孩子在大概3~4岁的时候,才能慢慢理解“数”代表的“量”,他会对着瓜子,一粒一粒地数,数到6的时候,他知道这一堆的总数是6粒瓜子仁,这种时候才能说他会“数数”了。
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帮她快速理解“数”就是“量”概念,我教她一句口诀:“数到几,就是几”。以后我再让她给我几个糖果,几个饼干的时候,她就知道对着数,数到最后一个数,这个数就代表总数了。
数学
结合“数学即生活”的原则
不过还是要注意,背口诀略显枯燥,要结合数学即生活原则,让孩子对应着生活中的大量实物来学习、理解概念。
就像上面说的数瓜子、摆瓜子一样,数的时候,不要光嘴巴念 “1、2、3、4、5、6、7、8、9、10”,而应该拿东西来教,瓜子仁、饼干、手指头都可以,这样孩子才能明白数字是什么意思。否则,以小孩子的记忆力,他能轻松地从1数到100,但这就只是一段没有意义的口诀了。
加减法也是一样,抽象地计算1+2=3,孩子还是不明白什么意思。你给他一颗瓜子仁,让他再数两颗瓜子仁放进去,再数数现在有多少颗瓜子仁,用这种方法,他很快就能明白加减法是怎么回事了。
我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喜欢用游戏的方式来跟女儿做数学计算。比如,她小的时候,我跟她用纸牌来算十以内的加减乘除,就是让她想想怎么用这几张牌算出个10来。更大一点后, 就可以玩算24, 这个是把数学嵌入到游戏中,我女儿特别喜欢玩,数学能力也提高得特别快。
再分享一个独门秘籍,我女儿对数学感兴趣,就是我给她买了一个小黑板。跟她玩数字游戏的时候,我会在黑板上画实物画、画数字,甚至玩不同数字的组合。只有这种把数字和数学具象化的方式,才是能激发她兴趣的方式。
这样,我嘴巴里面讲的数字和数字符号的样子,就能在黑板上对应着呈现出来了。同时,我还可以把数字对应数量,通过不同形式重复展现。比如这次画的是苹果的数目,下次可能是花的数目。很快,我女儿就不需要看具体的图画了,她掌握了数字本身。
在黑板上完成这一步以后,我开始写基本的数学符号,比如加号、减号和等号。这些符号把数字串联到了一起,这种串联在黑板上写来以后,就变得非常直观。
比如,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我女儿可以看见数字在等号两边的移动,她一下就能意识出来。可以说,她的数学启蒙中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就是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完成的,这个学习的过程很快。
数学
套餐2. 几何思维
几何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
对于比较小龄的宝宝,利用数学即沟通的原则,平时跟他们玩的时候,多用一些描述形状的词语,引导孩子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
读绘本的时候,我会引导孩子看绘本里的插图。我女儿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会指着图片问她:“宝宝你看,水立方是正方形的,鸟巢是椭圆形的。”虽然她讲话还不利索,但我其实已经在她内心埋下了对形状感兴趣的种子了。
孩子大一些了,带她出去的时候,我经常鼓励她做各种图形联想,比如说:“宝宝你看,这个冰淇淋,像一个什么形状加一个什么形状呀?“
别以为只有年纪大的、上了学的孩子需要这么培养。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孩子2岁6个月的时候,已经可以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形状名称了,他们不但可以理解等边三角形这种规范的几何形状,也能理解斜角三角形这种不规范的形状,甚至还能发展出“比萨像三角形”这种抽象的图形理解能力了。而2岁的孩子,还不能说出大多数物体的形状。
除了语言,玩具、实物也是很好的锻炼几何思维的方法。还是先用两堆瓜子仁举例子,一堆5粒瓜子一堆6粒瓜子,让孩子算哪边多,你可以帮孩子把两边的瓜子仁一个对一个地摆成一条线,摆的时候,“一、二、三、四、五、六、七”地数出来,这样他不仅可以知道数字和实物的对应关系,而且还可以知道数量和空间的对应关系。
你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搭积木、拼七巧板,引导他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比如两个三角形可组合成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可组合成一个长方形。我以前用废弃的快递盒子,跟女儿一起做手工,一个长方形的纸盒,加四个圆形瓶盖,就变成一辆“汽车”了。
哪吒
套餐3. 测量和对比思维
测量和对比思维也是很重要的数学思维。培养这两种思维,不用刻意准备材料。对于小孩子,给他足够多的探索周围物品的机会就好。
对于比较小的宝宝,重在提高宝宝的比较思维。巧用数学即沟通原则,平时多问问他“这个比那个多吗?”“那个比这个少吗?”或者“这个和那个一样多吗?”这类的问题,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用上了。我家里买水果了,我总喜欢让女儿算一算,比如苹果和橘子哪个多哪个少,一共有多少?
等她更大一些了,我就开始试着引入排序的概念。她收拾玩具的时候,我问她:“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把玩具收起来吗?” 然后在她排的时候,我会问她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排,让她试着把心中的思考描述出来。她有的时候就会说:“这个娃娃不能放到这个汽车的前面,因为它比汽车小。” 这种排序的概念,是孩子测量思维的基础。
平时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也会注意多用 “大小”“轻重”“长短”这类的比较词。比如问她:“在我们家谁最矮呀?”她可能会说“萱萱最矮”。类似的“谁最高”“谁最重”都可以问一问。
孩子回答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加上测量单位,比如爸爸重70“公斤”,妈妈身高165“厘米”。在这些潜移默化中,孩子意识到数字是有意义的,它们可以是用来代表物质的体积、重量这些特质的。
测量思维可不只是身高体重。很多爸爸妈妈都知道时间规范的重要,其实测量思维也能锻炼到孩子的时间规范能力。我女儿小的时候,我经常问她时间。比如她在玩玩具,我会指着钟对女儿说:“还有十分钟,就该吃饭了。”这样做,一来强化了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力,二来,孩子有个心理上的预期,之后到点了会比较愿意放下玩具,准备吃饭。
一样的道理,女儿睡觉之前,我会指着钟问问她:“离你睡觉还剩多少分钟啦?”这样既培养了孩子认钟表的能力,又让她觉得自己可以选择什么时候去睡觉。她对时间有把控力,也就更愿意配合去睡觉。
"标签: